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rzap(心灯如月)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08-02 23:50:07), 站内信件
|
一
“在离天很近的地方,
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
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
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
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
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
噢…,神奇的九寨……”
曾无数次听过容中尔甲这首《神奇的九寨》,也在电视中看过九寨沟的风光,那秀美的风景,美丽的神话传说深深的感染着我,令我心驰神往,总想找机会去九寨沟实地看看这“人间的天堂”。四月底,机关组织去川西考察,正好圆了我的梦。像五彩的画廊一样的九寨、黄龙的自然风光,如窗前含情的少女,似月下沐浴的姑娘,若人间的仙境,令我难忘和留连。
这天清早,我们从成都乘旅行社的旅游大巴向九寨沟进发。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窗外是绵绵细雨,车过绵阳,雨停了,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打开车窗,春风送来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甜甜的,带着泥土的芳香……
车过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江油不久,汽车下了高速公路,沿着一条沿江的公路逆水而上。此时正是枯水季节,江中的水很浅,但也不时出现一些深潭,潭水清彻,偶尔能看到一群群鸭子在戏水。问导游,知此江为浮江。透过车窗,山与水相得益彰。放眼远望,灰白的云雾,随风飘荡,青山披上了一层层白纱,山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车在青山绿水中穿行,给人以如临仙境之感。
在川西北的路上,最为壮观的应该是杜鹃岭的云海奇观。车过杜鹃岭时,白茫茫的云烟,弥山漫谷,公路也隐在白茫茫的云烟中。透过车窗,只见风吹云荡,起伏翻腾,有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云海翻滚,时开时合,起伏无常,势如海潮涨落,回波激荡,变化万千,神奇莫测。远处的山峦飘浮在云海中,如蓬莱仙岛,瑶池琼阁。其景色壮观而奇幻,令人惊叹和兴奋。
大约晚上九点,我们才到达九寨沟的沟口住下。
二
清晨,步出我们下榻的酒店,我就被晨曦中美丽景色所迷住了。深邃的蓝天下,抹几朵白云,金黄色的阳光下,山顶与山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顶,朝霞映照下洁白的雪峰上,波光闪烁,温暖而热闹;山下,少了阳光的照耀,落叶的灌木林显得有几分灰暗寂静。而这一明一暗又是那样的和谐统一,构筑了一幅雪山神奇的画卷。
匆匆的吃完早餐,带上导游为我们准备好的午餐,(九寨沟环保要求很高,沟内餐馆很少,且集中管理。)我们走进了神奇的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境内,因沟内有九个藏族聚居的村寨而得名。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三个寨子。主景区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溪沟组成,成“丫”字形。
上午,我们从沟口乘坐旅游大巴沿树正沟、日则沟逶迤而行,直达山顶的原始森林景区。再从上而下,一个一个景点的细细品味,这里几乎集中了九寨沟的主要精华。下午乘车游玩了则洼景区。
