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轻松话题>>◆◇≈ 个 人 文 集 ≈◇◆>>〖个人文集(一)〗>>〖*******☆快乐彩霞(zjxwjh)文集☆***〗>>〖快乐彩霞连载篇〗>>〖南行记〗>>南行记(十)走进大上海,同情“城里人”

主题:南行记(十)走进大上海,同情“城里人”
发信人: zjxwjh(逍遥*彩霞)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07-28 01:13:36), 站内信件


    大上海,在过去是冒险家的摇篮,今天,也是众多渴望发达的人的梦想之地。 
  
    当我们在南埔大桥停车场找到了早以等候在那里的牡丹江驻上海办事处派来接我们的车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因为他们的面包车坏了,我们六个挤进了只能坐四个人的轿车里。不知道车的名字(对于车我是外行),不过到没感觉到太拥挤。 
  
    透过不透明的车窗玻璃,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了大上海,高楼大厦林立,立交桥众多,道路挺宽敞,不过就是显得过于拥挤,大大小小的车鱼惯而行,不时的堵车,司机告诉我们,这还算我们运气好,没遇到大堵车,那时的车如同乌龟一样,得一点一点往前挪。 
  
    车行至外滩,上海的新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出现在车窗的右边,提醒儿子看,没想到他却没有露出多少新奇感,只是淡淡的看了几眼,兴趣索然的嘟囔着说也没什么啊,跟电视和图片上的一样,早都看过多少遍了。 
  
    现在的孩子通过各种途径,对于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很到,见识也多,一般的东西引不起他的兴趣。感叹之余,到也欣慰,这银子就是不会白花,从四岁半就随我们四处游玩的他,已经不象其它孩子那样孤陋寡闻,见得多了也就不再对与他的情趣相侼的东西持有浓厚兴趣了,如果换了什么动物和游乐项目,也许才能调动起他的胃口。 
  
    牡丹江驻上海办事处,位于福建中路,与闻名于世的上海南京路不远,地处苏州河畔,可却位于一座破旧的老式楼房的顶层。我们望着那黑黑的楼梯直害怕,可已经极度疲惫的身体却督促我们赶紧找到床休息。 
  
    吃过了婆婆与办事处里雇的服务员兼厨师的四川妹子做的饭后,恢复了体力的我们,带着对“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陈喜说的“就连风都是香的”的南京路和素有上海“情人约会圣地”的外滩的向往,集体开拔,走进了夜色阑珊中。 
  
    南京路果然名不虚传,两旁店铺林立,霓虹璀灿,到处是攒动的人头,随处可见飘动的彩裙,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置身其中,那种灯红酒绿的感觉,让人沉醉。 
  
    拉进儿子的手,四处闲看,对于橱窗里和店铺中的各色时装,我们没多大兴趣,就与兴致昂然的公婆和四婶分手,直奔外滩而去。 
  
    出了过街通道的出口,鼎沸的人声和接踵的人流着实让我吃惊不少,这哪里是恋爱的圣地?简直跟硕大无比的自由市场差不多,人行道上除了人还是人,黄埔江边也趴满了操不同口音的人,灯火辉煌的东方明珠被人头遮挡得只露出半截,根本听不到江上夜航的轮船的汽笛鸣叫。 
  
    过了好半天才适应了现场的气氛,也学着旁边的人见逢插针的挤进人墙里看埔江夜色和东方明珠的迷人风姿,抽空也拍了几张照片,不过估计都是和众人的合影。 
  
    一直不甘心的我,四处留意,在拥挤的人群中还真的发现了正“忘我投入、目中无人”的许多恋人,他们靠着江边的护墙或紧紧相拥、或呢喃私语,有的还竟然旁若无人的热吻,那亲热的程度,让我这过来人都不好意思多瞅。 
  
    儿子小眼睛也不停的扫描,我知道他也好奇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勇敢,笑着提醒他别看长大后才干的事,他不好意思的裂嘴乐了。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宏伟的建筑、迷人的夜色和诱人的过激场面,都无法诱惑他的注意力,到是人堆里卖在夜色里发出各色荧光、戴在脖子和手腕上的小饰物吸引了他的眼睛,讨价还价后兴高采烈的玩了起来。 
  
    见识了繁华的南京路、人头攒动的夜外滩,躺在不算舒服的床上,我到睡得挺香。 
  
    要想真正的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情,菜市场是最好的去处。早上跟着老公和四婶,来到了一个不太大的马路市场,到也见识了另一个上海的风景。穿梭于拎着各种青菜的人中,我仔细的观察起那些总当别人是乡下人的大上海的居民,看他们斤斤计较的与商贩讨价还价,看他们蹲在地上在本不多的菜堆上精挑细选的左翻右掏,看他们在过完称后又再多拿了点后胜利的笑容,看穿着肥肥长短裤、趿拉着脱鞋、睡眼惺松的上海小男人(他们与人高马大的老公相比显得真的不大)拎着手里为数不多的菜急急赶路的样子,我陶醉了。 
  
    好奇心让我也跟小贩打听起菜价,高的出奇的价格让我瞠目结舌,在我们那里到季才几毛钱一斤的毛豆,这里竟然卖到九块,一样的青菜也比我们那里高得多,到是活蹦乱跳的虾还不贵。 
  
    只知道上海人挣得多,从小小的菜市场却也看出来他们多数人的腰包在应付了各种奇高的消费后不算太鼓,难怪去年去长白山的火车上听到一个在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教书,假期回家探亲的小伙子抱怨,每个月三千多的收入,无法应付房租水电柴米油盐的支出,更谈不上买房了。 
  
    仅仅两个地方的观察,就让我对于自傲得有些吓人的上海人有了同情的感觉。本是隐私的恋爱,却袒露在众人的眼里,自高自傲的后面,却要艰辛的应付无边的高消费,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难怪他们要看不起别的地方的人啊,他们不仅有繁华的南京路,林立的大高楼,也有无奈的巨大的消费压力,炫耀的资本和虚荣的心态,也不得不让他们端起架子,以君临天下的眼光,蔑视一切。 
  
    大上海,让我向往,大上海的人却让我同情,我也知道,我是用有色的眼光看它的,可见识了它的皮毛,却更加的想念我那可以花前月下不受打扰的亲热,没有过多的繁华霓虹却宁静无比的家乡——牡丹江来了。 
  
    过客就是过客……只能用眼睛看,我看过了大上海了,可它不是我梦里的天堂……我留给它的只有羡慕和同情的复杂心态。 




----
http://img17.photo.163.com/zjxwjh/466882/17926141.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