发信人: chinaweiming(微明)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7:02:13), 站内信件
|
浅说俳句
俳句,又名“发句”,日本诗体之一,一般以三句十七音组成一首短诗,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又称十七音诗。俳句原为俳谐连歌的第一句,十七世纪诗人松尾芭蕉提倡后,始成为独立的诗体。(词海)
在形式上,这种小形体诗歌特点是它的音数,句数有明显限制,这些特点影响着感情抒发方式,要求作者把表现的事物和情思要高度的简单、压缩。
从俳句对内容的表现来看,大致有两种不同特点。第一种,集中的表现作者所经历的景物或事象。例如
春风吹绿三笠山,游人语声宣。
白雪之下,独活呀,冒出浅紫芽。
还有一种就是在作品里比较显示出作者的心理态度。例如
我这颗星,在何处寄宿呀,银河?
瘦青蛙,别输掉,这里有我一茶!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手法,既句里不同感觉的交错或汇通。例如
“比起石山石,秋风色更白”
“牛棚残暑蚊声暗”
前些日子,倦客兄提到的“汉俳”,实际上是一种中国仿作的俳句,日本的俳句进入中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后来也曾有“法俳”(法国仿作的俳句)和泰戈尔的小诗,中国人仿作俳句只能是用小诗的表现形式或手法,不能用原来的格律(汉语与复音的日语不同)其中以冰心写的最为出色(他的作品便可以称为汉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