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众里寻她兜错路)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9-29 09:52:50), 站内信件
|
时间和荒芜:浪迹在影像里的寺山修司
作者: kavkalu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寺山修司是个俳句作者,诗人。在根源文化的纯粹里,诗是不可翻译的,所以当我们在寺山修司诡异的影像世界里漫游,我们试图以文本理性的解构是徒劳的,因为映画反映在个体的头脑里,它的投射只是寻求每个人自己主观意志认同,以弗洛伊德或者对其他大师的认同性了认知往往是一厢情愿的,潜意识是私我的事件,对于观众而言视觉的冲击只能造就自己对影像语言的再造,解读出自己的东西。而将他定位成情色大师显然是对其影像(色欲和压制)主题的误读,虽然他不能称得上是一位殿堂级的大师,但是他对影像语言的探索,敏锐的想象力和匪夷所思的创造力使他成为当代先锋艺术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东方导演骨子里的宿命感会让敏感的使人对这主题产生浓烈的兴趣,而**的高颠也是灵魂的窒息,所以这类导演的主题就会切入存在的本体:死亡和性。
我们清晰看到寺山修司对时间的象征物钟的认识,一种被动记忆的茫然,当时间消逝,生命将在虚空里找不到归属,这是三部影片都有的基调,导演对于死去的悲凉,对于存在流逝的无奈,对于将来的迷茫都以时间这个大概念来阐述,同时时间又是理性的标识,它让生命有了座标,可是,当记忆不再确切,那么时间只是废弃的理性概念,一张陈旧照片上鲜活的脸,没有来出,也没有映证的归途。,所以寺山修司总是将钟当成徒劳的标志出现在他多部的影片里。
有些人将他和费里尼类比是不恰当的,费里尼的想象基础是神话的口传史,而寺山修司则是东方神秘注意和玄学的产物,是直觉下的灵性。
他在《死者田园祭》里正面表述了这个观念:当代艺术是自觉和感性的,是稍纵即逝的发现和消亡。《再见箱舟》让更加深了时间的概念的涵义,当片子无法记忆一切把所有一切,包括妻子注上标签的时候,我们仿佛听到了导演的感叹,存在是瞬间的,易逝的,发生和未来都是可以忘记的。《拋掉书上街去》明显是年少轻狂的作品,激情但没有目标性,对人生的思索也有着片面性。寺山修司是一个激情型的视觉艺术家,他电影有着日本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派艺术的熏陶,对于他美学风格和叙事的研究将是当代人关注现代艺术的门户。
《死者田园祭(Pastoral Hide and Seek)》
出品:PIONNER LDC .INC
容量:D5
视频:全屏4:3
音频:日语杜比2.0
字幕:中文
花絮:预告片,静态图文介绍
片长:102分钟
导演:寺山修司
演员:八千草薫、新高恵子、高野浩幸、斎藤正治
推荐指数:IMDB:
【简介】
“我”出生在恐山下,村子里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事出现,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有些古怪,总是把家里的老钟当成圣物。少年的我喜欢上了邻家的媳妇,而杂技团的来到又让我产生了走出山沟的愿望,经过一系列的时间之后,我终于弃家出走。长大成人后我成为了电影导演,在拍摄自传体影片中途创造受到阻力,于是成年的我回到了恐山和少年的我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影片以现代派的手法和精致绝伦的视像语言阐述了诗人导演的人生观和哲学观,本片是视觉艺术的经典作品。
【简评】
寺山修司少年梦境和困惑的集锦,优美的俳句点缀了整部电影,影片充满了奇思妙想使得视觉语言异常丰富。玄衣的老妇、穿着和服的女人生产、母亲掀起地板所看见父亲在另一个世界的样子,东方的玄学和死亡哲学在这部影片里被视觉的再现。人物都涂着浓烈的日式油彩让我们间离于存在之外,在想象的世界里和寺山修司的才华同行。和死者的对话反映的是寺山童年的寂寞和惶恐,这是孩提时代的印记,无法抹去。而导演在影片里一再出现的移门如同戏剧的幕帘让我们明白这一切只是心念里的幻象,一个寂寞少年向往的童年。而少年和邻家媳妇是私奔只是表明着导演心目里一个少年告别自己长大和成熟的开始。
