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乐不离蜀>>【版友龙门阵】>>由一封辞职信引起的,很值得看看,大家讨论啊

主题:由一封辞职信引起的,很值得看看,大家讨论啊
发信人: wuxiaoping66(青苹果时代)
整理人: youngjun(2004-06-17 14:19:20), 站内信件
                   一封信
      咕咕来到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CEO,他看起来其实一点也不起眼。个子低,眼睛小,身体瘦,说话也有点结巴。虽然年龄并不算大,但却很显老。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有自信,但看到公司里年轻的美眉和帅哥,心灵深处总有一点自惭形秽,他甚至觉得他们其实更显得有领导的魅力。当然,这种感觉只是一闪而过,他从没有向别人提起过。毕竟,他们都是他的下属,而且对他深深地爱戴。 
      嘟嘟敲门进来。 
      嘟嘟是公司里唯一的一个硕士,毕业于一所最著名的大学。嘟嘟的工资是全公司里最高的,比咕咕的还高。嘟嘟说话并不多,但一说起来,速度很快,有时让大家反应不过来。嘟嘟属于那种才华横溢又帅的那一种人,公司里的女孩子都喜欢和他在一起,甚至在周末时会主动邀请他共进晚餐。咕咕听到后也会有那么一点点酸溜溜的感觉。但他真心为嘟嘟感到骄傲。虽然有时候觉得嘟嘟不谦虚,但客户那里出了再疑难的问题,好像嘟嘟都能三下五除二轻易解决,有几个客户还为咕咕能聘用到嘟嘟这样的人才对他表示羡慕。 
      咕咕感到嘟嘟今天表情有点怪异,还没来得及问,嘟嘟递给他一封信说:“老板,我,我很抱歉,我想离开公司。” 
      咕咕好像没听明白,又好像一下子变懵了。 
      嘟嘟的在辞职信还有一个标题——《我的辞职报告:10万年薪留不住我的心》。嘟嘟说这封信原是他的一个名叫Coben的网友辞职时交给老板的。但奇怪的是未曾谋面的Coben竟然和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几乎一模一样,致使嘟嘟他只需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即可完全代表他自己的想法。在正文中,嘟嘟写道: 
      两年间,我跳槽九次,从作WAP开发到作网管,最短11天,最长是这次。那时我找不准究竟要干什么,跳槽是我获取新知识的手段,跳槽使我心浮气躁。 
      来到这个新环境,开始感觉还不错,真是想好好干下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很久没在一个公司干过这么长时间。我原来有很多项目,本想拉到公司来做。但是公司很多事情和你的行为让我感到失望。我以为,跟随一个英明果断、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打工,我才有发展和前(钱)途。 
      在国企、外企、私企干了这么久,我非常了解Boss之辛苦,Boss也很难,所以我有利益上的不满很少说。当我无法忍受的时候,就辞职。但我觉得有些事情不得不说给你听(我不说没有人会说给你,这也是我要辞职的一个原因): 
      1.作为老总,有些琐碎之事,你不该过问。老总就应该做一些比较大、有水平的事情,整天盯着下边的员工毕竟让人不舒服。例如,哪台计算机给谁使用,怎么又迟到早退啦,关于报销之类的事等等。小事虽小,却使老总形象毁于一旦。 
      我从没有见过老总亲力亲为计算每个员工的年薪,并亲自发到每个员工的手中。——这也太平易近人了吧? 
      2.纠偏过正。办公开支是应该节省,网是不能无限制地上,车是不能随便地打,话费是不能随便地报,出差费用是不能太高……但是不要太过,否则员工会怨声载道的。 
      3.要讲公平。迟到扣钱,那么加班呢?工作要讲效率,而不能光看工作时间,能不能完成工作要看自觉性,何必非要上下班打卡呢?准时上班我却打瞌睡,有个屁用!比如你自己,迟到多少回了,能说你上班没努力吗? 
      你给我上保险,我很高兴,但这件事情你干得没水平。为什么每个人的待遇不一样,有的人上,有的人却没有(也许我是不知好歹)?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你怎么能够留住人心呢?这种小把戏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司行为。 
      4.说话要算数。我来的时候,阿毛明确说过:今年年薪按照一年算。但阿毛走了,也无据可循,你记得不记得我就更不知道了。我来公司已经卖了力气,交给我的工作我都完成了,而且×××的项目我已给公司赚回了我的年薪,而且今年会有更多的项目(但你也许认为很小)。公司网络和布线方面没什么利润,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居然年终没有双薪和奖励,而且扣钱,这使我决定走人。 
      5.你认为自己是领导你就代表组织,你代表组织就代表正确,你代表正确我们就必须听你的话惟命是从,公司管理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公司管理得一塌糊涂,全凭一个人说了算,狭隘的官僚心理在作怪,典型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 
      6.我比较喜欢自由的工作,没有束缚,喜欢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公司不适合我。 
      我与那个城市通过喝酒、请三陪、揣钱做生意的工作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用户太至上,尊严何在?)基本无法沟通,我不想再去那个城市做项目,因此我在公司无用武之地。 
      九个月来,我像个打杂的,一会儿去那儿十几天(本来也就需要一两天),一会儿去这个电话局做本来无法完成的调试(不可完成的任务),或对用户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谎话,做了很多没有意义和受累不讨好的工作,也没学着什么东西(倒是敲了几万字的方案)。浪费了不少时间,却没有完成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所做的工作与我来公司预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想你至今也不知道我擅长的是什么,我喜欢什么工作、厌恶什么工作。 
      7.公司像个小作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安全感,大家在一起有混的感觉。无论公司以前怎么辉煌,至少现在公司缺少大气。而且我们拿项目靠的不是技术实力。换句话说,公司舍得在搞关系上挥金如土,而在技术上却一毛不拔,一年了,没有任何技术资金投入。这也许就是作技术的与商人的区别。 
      8.不要以为给我年薪10万我就满意,@@@除了溜须拍马就那点本事竟然在公司混了二年而且为什么只比我少一万? 
      9. 部门互相封闭,信息互不公开,大家只扫自己门前雪,气氛太沉闷。 
      10.公司问题太多,不写了,你也不一定爱看。 
      总之,今次,我之所以在公司工作了不足一年便提出辞职,是因为公司给我的发展空间有限。而且自己表现出的能力,老板不懂得欣赏。干部家长制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员工低三下四做牛做马的习气我看不惯。如果你说我年薪10万跳槽是没有道德,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才受折磨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不道德。我多年跳槽的准则是:既然老板不给自己机会,自己也不会给老板机会——辞职走人。 
      10万年薪,你也许能够找到比我好的职员,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仅仅靠这10万年薪就可以留住一个员工的心。本来现在就是一个双向选择、互炒鱿鱼的时代,少了谁公司都照样运转。我对公司实心实意,公司也要对得起我。 
      我辞职对公司不会有任何影响,高手有的是,祝愿公司兴旺发达! 
      =============== 
      2 
      管理学家的书房 

