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child(秋水伊人)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5:58:28), 站内信件
|
著名的两大史诗
(一)《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它与《摩诃婆罗多》并称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也是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学的重大 贡献,它在印度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史诗的传说作者是蚁垤。关于这个人印度有很多传说,不少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但是现存形式的《罗摩衍那》并非出自蚁垤一人之手,有些学者认为,也许开始时蚊垤以诗体形式写了《罗摩衍那》的雏型,后来,在它的基础上经过后人的不断流传和修改,使之逐步丰富完善;季羡林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后指出,也许蚁垤对于以前口耳传的《罗摩衍那》做了比较突出的加工、整理工作,使得这一部巨著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得到了较大的统一性,因此他就成了“作者”。当然,在他以后,《罗摩衍那》仍然有一个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所以《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成书时代也说法不一,几十种意见。有的认为,它可能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以前,有的说它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等等。
《罗摩桁那》这部史诗比《摩诃婆罗多》的篇幅要小,全诗共分七篇,约有24000多颂,但它故事集中,结构平整,在主题以及艺术手法甚至修辞譬喻的技巧上都树立了典范,是古典诗人的先驱。因此,《罗摩衍那》被印度称为《最初的诗》,给后来的长篇叙事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奠定了格式的基础。《罗摩衍那》的主要内容是描写英雄罗摩和他妻子悉达一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篇对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的颂歌。但是由于婆罗门权贵对这部民间叙事诗的侍统进行了窜改,所以《罗摩衍那》中通篇充满着下层财上层唯命是听,听天由命的思想。今天,正统的印度教徒认为《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是不可侵犯的圣典,并把它们看作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因此,在印度,《罗摩衍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2000多年来,妇女们崇拜悉达,认为她是贤妻良母的典型。亿万人顶礼膜拜罗摩,把他尊为圣哲和楷模,表示问候、祝福时,人们口中就连呼“罗摩,罗摩”,两熟人相见时也说:“罗摩,罗摩”即你好;发生了不应发生的事情时,表示惊讶也说“罗摩,罗摩”。至于“史诗”中那位神猴哈奴曼,更是受到狂热的崇拜,不少地方猴庙林立,里面还有许多猴子,特别是北方,更为普遍。所有这些,都与《罗摩衍那》密切相关。直到今天,人们离开那种神话时代已非常遥远,但《罗摩衍那》的故事还仍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在许多地方的节日集会上,不是观看《罗摩衍那》的有关戏剧演出,就是欣赏与此有关的歌舞表演,通宵达旦,一连几天,十几天,甚至时间更长,他们流珠忘返,不知道疲倦。
《罗摩衍那》不但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爰,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对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也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它辗转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等,尤其对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文学以及人们的思想影响更大。可喜的是,现在已有汉译本出版,季羡林先生早在“四人邦”横行的年代,不顾身受迫害,不顾年迈花甲,从1973年著手翻译《罗摩衍那》,经过5年的辛勤奋斗,己全部译出这一不朽的光辉巨著,突为大事,它必将大大有利于对印度的了解,也会更加推动中印文化关系研究的开展。
(二)《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被林力印度的面大史待之一,全书共有18篇,号称10万颂,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辉煌巨著,它在印度和 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是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摩诃婆罗多》是奴隶制王国纷争时代的产物。它的中心故事是以印度北方的婆罗多族王国的内部政治斗争为线索,描写了牵 连整个印度的一场大战。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涉及到当时社会上的各方面的斗争,生动地概括了上古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复杂斗争。史诗中既有大量神话诗说和民间故事,又有大量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传统理论,它有“大百科全书”之称,对古代和现代印度人民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一直有着极大的影晌。
关于史诗的成名年代说法不一,多数认为,现存的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传说作者是广博仙人(毗耶娑),突际上,这部史诗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创作和修改而成,决非出自一人之手,它是古代印度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古代文人可能把当时的大战事件和英雄人物通过诗歌形式记录了下来,长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随著时代的前迸,对它进行不断增补,吸收各种成分,从而内容不断丰富,最后大概又经过一些文人专门整理加工,成为一部厐大的著作。因此,当初的“摩诃婆罗多”自然不及现存版本的规模,现存版本是后人在漫长的多月里对它不断增补的结果。
《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对后代影响极大,当作神圣的经典,而且认为是他们的民族史诗。诗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几乎家喻 户晓,2000年来盛传不衰。今天,广大知识分子不说,连普通平民百姓虽未读过梵语原书,但通过参加经常举办的节日庆祝、史诗演唱和戏剧、舞蹈演出等活动,以及用现代语言翻译或改写的各种通谷易懂的版本等,仍可知道其内容梗概和主要情节。史诗的许多教训深入人心,影响和教育着人们,构成了印度人民精神面貌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甚至有些农民对国有的法律不见得清楚,但对史诗的故事和人物却了如指掌,并且深受其影响。这部史诗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它传到了亚洲的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史诗传入各国后,结合当地的文学传统,生长出了新的花枝,丰富和促进了妆地文学的发展。
---- 柳宗元曰:“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秋水伊人曰:“灌水之人有贴焉,东流入于秋水”。
http://rancy.myetang.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