在片子里导演表述了这样的观念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发现过去已是被记忆浓妆艳抹,再不确切。
所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导演以黑白的画面来表达一种朴素的真实感。
在这个片段里我看见了寺山的先验,他认为时间机器是无法成立的(无独有偶,当下霍金自己推翻了这个理论)这种哲学的思辨让我们看见了诗人导演的智慧。当他再次回到20年前,他悲凉的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苍凉悲愤的歌唱在死亡的记忆里穿越。
影片的后半部其实是长大的我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哲学思考,以旧我和新我的对话,提出了时间不可逆的命题,是诗人导演进行的一次思辨过程。
影片最后,景板倒下母子在东京街头的高台上吃饭的镜头是导演再一次希望注意所有到所有影像的虚幻性,以布莱西特式的间离让我们在沉醉里清醒世间万物的真相所在。
《拋掉书上街去(Throw away Your Books,Let’s Get into the Streets)》1971
出品:PIONNER LDC .INC
容量:D5
视频:全屏4:3
音频:日语杜比2.0
字幕: 中文
花絮:预告片,静态演职员介绍
片长:138分钟
导演:寺山修司
演员:佐々木英明、斉藤正治、小林由纪子、田中笔子
推荐指数:IMDB: 6.7/10 (10 votes)
【简介】
影片以一个少年的回忆开始,回忆他在沉闷的家里无所事事便喜欢和大学的足球队员在一起,足球队的教练喜欢这个腼腆的孩子,为了促成他的长大带他去了相好那边,让他成为了成人。家里的奶奶已经老朽,而年幼的妹妹和兔子保持异乎寻常的关系,家人发现后央人杀了兔子,可自以为长大的妹妹在一次挑逗足球队员的过程里被队员们轮奸,门外的哥哥只能眼睁睁看着所有一切的发生,寺山修司试图通过两个孩子被动长大的过程反映生命路程的延伸性和不可逆,也在电影里对书本的教条和僵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影片充满着年轻人的大无畏精神。
【简评】
这部1971年的电影是寺山修司第一部长片,反映了生命成长的路程。电影犹如戈达尔的影像拼贴,一开始就让叙事的主角和摄影机的声音共存表达了电影和观众的间离。影片没有完整的情节只是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情绪,比如以焚烧美国国旗来表示日本人的愤怒,而以抛开书本表达了一种急进的自由观。在这样的主题下青年人冲上街头鼓吹着他们的论调,他们以激进的姿态面对被压制的状态,影片诞生在嬉皮士的年代,所以我们明显看见这样的情绪在影片里的弥漫,街头的戏剧,年轻人的鼓吹。
导演将我的第一次**表现的极为宗教性和仪式化,在念经声里导演完成了一个孩子的成人礼,这个场景拍得非常大胆,详细记录了他们在写满书法的床单上做爱的细节,以我的哭泣表明了成长的镇痛和生命伪装的卸去。而妹妹和兔子的关系引发妹妹被足球队员的轮奸形成了另一种的长大,电影以成长的不可逆性以及年迈奶奶的糊涂表明了导演人生的宿命观。以失去活力的奶奶表述生命终点的绝望。
电影里插入了许多名人名言,阐述着不同的人生观念,而记录片样式记载的一些人的自我介绍是表明成长后人生的各样活法。
而影片的音乐自始至终贯穿着摇滚乐和迷幻音乐,反映了那代人的思潮和想法。电影一再的插入采访场让观众不得不在情绪化的观看里抽离从而映证电影的主观和间离。颠覆了可能的幻觉,就像寺山修司提出抛开书本(代表对年轻人的压制和理性世界的教条性)正如我的妹妹身上发生的一切是人的本能所致(兔子和妹妹的暧昧)而被伤害的结果却是自我的萌发和人同居,这些理性思维所无法接受的发生表明着命运的神秘性。而片子里的大量足球场景代表了年轻人进取的态度但是这种可能的亮点却在最后为导演的人生观消解。导演借我之口讲了电影和存在的幻象性,他讲无论是波兰斯基还是安东尼奥尼,当你灭灯的时刻,一切将是终点,这是东方的哲学观,哀凉之极。
《再见箱舟》1983日本
出品:PIONNER LDC .INC.
