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4-09-17 23:22:26), 站内信件
|
我不是古董商人,不知道这些残破砖瓦价值几何。
我不是考古学者,不知道这些古旧的雕梁画栋是那位先贤奇士所为。
我不是文化名人,不知道这些斑驳裸露的白墙长满青苔石裙孕育着多少故事。
大凡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那些个古宅旧巷。
每到一处,只有机会有时间我都会带上一瓶矿泉水,拎上相片,离开集体一个人四处乱走,应该说是那破,那旧,那脏我就往那走。喜欢在窄窄小巷里穿行;喜欢在石阶,卵石上歪歪扭扭搁脚走着;喜欢站在巷弄里看着斑驳的门/窗看上一眼;喜欢立在飞檐斗拱下发呆。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些。
我也不是年纪大了才喜欢这些。
从小就生活在福州单位大院的我。
放学后,却很喜欢到当地同学家玩。喜欢他们住的用斜斜用整根园木支撑有个歪的木板房;喜欢在昏暗的破房间里闻着用错版包装纸糊墙所残留的油墨味;喜欢用力“咚咚”登着裸露本色的木梯爬上爬下;喜欢在天井里看他们用残破的水缸养着盛开荷花;喜欢跟他们围坐在大堂里听老人讲这屋的由来。
暑假回到厦门时,也总会按家里的要求,住在九条巷养外婆家一个星期。
在那潮湿低矮砖石做到破旧的房子里,黑黑的房间只有一个小小的用钢筋包着生锈铁丝网做成的窗户;地上是用斗底砖辅成虽已破旧的但还算干净的地面;唯一不能容忍的是整个房间散发的从厨房灶台边养的那只猪身上的恶骚。可养外婆说:“这里是我跟你外公生养八个儿女的地方,而且一个个都健康活跳着,这是养人的好地方”。
想想,对于旧屋古宅的怀念,也许是那个时候得下的。
不过,那也是怀念。
我对旧屋古宅产生感情的,是觉得站在那里周身上下会感觉隐隐升腾的人气。让我感到舒服;感到亲切;感觉到生生不息的原意;感觉到做人的踏实。
我能理解那些个老人为何不愿去住高楼大厦,不愿去过有电梯有抽水马桶窗明机净的生活。
都在这屋里。一家人,一辈子;一族人,几辈子。屋里早已充满了他们的身气。
古厝旧宅。
不是现代人用简单的水泥砖头砌筑起来的的新房子可比的。在那里你感觉不到人气,闻不到家的气息。孩子也无法围坐你的身边去听解读家的故事。特别是在孤独的时候,无法体会家人就在身边的那种冥冥而来的温暖。
看到一座座摧毁的古厝,看到一块块平整出来的故园,看到人们喜气洋洋的搬入大楼新房,可谁又想过那曾经养育家族的先贤祖人,他们(人气)将跟这座祖屋故园一同压在推土机下。
魂归可处?
----
此地古称佛国 满街都是圣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