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avi(ivan)
整理人: txdy(2001-05-19 22:17:48), 站内信件
|
1995年的那次神农架”野人“考察,我所在的城市从财力
物力上都给了考察队以传统上的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但有一笔经费,
考察队长王方辰很久以后和我说起来还耿耿于怀:当时,十堰有两家
企业愿意拿出100万元。条件是你只要能用科学的方法证明野人存
在,我就给你考察队100万,并且可以先期就给几万元。很久以后,
王队长还悠悠地对我说:那个协议我最后还是没敢签。一则这次考察
不是单纯的找”野人“,”野人“只是课题之一,我们也不是奔钱去
的。二则你这100万就如同是说你先上月球,我再给你拿钱造飞船。
一样的道理……考察队一直经费紧张,留下来坚守的几个人的日常生
活后来就简单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加之于工的不幸遇难,
更使考察蒙上阴影。 1997年1月2日,曾被称作中国唯一一
个首期考察”野人“并坚信”野人“存在的生物学教授、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的刘民壮先生在上海偏远郊区的一个敬老院里孤独去世。那些
日子,神农架”野人“考察似乎走到了一个低谷。刘民壮这位曾多次
深入神农架并20多年埋头于此的生物学家,生前对外解说的最后一
番话是:……”野人“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多,我们的考察队员16次
看见”野人“,包括我自己……目前没有抓住,一是因为我们在明处,”
野人“在暗处;二是绝壁限制了追捕,队员曾摔下崖去;三是规定不
能打死”野人“……与此同时,一直坚守神农架的考察队员,经过一
番地毯式搜索,也不约而同慢慢地将考察范围缩小到了刘民壮教授生
前曾坚定认为”野人“存在的可能性相当大的阴峪河上游一带。终
于,到1997年5月24日,在神农架呆了三年的张金星在距神农
顶10多公里以外的南天门附近一个叫黑湾的地方发现了30多个”
野人“脚印。这些脚印与人的赤脚板相似,长37厘米,前宽12厘
米,后宽9厘米,呈不规则的直线横跨山谷底部,延续有40多米长。
22日,这一地区下了一场雨。张金星估计这些脚印是23日留下的。
雨后的湿地,使这些”野人“脚印得以显现。此后不久,我在神农
架板壁岩找到张金星时,这位孤身在深山老林里转了3年的汉子甚至
与人交流都有了一些语言障碍。那时,王方辰队长送来的照相机已经
摔坏,钱也已经花光。这种常人难以接受的生活方式还使他妻离子散。
3年来,除了隔几个月下山弄一些猪油和大米之类,维持山上的最低
限度的生活需求外,他绝少与人来往。长久的山林独处还使他慢慢形
成了一套自己的有点偏激的寻找”野人“方案:那时他认为,以前的
考察之所以收获不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气味。”野人“的嗅
觉应该是很灵敏的,人一来,它(她、他)会老远就闻得到,没等你
靠近,早跑得远远的了……所以,张金星的观点就是:人想要接近”
野人“的话,你就得首先有不使”野人“生疑的气味,不让自己的人
气吓跑”野人“,你就首先得有山野的气息,包括不能洗脸和刷牙之
类……令我敬佩的是,张金星不仅这么说,而且一直在尝试这么做。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