容量:D5
视频:可变宽银幕16:9
音频:日语
字幕:中文
花絮:本片预告片两个,演职员静态文字介绍
片长:127分钟
导演:寺山修司
演员:山崎努、小川真由美、原田芳雄、高桥洋子主
推荐指数:IMDB:
【简介】
偏僻的小村里,财主时任家的长子大作偷了村里所有的众,使得村子里没有了时间的参照,只有财主家的钟证明发生,许多年后,时任大作的舍吉弟弟和堂妹惠子同居,先验的父亲早年就给惠子套上了贞洁圈,惠子和舍吉只能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而舍吉也受尽了村人的羞辱和大哥大作的耻笑,忍无可忍的舍吉终于气愤地杀了大作,连夜和惠子逃出了村子,但第二天,他们发现他们被困在了村子,而大作幽灵的出现让舍吉迷失了自己,他记不住一切发疯了,更加诡异的故事从这儿开始了…直到有一天,拾破烂的老人找回所有的钟,这个村子才开始向前,所有的存在只有照片为证了,影片的最后已是现代,这是寺山修司借《百年孤独》的壳对于日本根源历史的再造和回忆。
【简评】
这部影片的根源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许多场景都是将南美情景的日本本土化,这部作品是以现代派的手法描绘日本根源文化,也是早夭的前卫艺术家寺山修司最后的杰作。魔幻是影片的基调,这部影片的摄影依然是寺山修司的老搭档铃木达夫,他的摄影色彩绚丽,构图充满了诡异的气氛,在舍吉夫妇出逃的那场戏黑白场景里,以影调对比的手法凸现他们的慌张和无助。而最为恐怖的时他们永远无法真正走出村子,他们陷入了命运的摆布,如同贞洁圈的魔咒成为他们无法逾越的宿命。而陷于村子的舍吉竟有撞见了鲜血直流的大作,这是一种时间的迷失,是因为这个村子时间被儿时大作埋葬的结果。让人看了害怕。而阴间邮差充满着东方的神鬼色彩。全片的造型有种抽离存在的鬼气,那种漂浮的阴森让影片宛如隔世。在大作失意的段落里西方的评论家总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读解的,但其实失意在寺山修司的电影里是老庄不可测论的产物,生命在过程里的漂浮和忙乱以致对往事、当下、将来的存在失去记忆,这是生命整体的迷失:空间和时间上的丢失。他彻底着这样的讯息在众体强制的割裂里,时间和万物都是可以被刻意遗忘的。在舍吉为村人杀害后惠子贞洁圈的自动脱离代表着时间意义的被剥离,那梦中祭神的画面有着中国苗裔祭祀的特质,寺山修司在这部影片里有些人物造型和中国苗裔十分相近,可能这和日本文化的发祥有关吧。
当生命的对应不再确立那构成的条件也自然消逝。影片以箱舟所有人物在后山拍照结束,寺山修司完成了一次关于时间观念的狂欢。钟的复归让所有的一切凝滞瞬间乌有,现代化的过程让箱舟无影无踪,导演显示出了对日本文化渐变的悲悯情绪,有着“逝者如斯乎”式的慨叹。
【碟评】
先锋公司的DVD,制作态度是严谨的,不仅补全了公演版的删节而且修复了画面,特别是《拋掉书上街去》里动感十足的音乐在现在让人感到了冲击力。而《死者田园祭》里对比色彩强烈的绚烂画面让人美不胜收,预告片的收录可以使得我们看到当时对电影的推介观念。喜欢先锋和艺术电影的观众已经美院的学生,寺山修司让我们打开了传统和现代融合的一扇窗户。
2004年8月9日星期一22时10分
独立影评人:OSAMA KAVKALU(卡夫卡·陆)
此文缩略稿首发于《DVD导刊》
Marco:这三张碟都终于淘到手了,一直还没机会看,或许像作者所说的一样,寺山的电影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只能直接投射在视觉神经里。
---- Stop all the clocks,cut off the telephone,
Prevent the dog from barking with a juicy bone,
Silence the pianos and with muffled drum,
Bring out the coffin,let the mourners come.
Let aeroplanes cricle moaning overhead,
Scribbling on the sky the message He Is Dead,
Put crepe bows round the white necks of the public
doves,
Let the traffic policemen wear black cotton gloves.
He was my North,my South,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my midnight,mu talk,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vould last forever:I was wrong.
The atars are not wanted now;put out every one;
Pack up the moon and dismantle the sun;
Pour away the ovean and sweep up the wood;
For mothing now can ever vome to any good.
W.H.Auden(1907-1973)
海湾对面的哈瓦那--Wim Wenders
Marco电影日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