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q5808441(逍遥·雪)
整理人: zmsz(2004-07-18 23:35:28), 站内信件
|
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官?历来的答案就不尽相同,有所谓“世卿世禄”;有所谓“停年格”既按年劳资历封官;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如有钱就可以做官的等等。而私以为,大概数管仲说的“录功而与官”较为合理。
然而持异议者亦有,结果到了盛唐肃宗其间。名相李泌言曰;“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才大大的进步一番。想来想去他的建议是很有见地。应该是先秦以来,“察能予官;以德就列”的尚贤思想的实用话和精确话的典范。
何以“官以认能”?官者,管也。无论管一地区或一部门,都是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才可胜任。尽管有“时势造英雄”一说,但少之少也。能力与功劳通常条件下是一致的,在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努力,也可以达到和谐!由早年的“引车卖浆者”流而成贤相良将,犹如“萧曹起于刀笔;灌婴起于贩繒;夏侯婴起于廊御”,如是者多多。可值得注意的,始终保持这种不一致的亦属不少,甚至有的人在一致的情况下,或年老或力衰,当难以胜任时,也就转化为某一种不一致。那又如何?北宋名相欧阳修,论学问,能力,功劳无一不行。堪称“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可到晚年,却再三请辞。用他的话说;“惟以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俟驱逐乎?”不能说没有道理了。
与“官以任能”同等要紧的就是“爵以酬功”了,之所以紧要,只有如此,才使士拼死沙场,谋臣尽命与惟幄。有功不赏;有劳不酬,不就成了“贤否不分,赏罚不明”。“爵以酬功”之所紧要,还在于和“官以任能”相辅相成,前辈让贤;新秀接力。然而一个“让”字有怎能摆脱?难矣。这就得给让位者以适当的爵位待遇以补偿,使其”无公务相扰;有清福可纳“。又言;”有功而少能者官矣,则害在于;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所以只可加爵赏,不可委官职。利也!
综上所言,以史为鉴通古今。
一点陋见----光头完全有资格做版副,而不是一异己之见光头不合格~言之切切!官爵不分“非所幸也,非大道发展之计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