“九寨归来不看水”这确实是经典名言。九寨沟之行令我们最难忘记的确实是九寨沟的水。九寨沟景区,海拔落差大,从高山密林中趟出不的水,时而是滩流,时而是急流,时而成溪,时而成瀑,时而是湖,水声、水色、水形、水姿融为一体,构成了水中林间流,林在水中生,湖藏林海中,瀑在林中挂的绝世佳景。
而错落在林间的一个个相连的高山湖泊,(当地人叫“海子”)有的娟秀,有的浩荡,有声有色,姿态万千。湖水清澈透明,群湖碧蓝澄澈,恬静秀美,湖中倒影,五彩斑斓,难分虚实。高低错落的瀑群自丛林峭壁跌落,有的宽阔高大、气势宠伟,有的低矮娟秀,似轻纱漫舞,千姿百态,如诗如画,妙景天成。
有人说:水是九寨沟的灵魂,原始与天然是九寨沟的个性,漫步在九寨沟的的林间栈道上,深深的呼吸着春的气息,甜甜的,我们的心肺仿佛被这纯净的空气洗涤过一样,令我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下午五时,九寨沟内的工作人员要开始清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返回了酒店。
三
初夏的阿坝高原,鲜花盛开,绿草如茵,青山如黛。这样的季节正是高原的盛会,到处可见歌舞飞扬,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
晚上,导游安排我们去参加九寨“五绝”的藏羌风情篝火晚会,去欣赏康巴美女的歌舞表演。夕阳西下,草原上骏马奔驰,牛羊成群,行走在晚会现场的原野,不时有古铜肤色的康巴女子进入视线,是高原阳光孕育了她们特有的健康肤色。
月亮如期挂上夜空,晶亮的清辉洒遍整个高原。晚会开始了,只见一个个身材高挑着节日盛装的康巴女子,脸庞轮清廓楚,鼻梁挺而棱,含情的眼睛大而有神,黑黑的眸子里闪着高原人的清澈、澄明和朴实,皓白的牙齿分明是源于牦牛奶的滋润,极富弹性的腰肢温软而有力,身上散发的香味中伴着丝丝酥油和牛奶的气息。
康巴美女据说源于雅利安人、东女国以及西夏王族的部族种族融合,但我更相信奇山异水育美人。康巴地区的高山峡谷,高原草甸,纯净天然的甘露和湖泊,丰富多变的气候,都为康巴人提供了美妙的自然空间,天地造化,天人合一,美人天成。
“康巴人能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藏羌人一开口歌唱,顿使我疑为天籁之音;和她们一起翩翩起舞,令我们感受到了康巴美女的温柔与力量。同事小言——扎西尼玛,凭借其年轻健壮,在“抢亲”竞技活动中,力压群雄,荣幸“独占花魁”,康巴美女“新娘”献给言扎西尼玛一串玛瑙手镯作为“定情”信物,外加两个热吻、三碗青稞酒,并合影留念,展现了康巴人特有的风情,也展示了康巴美女不凡的魅力。
四
牦牛在高原的生存能力极强,是高原运输的主要工具,被誉为“高原之舟”,同时它也是高原藏民崇拜的神灵。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无论是在险峻的山岭,还是在广袤的草甸,你几乎都可以看到或负重而行,或悠闲觅草的牦牛。
在黄龙,沿着栈道由海拔2200余米的沟口向海拔4200余米的五彩池攀登的路上,我却看到了另外一群负重而行的“高原牦牛”,他们是一群由妇女和老年男子组成的高原运输队,正往山上背驮着修建栈道的砂子和砾石。三三两两的妇女和老人,驮着沉甸甸的砾石,艰难地在高原的陡坡上攀登着、跋涉着,喘着粗气,棕索编制的肩带深深地勒进肩窝,如雨的汗水在古铜色的脸上晶莹地流淌,湿透了衣裳。
同一位驮砂袋的藏女交谈得知,驮一袋50公斤的砂砾送到山上,也就能挣5元钱,从山下到山上,行程4.2公里,海拔上升2000余米,一天只能驮两次。为了能多挣点钱,这些个坚韧的“高原牦牛”们每次驮砂砾时只有驮得重些,再重些。
踩着脚下虽陡峭却平整的栈道,不时赶过如牦牛般驮着沉重砂袋的妇女和老人,气喘吁吁向海拔4200余米的五彩池走去。我默默思忖:普通游人在高原上从山下登向山顶,尚且轻装上阵,也倍感吃力和难受,一些人还带着氧气袋不停地吸氧,甚至一些人还坐着滑竿被藏羌青壮年男子抬上去。而这些为修路而背负沉重砂袋的藏羌人不知有多少苦累,多少艰辛,我们所走过的每一米栈道,不知流淌着多少藏羌人的血汗。刹那,一股孤独的、悲怆的感觉,浸润了我卑微猥琐的全身。不知是为了西部的贫穷而神奇,还是崇敬藏羌人牦牛般的品格,抑或是震撼的颤动,或是爱的暖流……
注:此帖的后一部分为同事所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