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从《甜蜜蜜》到《半支烟》——笑谈台港片中的邓丽君

主题:从《甜蜜蜜》到《半支烟》——笑谈台港片中的邓丽君
发信人: 84515834(走在路上的人)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7-19 11:06:26), 站内信件
港人喜欢邓丽君,港片自然也爱上了邓丽君。邓丽君的歌已经成为港台电影的看家法宝,不但被拿来用作插曲,甚至以歌名作为片名,以期为萎靡不振的电影票房注入吸引力。继前几年的《甜蜜蜜》大获成功之后,又一部以邓丽君的经典名曲为片名的电影《千言万语》出世后备受好评便是证明。

据统计,近年来涉及邓丽君的港片,除上述两部外,还有:在邱淑贞主演的《愈快乐愈堕落》中,插入了邓丽君唱的《爱像一首歌》,这是1981年专辑《爱像一首歌》中的主打歌,是在1983年15周年巡回演唱会的第一站——香港红勘体育馆演唱的第一支歌;在《堕落天使》中,用上了《忘记他》,这是她第一张粤语专辑里最受好评的经典歌曲,虽然在电影中唱歌的是“另类”的关淑仪,但是听到它我们仍然会想起邓丽君;而在邵美棋主演的一部电影中,导演让她在比赛时唱《我只在乎你》而获胜;在《半支烟》中,更是将邓丽君这支半隐退之前的封山之作伴随男主人公20年。

回顾30年来的港台电影,实在不能离开邓丽君。虽然她总共只主演或客串过三部电影(《谢谢总经理》、《看见你就笑》和《歌迷小姐》)和两部电视剧(《天涯常念旧时情》和一部日本电视剧),但是由她主唱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却不可计数。仅以主题曲为主打的唱片就出了20多张,包办了全部主题曲和插曲的电影就有多部,最著名的歌曲如《千言万语》、《海韵》、《你可知道我爱谁》、《原乡人》、《小城故事》、《水上人》等都风靡一时并传唱至今,如今这些电影已经不大为人提起,但是电影的生命却因邓丽君完美的演唱而被人“顺便”记起,更有许多歌迷因为邓丽君的歌而特别去找这些老片子看,可以想象,如果当年没有请邓丽君配唱的话,这些电影可能就会随着时光一起消失的吧——是导演有眼光还是歌迷太支持?当然主要还是人家唱得好呵!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水一方》,最近有人撰文说邓丽君因唱琼瑶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而走红,实在是不了解实情而乱发言的——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在片中唱歌的是个男声,根本不是邓丽君。事实上,此片拍于1975年,当时邓丽君正忙着在日本奋斗,直到1980年她从日本回来才在专辑《在水一方》中唱了这支歌并大受欢迎而成为个人经典。如今,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记忆恐怕已浓缩为邓丽君的这支歌了,可以想象:如果邓丽君没有唱红它的话,有多少人还会记得这部片子恐怕还是个问题呢!

