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upidyoyo(stupidyoyo)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7:48:38), 站内信件
|
如果说Baz Luhrmann的现代激情版<<Romeo+Juliet>>像匹脱缰野马,那么Julie Taymor的<<Titus>>简直就是天马行空.影片改编自沙翁最不为人知的作品<<Titus Andronicus>>,同时也是又一部架空时间的另类版本.
莎士比亚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他为人类提出了永恒的问题.也正是这种永恒性使当代艺术家重新诠释其作品成为可能.
既然是"借古喻今",就要注入新鲜血液而又不失原著精髓.可以说是"为了忠诚的背叛".又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两难问题.
近年来的趋势是形式的背叛+主题的忠诚.即故意打乱时空,以现当代甚至奇想社会为背景,形式上抛弃一切不符时代的行头,古为今用的只有那个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
由此看来,所谓的"忠实于原著"竟大可质疑.现在毕竟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难道只有一字不差的照搬原剧才算对得起沙翁?为什么不能打通古今独辟蹊径?
基因尚要突变,何况艺术!
本片导演Julie Taymor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依然摇摆于史诗正剧和黑色喜剧之间.
这位拿过Tony奖的舞台剧巾帼曾经执导过百老汇歌舞剧<<The_Lion_King>>,因此在影片中处处可见舞台剧遗风.如角色的前后位置/走台路线,大声的念白,舞蹈化的动作/造型...但最醒目的还是她一手打造的前卫风格.
首先是装置感极强的布景/道具.影片大部分摄制于意大利的海德林别墅和30年代的墨索里尼总统府,并混杂着人工搭建的古罗马圆柱型建筑.由于这些布景均刻意放置在独处的空间中,从而缺少了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和互动,因此打破了观众长期形成的视觉预期,显得突兀,陌生,富有放大后的表现力(想想你在电视机前看戏剧的感受).为了增强荒诞感(服从于形式狂欢的要求),影片中的道具鱼龙混杂,充斥着现代物品.如摩托车队,枪械,街机,随身听,台球桌,电话线,百事可乐,麦克风......还有一些带有明显的象征性,如王室水池中女性裸体造型的充气船,与<<发条橙>>中酒馆里的座椅有异曲同工之妙.片中的道具还严格遵循着戏剧原则----"挂在墙上的剑一定会被取下来".即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摆设(如前述的充气船在后来被箭射穿,引发宫廷骚乱等等).甚至连群众演员都寥寥无几(预算有限?).但环境被抽离之后使影片显得过于干净,釜凿痕迹明显,人物成了唯一的视觉中心,可以肯定这是导演的意图.
其次是时空错乱的混合服装.如:军队身着古罗马盔甲(带有兵马俑风格),Titus是一身参议院的宽外袍,Tamora穿戴着中世纪服装和王冠,卫兵套的是伊丽莎白时期的军装,还有Saturninus酷似希特勒的打扮,Tamora两个儿子的嬉皮/朋克造型...实际上,张冠李戴的情况在沙翁戏剧中时有发生,比如在<<Julius Caesar>>中,他形容古罗马人"带着帽子,身披斗蓬".如果再广泛考察,我们会发现这种模糊历史时期的设定是贯穿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 因此片中的大杂烩只不过是夸张的艺术处理,并非无厘头的哗众取宠.ps,2000年的奥斯卡给了本片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
下面讨论一下本片的主题.
<<Titus Andronicus>>是莎士比亚最不出名也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作品.它讲述了古罗马一个载誉归来的老将军Titus在战场上失去了21个儿子的生命,为了报仇他肢解并煮熟了敌人Tamora的大儿子.由于Titus的女儿Lavinia拒绝了皇帝Saturninus的求婚,而使阴险的Tamora成为皇后.掌权后的Tamora与心怀鬼胎的情人Aaron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无尽的仇恨使两个家族血流成河,最终无一生还.
<<Titus>>还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预见了莎士比亚后续伟大作品的出现.如<<King Lear>>(父亲背叛后裔),<<Othello>>(邪恶的摩尔族将军Aaron),<<Julius Caesar>>(争夺政治权利的斗争),<<Hamlet>>(Titus装疯)等等.
当然,剧情要比以上的简介恐怖百倍.诸如强暴,割舌,断手,砍头,分尸,食人等极端行为充斥全片.虽然这种恐怖小说早在莎士比亚时代就十分流行(如 Marlowe的<<Jew of Malta>>和 Kyd的<<Spanish Tragedy>>),且今天的观众在好莱坞的调教下对暴力近乎免疫,但这部疯狂的电影仍然会让你窒息和反胃.
显而易见,它召唤出了人类为维护家族荣誉等原因而复仇/嗜血的渴望.
本片开场即充满解读的开放性:一个十一岁大的小男孩在摆满玩具士兵的厨房桌子上玩战争游戏,他头上套着牛皮纸袋,不停的掀倒桌上的玩具并身临其境般的配音,接着竟然忘我的把杯里的牛奶等各种食物泼洒到桌子上,直搞的杯盘狼籍一塌糊涂(这游戏也是yoyo小时候的最爱).突然一声爆炸之后,小男孩被一个疯狂麦克斯之类的大汉虏到了古罗马圆形竞技场......
这个云山雾罩的开头似乎说了很多又好像毫无意义.那个小男孩为什么要套一个牛皮纸袋?是象征发动战争的人盲目的本能吗?还是像征劫匪掩饰罪恶的面具?那些任由摆布的塑料玩具是象征无辜且毫无力量的牺牲品吗?还是象征杀戮时的麻木和冰冷?小男孩泼洒食物的举动是象征仇恨的毁灭性?还是毁灭的荒谬性?或者干脆是对剧情发展的预言?
还有一处值得注意:在表现Lavinia被Tamora的两个儿子强暴时,影片并没有直接露骨的镜头,而是用Lavinia事后回忆的方式,借助视觉特效的手段加以升华性的描述.即:关注的不是这一事件本身,而是当事人遭受的心理蹂躏和精神恐怖.可以说这是相当正确的处理:暴力的可怕不在其瞬时性,而在其延时性----那种蒙难后的长久折磨.同时,这段特效也相当震撼.画面采取对称结构,中间是双手抱胸的近静态站立的Lavinia,绝望,痛苦,无助;左右两边分别是Chiron和Demetrius如狼似虎的扑向Lavinia,狰狞,凶恶,变态,且不时有虎豹咆哮的特写插入,更显恐怖.
最后一处特技出现在影片结尾,侍卫队长杀死Saturninus之后,蔑视的走过尸体旁边,愤然吐了一口唾沫----突然,时间静止,画面中的所有人物都被冻在原地,那口唾沫也停在半空中.两秒钟之后,时间解冻,"啪!"那口唾沫重重的啐在Saturninus脸上.这个处理着实让人意外,但你必须承认,这是个绝妙的黑色幽默.
毫无疑问,特效的加入使影片的关键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像.这不仅是先锋艺术电影的标志,更赋予本片多样化处理的时代精神.
所谓"忠实的背叛",这部影片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注解.
因为它时刻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发生在公元5世纪的古罗马的悲剧,你是一个未来的见证者,你看到了人类是如何的毁灭自己.而这粒潜伏的种子,就埋在你的心中.
---- "电影并不能使人变成精神病,它只能使精神病变得有创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