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众里寻她兜错路)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9-29 09:49:58), 站内信件
|
Marco电影日记之机动杀人
涉及剧情,敬请留意
片名:Taking Lives
译名:机动杀人
导演:D·J·卡鲁索 D.J. Caruso
主演:安吉丽娜·朱丽 Angelina Jolie
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基弗·萨瑟兰 Kiefer Sutherland
奥利维耶·马丁内兹 Olivier Martinez
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类型:犯罪/惊悚/动作/剧情
片长:100分钟
级别:R级(暴力、干扰性图像、语言和性涉及)
发行: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
映期:2004年3月19日
官方网站:takinglives.warnerbros.com/
剧情:
FBI女探员伊莲娜·斯科特(安吉丽娜·朱丽)果断机敏,办案不依常规,尤其是她的直觉常常成为她揭开案件迷团的唯一线索。基于这一点,为当地的杀人案焦头烂额的加拿大蒙特利尔警方不得不向伊莲娜·斯科特这个外援寻求帮助,希望她的到来能对抓到这个连环杀手有所帮助。
加入这个案子不久后,心思细密的伊莲娜·斯科特便发现,这个变色龙一般的连环杀手在其穿越北美洲的过程中杀人(希望杀手不会在行凶前使被害人看写他的书^_^),每每在行凶之后都会扮演死者的身份,进入他们遇害之前的生活,使用遇害者的信用卡,住在他们的家里数星期甚至数月,直到他发现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
巨大的破案压力使每名探员都竭尽心力,而伊莲娜·斯科特奇怪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更是使同事与她日渐疏远,她看似冷漠的办事作风下的是她对工作的无比热情,而且她也更乐于享受一个人办案的乐趣。而正在此时,伊莲娜·斯科特遭遇了一场复杂而浪漫的感情,对方的完美使她松懈的失去了防备,也令她怀疑起自己细微敏感的直觉。孤单的处在一个没有人可以相信与依赖的陌生城市里,伊莲娜·斯科特突然发现她已处在一段危险的关系中,疑犯似乎就在身边,而这一次仿佛就是针对她自己的。
以上资料来自网易娱乐
影评:
在写影评前首先要介绍一下男主角Ethan Hawke,他更为人知晓的不是他的电影作品,反而是他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乌玛-花曼的丈夫。
其实Ethan Hawke本身具有一股迷人的魅力,作品不多但并不缺乏精品
罗宾-维廉士的代表作《死亡诗社》
和云露娜-莱德的《Reality Bites》
幕后谎言
与Dennis Hopper、马田-史高西斯合演的《Search and Destroy》
代表作《情留半天》
《爱在冰雪纷飞时》
《哈姆雷特》现代版
训练日
《爱在日落余晖时》
《机动杀人》是D.J.卡鲁索执导的第二部长片,是一部推理味道浓厚的惊悚片,虽然同样是神勇FBI女干探与高智商变态杀人狂间的对决,不过导演舍弃了《沉默的羔羊》后以朱迪-科士打为蓝本的坚毅干练的女“超人”模式,Angelina Jolie饰演的女主角不再是智勇双全、独挡一面、远远超越男性的FBI,而是有血有肉、有性格弱点的正常女性,与众不同的只是她依靠敏锐直觉破案的特殊本领,但这到最后也成为Ethan Hawke利用的弱点。导演不卖弄血腥恐怖,依靠情节和布局营造悬念气氛,前半段过于平淡,结尾高潮迭起,出人意表,相当不俗。
不过在处理男女主角的关系上,Ethan Hawke虽然把自身那股神秘的独特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与Angelina Jolie的感情戏欠缺铺垫,缺乏令两人相互吸引、擦出火花的情节,工于心计的Ethan Hawke如何把Angelina Jolie太依赖引以为傲的直觉变为其弱点的过程太过突兀,让观众难以接受,酒店的缠绵也来得太过突然,完全不符合Angelina Jolie前半段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过于牵强,导演的功力还略嫌稚嫩。
片中的男主角有别于一般的杀人狂,他喜欢在杀人后臆想自己已取代了对方身份,进入对方家中居住,使用对方的信用卡,体验不同的人生,颇有些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危机感,如果导演能探讨的再深入一点,相信影片的感染力将会大大不同。
比较意外的是Angelina Jolie在片中有相当大胆的露点演出,比起穿紧身衣上窜下跳的盗墓者罗拉,FBI的角色更多了几分成熟的味道,天生的野性开始内敛,可塑性也越来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