      看过辞职信后,咕咕已经记不起来怎么与嘟嘟交流了。嘟嘟走后,咕咕感到很疲惫、很沮丧。他关上门,吩咐谁也不要打扰他。 
      躺在沙发上,咕咕一支烟接着一支烟抽。 
      他并不喜欢抽烟,平常只是没办法的时候陪一下客户。但今天却觉得只有抽烟能让他放松一下。在烟雾缭绕之中,一些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吃个鸡蛋都很困难。艰苦的日子,使他从来不怕吃苦,工作起来拚命干。10年前,靠着朋友们的帮助,他创办了一个小服装厂,由于生意出奇地好,他积累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5年前,由于服装厂生意越来越难做,他决定转行,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创办了这家属于自己的IT公司。对待公司的员工,他真的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现在比一比其他的那么多的各方面都不规范的私有和国有公司,他的公司可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个IT公司刚刚创办的时候,由于他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公司管理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最好,特别是他觉得新公司人员素质比从前服装厂的人员素质大大提升了,但奇怪的是员工却好像变得比从前更加难于管理了,虽然他想尽了办法改善管理但管理始终也没有明显改善,后来听说不远的那个城市,有一位管理学家,这位管理学家声名虽然并不显赫,但却被认为绝对出色,而且他不仅对人和善,又总能对身陷管理困境的人们指点迷津。 
      于是,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气专程去拜访那位管理学家。一到管理学家的办公室兼书房,他就被四周尽是一架架一排排图书的场景所感染,但管理学家刚好不在,在咕咕非常遗憾准备离开的时候,管理学家的秘书告诉他,办公室兼书房的一切包括所有的管理学图书、复印机、打印机、计算机、纯净水等等均无偿对充满困惑的远道而来的来访者开放,如果来访者愿意,他们可以享用这里的一切,当然务必做到保持安静、不能抽烟,确保阅读图书时能够物归原位,使用计算机和上网时能够保证不删除和改动文件。 
      时间还早,咕咕决定留下来。一方面可以等待管理学家,另一方面这里有这么多管理学的书籍,简直是个难得的专业图书馆,又不用付费,有什么理由不尽情享用呢?就这样,从上午到下午,从下午到晚上,他把那里管理学方面的图书特别是教科书贪婪地翻了一本又一本,最后却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全是些所谓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等等。咕咕最终大失所望,觉得所谓管理学和管理学家们也不过如此,婆婆***管理教科书上尽是些婆婆***家庭主妇式的管理理论。 
      离开之后回到自己的公司,垂头丧气之余,咕咕忍不住给那个未曾谋面的管理学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在简单描述了自己的困境之后,咕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管理学和管理学家们的无能、嘲笑和鄙夷。 
      咕咕发泄一通本来只是将自己的愤懑一吐为快,但没想到很快收到了那个管理学家的回信。回信的大意是对咕咕的批评长久以来他也深有同感,事实上他和他管理学界的伙伴们正在全力对传统的管理学进行全面的反思、批判和重建,不远的将来管理学将很可能会焕然一新。关于咕咕面临的困境,那位管理学家说有一本新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也许有用,不妨一读。 
      咕咕找到《第五项修炼》的书,一读之下,的确让他很有启发。之后他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公司彻底改造成为一个高境界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终于站稳了脚跟,公司人员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嘟嘟有些偏激,这是他早就知道的。然而……,咕咕再次拿起嘟嘟的辞职信看起来,禁不住越看越生气:“你嘟嘟懂得什么叫管理?一年到头了,不由我亲自给大家发放年薪又由谁?各种费用的控制在业界可以说已经很宽松了!打卡让你不自由,但上班不打卡行吗?又有哪一家单位上班不打卡?今年没有双薪是因为IT业今年有困难,从前哪一年没有双薪?公司总不能没有一点束缚吧?否则要什么制度!公司实行薪酬保密你是怎么知道别人工资的?我确定员工工资还需要征求你的意见吗?公司里的事情我不作主谁来作主?刚毕业就只想当领导不干具体活,我到现在还亲自处理很多具体业务呢……” 
      咕咕满腔怒火:“哼,我平日待你嘟嘟不薄,几乎有求必应,工资定得比我还高,我还准备进一步考虑对你进行提升,你……你竟然是这样一个狭隘的人!看我如何收拾你!” 
      咕咕自言自语:“狭隘、自私,现在的年轻人学历越来越高了,素质怎么越来越低了?一定给嘟嘟颜色瞧瞧,要么扣住档案不放,要么想法给个处分,否则自己这点面子何在,以后自己还怎么当领导,还怎么管理公司?” 
      打定了注意,咕咕顿时轻松了许多。 
      ======= 
      3 
      管理学家的回信 

