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uzim(秋子)
整理人: fslts2(2004-06-14 00:48:10), 站内信件
|
《兰亭序》为文章,清新优美;《兰亭序》为书法,遒劲飘逸。或许其法帖难见原貌,或许其真本经历不凡,千百年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历代书家心摹手追之经典珍奇。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浙江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 众人诗作集册,由王羲之作序,因名《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据唐何延之《兰亭记》云:王羲之挥毫作序时,“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王羲之挥毫之时,或许身临山水佳境而忘却烦恼;或许沉湎真挚友谊而心情愉悦,或许酒助豪放而壮思逸兴,《兰亭序》墨迹堪称绝妙,甚为王羲之及家人所诊视。
此后,三百余年间,虽沧海桑田,王氏后人历代传承,至七代孙智永,而智永已皈依佛门为僧,临终将《兰亭序》帖授于弟子辩才。唐太宗得知,派人往永欣寺,请辩才进宫,三番问之,辩才均称,确曾有幸目睹之,而先师圆寂后,《兰亭序》贴已不知去向。
唐太宗遂谋于侍臣,推萧翼“出山”。萧前往永欣寺,诡称北方商人,常与辩才晤谈,乃至饮酒赋诗,成为“莫逆”。萧伺机曰:“《兰亭序》已不复存在,现存者仅为临本耳!” 辩才遂将真迹取出,坦言:此乃禅师临终亲授之。萧仍伪称非“真迹”。一日,萧趁辩才外出之际,终将其真迹裹携而去。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以此帖为王书第一,玩赏一生,曾命侍臣临摹分赐亲贵近臣。后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兰亭序》真迹亦别于人世。今人观之《兰亭序》墨迹者,均为后人摹本或刻本。摹本以唐冯承素之“神龙本”为最精,刻本以唐欧阳询之“定武兰亭”为最著。或许《红楼梦》因传本残缺而令人遐想,或许《兰亭序》因真迹不见而更让人仰慕。
---- 林间石畔即为家,
九曲低流送落霞。
愁绪几曾伤回转,
孤心一片向天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