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erry_leo(麦瑞)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09-20 12:54:33), 站内信件
|
兰、养兰与兰文化
2003-9-22
兰、养兰与兰文化
随着兰花产业的迅速发展,兰花越来越受到国人的珍爱,进入兰花圈子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事情。爱兰的人,其中有的对兰花有一些认识,有的则是模糊的,有的则仅仅是看重它的经济效益。不管是那种情况,只要是爱兰、养兰,都应当对兰花、对兰文化有所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养好兰,才有利于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此文,笔者把自己对兰花的一些粗浅认识写出来,与兰界同仁共同学习,探讨。
一、兰。我们这里所说的兰草,兰花是专指中国兰。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草质线条形。茎为球壮或扁园,俗称假鳞茎。根为肉质根系。中国兰花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植被丰茂的山坡地,在我国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淮河以南各省几乎都生长兰草,它随着纬度及海拔高度而品种各异。以四川为例,川南峨眉山一带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出产夏兰,也就是有名的峨嵋夏兰(笔者1994年曾撰文推荐题为《川兰奇葩峨嵋夏兰》,发表在《中国兰花》第四期)。秦岭、大巴山一带出春兰、春剑、芭茅兰。川南古蔺、叙永一带出春兰、夏兰。横断山脉及岷山西南段则产莲瓣兰、寒兰。可以说,四川因为纬度跨度大,地形地貌复杂,兰花品种也就特别丰富。
中国兰,由于它是多年生常年绿植物,花姿独特、高雅、圣洁,花香纯洁幽长,很早就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喜爱和种养。
二、养兰。中国养兰起源于何时,比较多的说法大概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也就是说大约2500年前屈原吟兰、孔子咏兰,越王勾践种兰,大都在那个时期。古人吟兰,赋予它很高的思想性,把它作为崇高的理想境界的化身,所以古代养兰人大多是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古代种养兰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养兰很讲究,从用料、盆具、环境设置,都要与兰的习性和风格相协调,并时时吟咏颂扬,故而叫做艺兰。古人养兰确实是一种艺术的实践,一种艺术的创意,一种艺术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今天,养兰人渐渐多起来了,兰从深宅大院走向民间,走向百姓院落,养兰人为的是欣赏,美化环境,有的也就不那么讲究,那就叫做养兰!
近十年来,养兰人不但是为了自我欣赏,还把它作为一种商品,一种产业加以发展,不在满足阳台、居室、庭院养点兰。而是在地里大面积种兰,少则几分地,几亩地,多则几十亩,上百亩,成片成片。这种规模化,产业化方式。我们叫它种兰。
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是因为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才去养它,种它和发展它。
如何养好兰、种好兰呢?有人觉得兰很难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兰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养兰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只要把握住几个基本要点,因地制宜,养兰不难的。当然要养好,养精,那就得下功夫。
前面已经说过兰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植被茂密的针阔叶混合的坡地上。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雨量是充足的,四面空气流通,夏日绿叶遮蔽,山风习习。冬日树叶脱落,阳光普照。坡地利于雨水流失渗透,不积水。上面还覆盖一层厚厚的落叶腐植土,松软透气。笔者曾几次到产业区去领略,体验兰草的生长环境,当我们一进入产兰区,顿觉精神轻松,身心格外舒适、畅快,可见兰草的生态环境是极佳的。我们把野生兰草移植到平地或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应该创造一个小的适合兰草生长的环境。这个小的环境得满足兰草生长的三个基本条件:水、气、光。
水,兰之肺也。兰草为肉质根系,又有肥大的假鳞茎,它内部储藏有丰富的水份和营养。所以,兰盆内切忌水份淤积过湿。如同人一样,如果人的血脉过旺,就会得高血压,周身不适。水份过多,兰根和假鳞茎也会腐烂的,兰盆只要保持滋润即可。
气,兰之命也。“气”一指兰室四面通气,空气流通;二指兰盆内疏松透气。养兰只要不透气,闭塞郁闷,兰草肯定长不好。
光,兰之颜色。兰草由于它的生长环境注定了它不需要强光照射。它最喜爱朝阳和夕阳的散射光。适宜的阳光能使兰草生长旺盛,颜色正常。光太强,兰草僵茎老态;光太弱,兰草暗绿柔弱。
三、兰文化。所谓兰文化,就是有关兰的一种文化现象。什么叫文化?概言之,它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具体说来,兰文化,就是人们在养兰过程中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比如养兰、赏兰及与兰相关的音乐、美术、诗歌、展览等等。但兰文化主要是指从兰花中抽象出来的精神世界。比如兰的奉献精神,兰的品格,兰香的纯幽,兰草飘逸潇洒的风姿等。兰草、兰花是兰文化的具体载体;兰文化是兰的灵魂。人们除了把“兰”秉赋人格外,还在于倡导一种精神文明,作为人们效仿、学习的楷模。从古至今,这方面的典范光耀史册,名垂千秋。如孔子、屈原、鲁迅、朱德、张学良等。兰,实在太伟大大了,叫人们怎能不去爱它,颂它呢?
今天,我们国家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把兰作为一种商品,为国人致富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可人们绝对不应该忘记“兰”是既是一种物质财富,又是一种精神财富。而更多的应该是文化内涵。如果人们只是通过养兰去索取经济价值,那就没有兰文化,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兰文化。特别是那种利用兰花来制假、诈骗甚至偷盗来获取暴利的人,是与兰文化格格不入的,他们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暴露无遗,而最终被“兰”所抛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