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ulan_hehehe(行走午夜的麦田)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9-29 10:01:41), 站内信件
|
去年的新年是在德国过的。住在柏林一个朋友的公寓里,白天游玩,晚上就对着台笔记本电脑看从国内网站上下下来的片子。
朋友出国前是中央电视台一个不太出名栏目的编导,辞了职跑到德国来读传媒。而她的梦想是拍电影。
那天晚上,我们看的是徐静蕾当导演的处女作《我和爸爸》。
我们静静地看。看到最后,朋友又把片子往回拉,看演职员表。一边看一边骂道,靠,连徐静蕾都拍成电影了。
我明白她的意思,但又不好说你也快能拍了,于是只能讪笑。
那个新年过后不久我就回国了。而朋友还在德国,一边苦读一边在柏林的兰州拉面馆打工一边继续做着她的电影梦。
又想起这个久不联络的朋友是因为最近看到了《自娱自乐》,一部讲述农民拍电影的片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看到了米继红,尊龙演的米继红。
老实说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对导演李欣选了两个洋得掉渣的演员(尊龙,李纹)来演中国农民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
当下中国影坛妖风四起,一个怪现象就是当导演解释他选演员的动机时,不是说这个演员在形象,风格,阅历上和角色吻合,而是说这个演员对哪个市场最有号召力。就好比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一部大片的几位主要演员就是分别针对日本市场,全亚洲市场,欧美市场和中国东北市场的。因此我推断投资方(注意,不是导演)选这两个演员完全是出于炒作和打入欧美市场的考量,并且恶毒地诅咒它将会里外不讨好。
然而,奇怪的是,当我真的看起这部片子时,我事先预料的恶心感在李纹扭完Didadi之后就几乎没有再来影响过我的观片兴致。我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看完全片,即使是那个滥俗的结尾也照单全收。没有别的就是喜欢。
我喜欢尊龙演的米继红。
他还是不太像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农民。可是妙就妙在谁也没指望他能像。不管他在扮相上如何向农民靠拢,他那双眼睛和他永远处于神经质边缘的情绪泄露了他的秘密。他更像一个沦落民间的贵族,有着哈姆雷特式的忧郁,和唐吉诃德式的自傲。
这情形颇像当年叶大鹰在《红色恋人》中找张国荣来演地下党。大家都说不像。可事隔多年,张国荣那纯洁而高贵的眼神竟依然那么鲜明而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依然记得他念一只雄鹰飞起来了的样子,依然记得有一个男人宁愿高贵地死去也不愿狼狈地活着。
选择张国荣演地下党员和选择尊龙来演农民都是剑走偏锋的招式,基本上是直奔神似而去。对于他们,无论什么身份都只是一个符号。卸下这个马甲,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人或一种人生。尊龙是不是农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买了部DV拍电影的人。他是个有着赤子之心的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敢于实践梦想的实干者。他眼中那团燃烧着狂热的火苗令他卓尔不群,而在这一点上,他是打动我的。
我不知道那个在德国的朋友有没有看到这部《自娱自乐》。有时候会忍不住想象她说“靠,连农民都拍成电影了”的样子。
还记得就在看完了《我和爸爸》的那个晚上。我们都躺着,睡不着。她说,喂,什么时候我拍电影了,过来帮我吧。我说,好。
现在和这个朋友天各一方,各忙各的。除了曾托人给她捎了几条淡七星和两个装DVD的夹子外就再没联络过了。但我知道,如果有一天她突然对我喂了一声说去拍电影吧,我知道我会说好。不管我身处何方,不管我在做什么,不管我是不是已经有老公如猪,儿女如花,我都会说,好。---- 我把这叫做理想。或者,自娱自乐。
---- 就像一双翅膀,拥有了它,就能接近梦想的天空,如果没有翅膀,就只能在平地上徘徊。虽然很难说,飞和不飞,哪一种...才是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