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q9710(潜水员.阿水)
整理人: yong1015(2004-07-29 11:29:34), 站内信件
|
论级数,深作欣二是日本映画界第五代导演,也即是战后第二代,统称是六○年代崛起的一群,比今村昌平稍迟出道,与山田洋次、大岛渚、熊井启及五社英雄等导演同辈,都是三○年代出生。
这群同期出道的导演,五社英雄(1929-1992)年纪较长,起步较迟,他和熊井启(1930-)同在64年才正式做导演;五秋英雄第一部片是《武林三杀手》(三人之侍),熊井启第一部片是《帝银事件.死囚刑》。
大岛渚(1932-)年纪最轻,但对比同期五个导演,却是最天才横溢,也最先上位,在59年便拍他第一部电影《爱与希望之街》,当时年仅廿七岁,在重视辈份和学徒制的日本电影片厂制度下,大岛渚算是一个异数。
深作欣二和山田洋次最接近,接近的意思是两人所走的路向相同,深作欣二(1930-)53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映画科,同年入东映,做了副导演八年,61年才正式做导演拍第一部片《风来坊探侦》;山田洋次(1931-)于54年东大毕业,同年入松竹做场务,写剧本、副导演,也是61年正式做导演,第一部片是改编自推理小说的《二阶之他人》。
这群战后第二代导演中,其实还有一个后来拍《心中天网岛,69》成名的篠田正浩(1931-),他和山田洋次、大岛渚差不多同期入松竹。众所周知是松竹形象正气,却孕育出激进派的大岛渚,这也是另一个异数。
深作欣二与山田洋次
上述几位与深作欣二同辈导演,各有擅长戏路,亦各有风格,很难在此一一细说。但大致上,这批导演的级数都很接近,大岛渚无疑在国际上较知名,但在日本国内,山田洋次肯定是同辈导演中排名最高,也是最多电影打入【电影旬报】十大的六○年代导演,尤其在七○年代,除了他的招牌戏《男人之苦》片集几乎每年都是十大之选外,还有70年《家族》、77年《幸福黄手绢》,另外90年《息子》均属【旬报】年度十大名片之首。
深作欣二没有如山田洋次有那么多片打入十大,两人同时出道,同在61年导演第一部电影,山田洋次早已在68年以《是个一吹就倒的男人》(寅次郎第一集),首次打入【旬报】十大,深作欣二则迟至72年,才以《飘舞的军旗下》初尝有电影跻入十大滋味,该年度一上榜就名列第二位。
在此之前,深作欣二其实已开始有名气,他于70年代替黑泽明拍美日合作的国际片《偷袭珍珠港》,但那期间,山田洋次气势更盛,他已连续六年有电影打入十大,总共有七部片,五部是《男人之苦》片集,其余两部是《家族》和《故乡》。或者可以说,背景决定际遇和所受到的礼待。
深作欣二最初入东映,在八年副导演生涯中,总共拍过四十多部电影,全部是东映特色的任侠片或黑帮片内容制作,也全是B级片,这些片好处是让他训练成为熟手技工,但若以江湖比喻,东映那些电影,怎么说都不是名门正派。
相反,松竹就正气得多了。山田洋次入松竹、接受的是正规训练,所师事的导演都很有名望,他们是川岛正雄和野村芳太郎,特别是野村芳太郎的电影,很多都由山田洋次执笔写剧本,事后看来,山田洋次受到上述两位导演影响很太,而他电影的温情和乡土味,也是松竹电影的一贯风格。
《蒲田进行曲》在东映期间的深作欣二,所参与的都是流水作业式制作,实际上并无甚么师傅指导可言,到后来独当一面做导演,也可看出他的作品很纳杂,甚么类型都有,有些甚至并无风格可言,他的电影,水准其实并不稳定。
但有趣的是,深作欣二后来为松竹拍片,和山田洋次一样,两人先后都拍了一部关于松竹片厂的怀旧电影,深作欣二拍的是82年《蒲田进行曲》(港译《情义两心知》),而山田洋次在86年拍《FinalTake》(港译《恋爱天地》),两部片都以松竹旧时代的片厂为背景(‘蒲田’是松竹默片时代的片厂),都同样地对已逝去的电影黄金岁月怀抱深情和敬意,比较之下,深作欣二显出他的功力,两片都先后打入【旬报】十大,而又以《蒲田进行曲》成就较高,位列86年十大第一位,也是深作欣二仅有的一部电影列十大之首。
柳生一族旋风
山田洋次的电影,很早便以《男人之苦》片集在港登陆,深作欣二则迟至78年的《柳生一族之阴谋》(港译《争霸》)才为香港观众熟悉,如果没记错的话,这该是他第一部在港公映的电影。
事实上,深作欣二在港公映过的电影似乎就只有《柳生一族之阴谋》、《魔界转生》、《里见八犬传》(港译《里见八壮士》)、《蒲田进行曲》和《火宅之人》,还有一部文艺片《迷情》(道顿堀川)。但在日本,深作欣二被公认为是他最佳电影的《无仁义的战争》,似乎未有在港公映过,也一直被香港片商忽视。在深作导演生涯中,78年《柳生一族之阴谋》,是他另一个阶段的分水岭,之前他已拍了七、八年东映路线黑帮写实片,包括大受欢迎的《无仁义的战争》片集,直至滥拍地步之后,才而寻找古装刀剑片路线,因而有《柳生一族之阴谋》、《魔界转生》及《里见八犬传》这些刀剑片。
