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俺是第一次>>『闲情偶寄⊙个人文集』>>『MM's』>>笑逐颜开[muozhe]>>冷漠

主题:冷漠
发信人: muozhe(笑笑)
整理人: byebye(2004-10-12 07:49:58), 站内信件
《十七岁的单车》里面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坚和贵被一帮混混追打,贵骑着自行车往胡同里钻,坚没命的的往胡同里跑,一圈又一圈。北京的胡同与上海的里弄有些个相似,基本上都是方形的,但所不同的是上海的里弄呈“回”字型,也就是说,很容易走的出来,北京的胡同则相反。我看他们两个用尽全力的想要跑出胡同,可一来北京胡同难绕,而来心情过于紧张,以至跑到筋疲力尽也未能跑出胡同,反而钻进死胡同,被毒打一顿。

让人觉得有些诧异的是胡同里有很多人,打牌的,聊天的,总之,全是些手头上没什么要紧事的人。但,竟然没有一个人理会一群混混追打两个少年这件事,甚至连眼皮都不抬一下。这固然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在胡同里常发生这样的事,但是人们竟至于麻木至此却叫人寒心。我相信一个稍微有点水平的导演都不会无的放矢,王小帅这么拍戏,自然是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状况,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又更加是客观存在的既定事实。

通常被施以冷漠的是那些弱势群体。这里指的弱势群体,不光是外表给人造成印象的,还有那些精神上脆弱的。
早些年的乞丐,很多人往往还兼带卖艺性质。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乞丐很安分,给钱就给,不给钱也就算了。不像近些年的乞丐,尽管政府已经加大力度在整治了,可他们的数量依旧可观。而且练就了一身绝活:不给钱,好,死缠烂打,非逼得你掏钱不可。更有甚者给钱叫妈,不给钱叫骂,总之为了讨到银子,使劲浑身解数。

我老妈去火车站,被一群乞丐帮的小孩团团围住,又扯衣服又磕头的讨钱。老妈是极有原则的人,所以绝不会施舍。那群小孩就一起扯着老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什么也不肯让老妈走。回家以后,感慨万千:做乞丐要从娃娃抓起。

这还算好。前两天坐小巴回家的途中,上来一老太太,六十岁上下。她一上车就跪到在全体乘客面前不住的磕头,说什么行行好,施舍车费之类的。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给吧,摆明是个骗局,心里不甘,不给吧,你说让那么大年纪的人在你面前跪着不住气的磕头,一来实在不好看,二来也实在承受不起。后来是司机给大家解了围,免了她的车费。本来以为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了,刚吁了口气,就见那老太太朝自己走来,心里咯噔一下,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果然,她拍拍我的肩膀,开门见山的说:“给我坐会儿,我好累。”我又傻了眼,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催促了我两遍,
搞得我十分难堪,因为全车人都在看我。最后,我都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还是给她让了座,她连谢都不谢一声就坐下来了。这下,全车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在我身上,弄得我十分狼狈兼窝了一肚子的火。

虽然从小就知道要敬老爱老,可是对待这样一个老年人,尊敬她反而成了一种负累,一个笑柄。我不是歧视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只是多多少少会有些抵触,相信绝大部分人和我有着同样的心态。TA们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总是在些许同情中渗入一些其他别样的情绪,反而造成了另一种层面上的冷漠。而久而久之,TA们习惯被冷漠的对待,习惯被放在遗忘的角落,也便有了应对冷漠的法子,而精神上变得愈发麻木,在变迁中逐渐迷失自己,丧失了那仅有的一点可以支撑起脊梁的自尊与自爱。因为只有这样,TA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达尔文为它做过一个再精准不过的解释:物竞天泽,适者生存。

反过来说,就是因为TA们没有自尊,没有自爱,只懂得用尽手段,一味索取,面对这样卑微的身影,卑琐的表情,假如还有人说“好可怜哦,这些人好值得同情,好值得我们大家去爱哦”,那未免过于矫情。

这样一个时代,是人与人更加密切联系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也是人与人彼此淡漠的时代。尽管我们每天都在说着要关怀弱势群体这样的话,可是并没有谁能真正做到,从心里摒弃一些其实早已经根深蒂固的想法,用心去关心,去帮助TA们。

相反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谁都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员。有时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带上冷漠的面具,用虚假的微笑换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亦或是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这不能怪TA们,不能怪我们,不能怪社会。

所以你看那些衣衫褴褛坐在天桥下乞讨的孩子,TA们从来都只会乞讨金灿灿的钱币,而不是亮闪闪的目光。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