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ndy_199(小白兔感冒未清)
整理人: erinfang(2004-08-06 09:36:03), 站内信件
|
一到夏天,皮膚特別容易痕癢,一不小心便會i到流血,甚至皮膚潰爛,令人感到十分煩惱。其實i痕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外敷搽藥也不能治本,不妨嘗試以中醫的內調方法,將痕癢徹底治理好。
暑 熱 天 氣 引 致 熱 毒 濕 濁
大暑雖然已過,但暑熱仍然持續,而且多雨潮濕,形成濕熱雙蒸。在這段時間,汗水透過人體皮膚流出後因難以蒸發,與空氣內的濁質混合後,就像醃料一樣醃着皮膚,令皮膚又痕又癢 。
據中醫師余康明表示,暑夏人體大量出汗,困濕困熱,引致熱毒濕濁,除了元氣津洩外,人體亦會因而出現皮膚痕癢問題,造成困擾。不過有許多中藥均具有治療及改善暑病的功效,例如:白蘚皮、地膚子、紅紫草和西洋參,我們可因應不同的病症類型對症下藥,以達消暑、消癢之效 。
蘚 皮 除 痕 湯 清 濕 阻 搔 癢
白蘚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蘚的根皮,性質寒涼,味道偏苦,主要功能是清熱祛濕、止癢治癬,治療因濕濁熱毒而致的濕疹、過敏性皮炎、牛皮癬疹等。
材 料 : 白蘚皮三錢、綿茵陳三錢、山枝子三錢、土茯苓四錢、苦參三錢、冬瓜仁五錢、白通草一錢(一人分量)
煲 法 : 用三碗清水煎至一碗,溫服。
功 效 : 清熱祛濕、紓緩痕癢,治療暑熱天氣所引致的皮膚搔癢、癬疥、皮疹等。
注 意 : 身體虛寒人士女士月經期間不宜多飲。
地 膚 止 癢 湯 消 除 夏 日 風 癢
地膚子為草本植物地膚的果實,性質較寒,味苦而略甘,主要作用是清熱利水,除濕止痕,用於炎夏季節出現的皮膚痕癢。
材 料 : 地膚子三錢,香薷一錢、荷葉三錢、生薏米五錢、滑石五錢、扁豆花二錢(一人分量)
煲 法 : 用三碗半清水煎成一碗,待涼後飲用。
功 效 : 清熱利尿、消除皮膚痕癢、治療夏季皮炎,及出汗過多而引致的皮膚不適。
注 意 : 腎陽虧損,小便過多者忌食。
紫 草 涼 血 湯 治 療 暑 熱 血 毒
紅紫草為草本植物紫草的根,性質寒涼,味道偏甘,主要作用為清熱涼血,解毒治疹,是防治痳疹、水痘常用藥,亦用於夏季皮膚疹癢。
材 料 : 紅紫草二錢,牡丹皮二錢、青天葵三錢、玄參三錢、大生地五錢、牛蒡子二錢、生甘草一錢(一人分量)
煲 法 : 兩碗半清水煎至一碗,溫服。
功 效 : 涼血解毒、清熱通便,用於血熱斑疹、夏季皮炎、痳疹、熱毒瘡瘍。
注 意 : 久婚不孕者忌用 。
清 暑 益 氣 飲 暑 熱 氣 虛 最 啱
西洋參俗稱為花旗參,為五加科草木植物的根,性質寒涼,味帶微甘,主要作用清熱、益氣、生津解渴、潤肺,用於暑熱天時因氣陰兩虛出現的煩渴舌乾、周身悶熱。
材 料 : 西洋參二錢、霍山石斛二錢、麥冬三錢、淡竹葉一錢、葛根五錢、五味子二錢、浮小麥五錢(一人分量)
煲 法 : 四碗清水煎至一碗,溫服。
功 效 : 主治暑熱氣虛,多汗自汗,四肢困倦,胃口欠佳, 氣促少氣。
注 意 : 感冒風寒忌食
註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患者必須按個別體質作調配
----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