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yaner(飞来飞去的鸭子)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10-07 12:43:23), 站内信件
|
夜蓝了,风醒了,星辰熄灭的时候,我们离开。
一部伟大的电影《死亡诗社》,唤醒了我对青春沉睡般的记忆,当《欢乐颂》在片尾激昂的响起时,整部电影里最柔弱的男孩托德却勇敢的第一个站立在教室的课桌上,对着即将离去的基丁老师,呼唤着惠特曼诗歌里的句子“Hi, captain, my captain!”这正是基丁老师最喜欢学生们叫他的称呼。这是个“船长”般的老师,热爱诗歌,热爱生命,热爱青春,热爱思想的自由,他在一所地狱般的保守的学校里教英语课,用一种反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是他让这些充满了才华的孩子们找寻到了青春的意义——那就是自由的思想。他让这群高中的孩子们撕掉诗集里刻板的前言,让他们一个个站到讲台上去尝试全新的观察角度并以此思考人生,让他们写属于自己的诗并在课上高声朗诵,让他们表演自己热爱的话剧。。。虽然这一切都受到了校方的重重责难。这些年轻的男孩们被基丁老师深深的影响,他们暗中成立了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在一个个寂静的夜晚,踏雪而行,如精灵般的穿过森林,在郊外的山洞里高声朗诵,演奏音乐,像一群奔向自由的天使——这和学校里森严的思想禁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努力的享受着青春的自由——虽然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他们迷恋于纯粹的艺术世界的乌托邦里——谁又能说不想呢,除了青春时,我们再无自由去纯洁的幻想。。。在这里,他们分享着初恋的故事,学诗歌并在女孩儿面前卖力的表现,吹萨克斯,做天线设电台,在这里,诗歌是个浪漫的载体,她引领着青春的纯真,激情,和自由。
但青春也会因为自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一个叫尼尔的英俊而优秀的男孩自杀了,因为自己的梦想与父母强加的冷酷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无法妥协的尼尔选择了永远的逃避。青春的无可奈何,青春的苦涩,青春的自由与枷锁的抗争达到了高潮,基丁老师因为尼尔的死而被学校解聘,所有热爱尼尔和他的男孩们不得不接受这一个接一个无情的现实。
但青春的精神并没有随着尼尔的死,基丁老师的离开而消亡,他已经唤醒了埋藏在男孩们心底的自由的梦想,并根植于每一个死亡诗社的成员的血液里。影片结尾的那一幕,便由这群孩子们深情的演绎。我的泪水随着《欢乐颂》而流出,为青春,为曾经属于青春的梦想与激情,为一个将会被永远铭记的基丁老师。
内心深处的感动,源自对生活的感悟,源自对自己经历的重温。《死亡诗社》很容易的侵入了我的心灵,煽情得让我流下了眼泪。夜里,回想起了几部同样是关于青春的电影,原来都是那么深刻的印在了自己的心中。
它们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六楼后座》《伴我同行Stand By Me》。
“夜蓝了,风醒了,星辰熄灭的时候,我们离开”——青春也如此悄悄的远去。。。。。。
---- 足迹故事,你我共享www.owntr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