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n_shen(伊面)
整理人: aaaachi(2004-08-13 12:04:04), 站内信件
|
笔者曾怀疑过:明代专管记录史事的史学家们可能是一伙团结在以嘉靖皇帝为首的大明中央周围的一帮文臣精英,他们操控着舆论导向和舆论阵地的发言发文印刷权,压制不同观点的史学家,不让他们说出写出当时事件详情,故意隐瞒历史真相,有意掩饰社会矛盾和故意美化大明王朝而改笔锋所向,把汪直等农民起义故意写成了倭寇作乱,从而有意人为再树一个或二个民族英雄出来,好把国家内部的矛盾用与外族的冲突掩盖起来。再说自从大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死后到大明的几百年里中国一直也没再出什么大民族英雄,正好让戚俞二位填补上这个空白。
笔者曾见到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的一本小册子上还曾有人把后倭时期的郑芝龙也称为是农民起义英雄(当时笔者没在意),这就让人糊涂了。郑芝龙本是海盗头子,他在崇祯时期被熊文灿招安后为明政府管理海上,靠垄断福建和淅江部分沿海的海上走私而成了能自养军队的兵匪一体人物。如果郑芝龙能成农民起义英雄,那像汪直等人肯定也能封于同样的称号。其实与汪直等倭寇头目相比,郑芝龙比倭寇还倭寇,娶了一个倭女人做媳妇,这就是郑成功的妈妈。而且在他的海盗队伍中也还有许多倭人。他之所以没有被史书称为倭寇,是因为他没有处在大规模剿寇时期,他也没有带着倭人海盗攻城掠夺,他活动的地点只限海上,且年代比汪直等倭寇晚几十年了。当然我们不能以郑芝龙的行为否定郑成功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父子俩不是决裂了吗。但细一想,没有郑芝龙的有意栽培,郑成功也无法形成势力而成为民族英雄。
郑芝龙在明王朝后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保他的海上利益,虚以应付,答应愿为大明效力。当发现投靠大清比背靠明王朝更能保住自己的利益时,他就投降了洪承畴,并协助洪统率的清军给了明军沉重一击。但他最后的下场是包括他本人在内的留在大陆的全家被清政府杀死。而郑成功是在与其父在政治上分手后,一心保明,先被南明皇上册封为伯候,赐姓朱,成了“国姓爷”,后又被封延平郡王。
历史上的各种记载都说真倭只有十之二三,华人占十之六七。这些华人中的有军事知识之人为之出谋划策,侦知官兵虚实,为倭寇当向导,也竟一时使明军落花流水,无可奈何。倭寇的兵锋在一五五五年深入内地,到南京,攻无锡,苏州,到安徽。这也许是汪直想回老家看看。在这个时期对倭作战中,明军败多胜少。
一股倭寇在攻打福州时,福州巡抚阮鹗怕守不住城池,便以行贿的办法,从国库中取出数万两银子送给倭寇,并为他们打造了六艘大船,让他们乘船从海上离开福州,这也算当官的为民保了一方平安吧。
当时沿海各地及成倭寇的天下,他们出入如无人之境。许多地方官知道明军保护不了他们,倭寇所来只为钱,于是他们就准备好钱,这一股拿钱走了,那一股又来了。
倭寇掠夺几乎所有从北到南的沿海地区,其中以江淅沿海受害最深,这两个地方也是当年骗倭人货物最狠最多的地方,故倭寇报复也最凶。
戚继光俞大猷训练的新明军投入围剿后,明军对倭作战形势才有了根本变化。其实戚继光也很无奈委屈,捉住的倭寇,审问时常被倭人反问得理屈词穷,漂亮的爱国口号在中国官奸商们作出具体卑劣事实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戚的爱国军人们除了审军情外,只审武力索款抢钱时杀了几人?抢了多少钱?源由一概不问,源由是政府的事,军人只管杀头。戚本人因对倭患起因情况非常了解,杀掉这些人,戚继光大有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后痛心疾首地感到要短寿那样,想到这些冤魂,戚也时常内心非常不安。可面对大明政府中强大的腐败势力,他只能用爱国主义这点可怜心绪来安慰自己。
到公元一五六五年,戚继光与围攻仙游的倭寇大股部队大战仙游城下,将这最后最大的一股倭寇打垮,后又在漳捕把福建境内的倭寇全部荡平,逃到广东潮州的倭寇残余,又被俞大猷截杀。至此,大股倭寇基本被平,倭患也就慢慢平息了下来。幸存的小股倭寇不敢再上陆地掠夺,只敢在海上活动,大部分慢慢演变成海盗土匪。
从一五二三年五月开始的第一次倭乱到一五六五年春二月的戚继光仙游之战,平倭作战整整用了四十多年。
这页历史已翻过去四百多年了,倭患也成了人们所不注意的历史记忆,中日后来的两次战争使人们不再注意倭患发生的这一段历史了,今天的人们只能通过教课书上介绍我们的历史英雄时才粗略地了解这个事件。
有人说:中日两国奸商多,中日商人做生意才是棋逢对手。
还有人说:中国人善于守旧,日本人擅长仿新,所以这两个民族都是不会反思的民族。
我赞成第一句和第二句话的前半部分,不赞成两句话的后半部分。近年来,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中的许多有识之士不都在反思自己的历史么!
在今天的中国商场上,明代中国奸商坑害商业对手和伙伴玩的那些把戏仍然重复着,还美其名叫拿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生意。许多大小老板不准备还钱的念头远远早于要借钱的念头。签好的合同不执行,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商家拖工厂的货款,大企业拖配套企业的货款,商家之间相互拖欠,这些现象在中国的商场上比皆是。搞得一些大小老板,欲活不成,欲死不能。
一些国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老总甚至公开下达拖欠外部货款指标,并以此考核下属,还不知耻地认为这种卑鄙作法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电子商务社会中个人能力的体现,并用学术名词把这称之为金融运作。(笔者顺便开个玩笑,在笔者几次碰到这种情况时,真想当一回倭寇好汉。)
这段因中国方面原因造成的倭患历史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愚昧腐败,无诚信都可以导致战争,都可以给国家带来祸乱,给人民带来灾害,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当然我们已不知那些被倭寇捉住折磨致死的奸商和奸官们在临死前是怎么想的?我们也不知那些被处死的倭寇在临死前对中国的官奸商们和镇压他们的戚继光大人有哪些感想?但我敢肯定一点;是社会弊病加人性的弱点造成了人类本身的诸多不幸和痛苦。
我们的教课书和史书在谈到这一历史现象时,老是说倭寇可恶,可那些腐败的大明政府官员和那些为官从商的奸商和地方黑恶势力保护下的各类奸商们就不可恶了吗?
读过此文的朋友只要有点与读前不同的感觉,笔者的愿望也就满足了。
参考资料:
《国史资料集》
《中日交通史》木宫泰彦
《善邻国宝记》僧同风
《明史》“食货”五“市舶”
《明史》“日本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谷应泰
《廿二史答记》“外番借地互市”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 赵翼
《风俗志》
《闽书》
《福州府志》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周一良 吴于廑 商务印书馆
《论法的精神》《棍棒统治下的专制帝国》孟德斯鸠
后记:此文在互联网上流传后,有位叫老朱(朱志砺?)的朋友建议将其改名为《在历史中寻觅商业道德和政治智慧》。此名甚佳,特此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