      过了许久,咕咕又觉得嘟嘟辞职信里所说的,似乎也没有全错。 
      到底怎么回事? 
      经济发展了,钱怎么越来越难赚了? 
      对员工已经“足够”好了,为什么他们又总是“不识抬举”? 
      员工水平越来越高了,为什么又越来越难管理了? 
      工资奖金增加了,为什么员工的士气反而降低了? 
      创业时很亲近,为什么组织发展起来了大家却又变得疏远了? 
      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增加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怎么反而降低了? 
      “唉”,他最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到底该如何创造利润?到底该如何凝聚力量?到底该如何高效运营?到底该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准的企业机制和公司文化?到底把企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 

      不知什么时候,他昏昏沉沉进入梦乡。醒来的时候,他觉得好受一些,但先前的困境依然没有答案。他觉得先前的那个管理学家也许会给他提供帮助,何不再发个电子邮件,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他? 

      第二天,咕咕一打开信箱,便赫然发现了那个管理学家的回信。 
      在信中,管理学家说他很快就要出版一部新著——《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相信对他改善组织管理能够有所帮助。回信的最后是管理学家建议在处理嘟嘟的事情之前,不妨读一下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未名作者的文章——《误会、钉子、等待和宽容》: 

      1.误会 
      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个年轻人结婚,他的太太后来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因为忙于生计,许多时候不能照看孩子,就特地把家里的狼狗进行训练。那狼狗聪明听话,很快能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有一天,他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后来因遇大雪,他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匆匆忙忙赶到了家。狗立刻叫起声来迎接主人。当他打开房门,发现竟然到处是血,连床上也是血,孩子却不见了,而狗就在旁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的狼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他大怒之下,拿起刀把狗劈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他抱起孩子,发现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后腿上的肉没有了,而不远处竟有一只死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 
      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误会往往在人不了解、不理智,未能多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又极为冲动的情况下发生。误会一旦开始,就会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由此,又会使误会越陷越深,最终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动物狗所发生的误会,尚且有如此可怕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2. 钉子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为别人开启一扇窗,也能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3.等待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大家一致认为。 
      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象换了一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些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这个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4.宽容 
      这是一个关于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过了几天后,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一样,要去喜欢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爱那些造成我们不便或不快的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和那些不如我们聪明、美丽或健康的人保持距离。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她)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 
      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祷告,请他赐予你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样的人,请他帮助我们去了解那些不同于我们的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