现在回看那年代的日本电影,深作欣二拍柳生一族,很可能受到同辈导演五社英雄拍《带子雄狼》所掀起的流风影响。《带子雄狼》主角一生逃避柳生一族的追杀,这个片集很受欢迎,流风所及,柳生一族的神秘性再度成为话题,须知深作欣二出身东映,适应能力特强,那就是说,市场警觉性很高,因此他跟风拍柳生一族,便很自然的事。
但虽然跟风,《柳生一族之阴谋》的确令港台观众以至电影人眼界大开。影片拍出了权力薰心的悲情和电影的澎湃剧力,加上刀剑格斗实感很强,此片于是成为示范作,影响过港、台很多刀剑武侠片的路向。
但深作电影水准的不稳定,见诸于他后来的《里见八犬传》,无论剧力与格局,都只属一般行货。
火宅之人的飘泊
香港观众对深作电影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柳生一族之阴谋》和《蒲田进行曲》之外,便是《火宅之人》。
这部86年作品,描写一个有家室的作家,因为写作而让自己飘泊于旅路,又在不知酒醒何处的不同旅路中,不断和女人相好,最后闯祸了,才垂头丧气返回妻子怀抱。
像《火宅之人》这种电影,在日本有其深厚文化传统,日本人的解释是,男欢女爱中的不伦之恋,就等如一次又一次的情感飘泊、流亡;短暂但激情,像烟花一样,灿烂也寂寞,但不伦男女都心甘情愿沦陷其中。
八零年代的《火宅之人》,其实就是九零年代的《失乐园》,分别只是荒谬与悲情的两种角度,而日本人认为,这些都是人生。
黑帮片的悲情宿命
对深作欣二来说,他的最佳电影始终是《无仁义的战争》。78年以前的深作电影,在香港完全没上映过,也许是一个遗憾。
1930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水户市的深作欣二,在日本战败时他是中学生,在战争年代,曾经历美军战舰轰炸水户市。因这种经历,他于七○年代所拍的一系列黑帮片,在日本电影界中,被喻为是他藉黑帮片的暴力仇杀来反映出战后社会低下层的视点;以暴力宣泄于战后虚妄的民主主义下,低下层失去方向感的无助和孤立。会否有点过誉,看过他这些片不多,实在很难评说,但他这些黑帮片的主角,也确实是生长在恶劣环境下,孤立无助、虚无,并无人生目标可言,却又是热血男儿,誓守日本传统社会所推崇的义理人情,靠一身肉体搏杀,不断报恩报仇,而最后又落得一个被出卖的悲情宿命。
无仁义的战争《无仁义的战争》在73年登场,片中由菅原文太饰演的男主角,是战时复员兵,战后无所事事,他在狱中与帮会兄弟结拜,出狱后周旋在两大帮会中搏杀,出现了被出卖,报恩及报仇,到最后在一个帮会的灵堂中了断一切,然后狂笑而去……。
此片推出后造成轰动,深作欣二即快手拍续集《无仁义的战争,代理战争》,并在同年推出,翌年再拍三集:《无仁义的战争.顶上作战》、《无仁义的战争.完结篇》、以及《新无仁义的战争》。
只不过两年内,前后拍了五集,这片集的三个主角,菅原文太、松方弘树、梅宫辰夫均以这片集扬名,成为后来很多黑帮片的台柱。
黑帮暴力片之源
在此之前,深作欣二其实早于72年已拍了两部黑帮片作为开路先峰,成因是东映的任侠片路线,在此时已开到荼靡,需要作出改变,深作于是以任侠片为基础,尝试改良为有社会现实意识的黑帮片,遂于72年拍了一部《现代黑社会.杀手与太》试探市场,结果成功,同年再拍下集《杀手与太.狂犬三兄弟》。
与太是戏中主角的名字,仍由菅原文太主演,他在片中依然是个街头流氓,出狱后黟同几个同道,组织小帮会,又再周旋在两大帮会之间,结果一再被出卖,连累了情妇,而自己最终亦喋血街头。
两部《杀手与太》的成功。衍生出《无仁义的战争》的浪潮,深作两年内拍了五集之后,已成滥拍地步,但他在75至78年间,仍拍了《仁义之墓场》、《黑社会之墓场》、《县警对组织暴力》、《资金源强夺》,以及《新无仁义的战争.组长之首》,至此,这些黑帮暴力片已拍无可拍,就此告一段落了。
自78年《柳生一族之阴谋》后,深作欣二已拍过很多不同类型电影,有刀剑、有言情,也有喜剧,但二十年后,他突然以七十岁之年,拍了一部《大逃杀》,尽管并非黑帮片类型,但那种纯肉体搏杀的暴力意识,依稀可辨,看来依然火气十足。电影就是这回事,久不久之后,又一个循环。
---- 签名更改中,准备换成广告。kakakakakakak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