邓丽君一直是港人心中的最爱。想当年,她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踏出台湾的第一站就是香港,1970年首度赴港演出,令港人一见钟情,在工展会举办的义卖活动中,她为〈华侨日报〉所发起的“助学救同运动”义卖白花油,以全场最高成绩当选为“白花油皇后”,成为最年轻的“小皇后”——在该活动中,每个明星卖一种东西,义卖的成绩取决于明星受欢迎的程度,因此可以说成为“义卖皇后”就意味着自己是香港最受欢迎的明星哦!更令人惊羡的是,在1971年,她又蝉联冠军,并当选为香港最受欢迎的十大歌星——看过《歌迷小姐》(《又称〈邓丽君成名史〉》的朋友都知道,邓丽君饰演的小歌星叮当在片子一开头唱出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成为十大歌星呵!
邓丽君在香港歌坛保持着多项记录,每次开演唱会门票都一抢而光并一再加场。1981年4月,推出第一张粤语唱片〈势不两立〉,主打歌曲为电视剧〈势不两立〉的主题曲〈风霜伴我行〉,上市不久即成为白金唱片,由于受到空前的欢迎,邓丽君于81年四月在利舞台举行7日9场的个人演唱会,创下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的记录,门票在两日内就被一抢而空!
再接再厉,1982年1月8日至11日,邓丽君在伊丽莎白体育场举行了5场演唱会(首场放在8日下午,晚上又演一场),反应非常热烈,宝丽金唱片公司将当日的盛况灌录为双唱片集,上市不久又成为白金唱片。1983年3月,邓丽君推出了第二张粤语专辑〈漫步人生路〉唱到街知巷闻,5月21日,宝丽金唱片公司特别召开颁奖会,纪念邓丽君自1975年加盟宝丽金以来,唱片销量突破500万张的历史记录(这一数字仅限于宝丽金一家的唱片,不包括其他唱片公司的数字;而且据统计,这500万张的一半是被港人买去的——连邓丽君自己都不敢相信呢!)邓丽君在香港最盛大的演唱会是在1983年12月29日在香港红勘体育馆举行的“十五周年纪念巡回演唱会”,由于反应热烈,由四场加到六场,演唱会创四项新记录,观众人数达十万(那时这已是破记录的了)。
邓丽君的歌被港人形容为每一首歌都好听,她的唱片无论是国语还是粤语都非常畅销,1981年,她一次连获五找白金唱片,创下香港历届金唱片的历史记录(这一记录迄今也无人能破,1983年又连获四张白金唱片,这应该是金唱片历史上的第二记录)。

港人“锡”(粤语,疼爱的意思)邓丽君,邓丽君也爱香港。1988年,她在半隐退后,与朋友在香港开公司买别墅,准备安家落户……如果不是因为某一事件的毁灭性打击,她也许不会最终客死异乡。

所以,港人对邓丽君始终是放不下、“忘不了”,每年的忌日,都要举行纪念演唱会和各种纪念活动。也正因为此,港产片中也总是出现邓丽君的影子,讲述着一个个凄迷动人的爱情故事。看到自己的偶像这样被人怀念,我当然欣慰;可是片中的某些情节、某些编造的违背事实的情节却令我无法释怀。

先说“著名”的〈甜蜜蜜〉:其损招之一是让张曼玉(李翘)倾其所有卖唱片,而且是只卖邓丽君的唱片。这样弱智的行为根本不符合李翘的性格呵——李翘来自广州,是地道的广东人,见多识广而且绝对精明能干,会这样笨吗?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卖唱片的吧?因为唱片属于低值产品,一张唱片才赚到几块钱,而一个歌星通常一年才出一张唱片,而一张唱片的寿命可达十几年以上,不可能像生产日用品的大工厂那样可以利用流水线不停地产出的。所以,即使邓丽君没有半隐退,即使能保持在精力最旺盛时期,张蔓玉也一定会破产,这是因为她太“弱智”了(唉,也许不这样的话戏就没法演呵)。
问题在于,邓丽君在香港一直都走红,但是导演和编剧为什么敢出此损招?不怕误导了观众?我想这是因为出于“串戏”的需要;同时也因为他们知道港人太了解邓丽君,不会出现对邓丽君本人有失敬的问题。可是问题却恰恰出在这里,不过不是港人,而是对邓丽君缺乏了解的大陆歌迷。看了这部片子,有个别人得出的结论是:哦,邓丽君在香港不受欢迎呵,香港排斥她的唱片咧!……唉!如果仅仅是某一个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也许没有什么,可是有人在我们俱乐部提出之后,又有人在锦瑟上提了出来,看来被误导的大陆歌迷并不是一个呀——他们怎么这样笨呵?可是归根结底还不是电影的过错吗?!他们不能编得更好一些吗?为什么非要损邓丽君?看她好说话呵?


损招之二:片中的替身演员身材变形。片中有一段是邓丽君在街头为FANS签名的场面。被专栏作家形容为“平民化的微笑、变了形的身材、墨镜掩饰不住脸上的皱纹”,看上去直让人感叹一代佳人也有沧桑的时候。可是她几时有过这样的形象呵?虽说从1987年开始她就处于半隐退状态,但是几乎每年都有出席慈善演出,在台港和日本都有公开露面。邓丽君在香港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应该是在1995年春节。她167CM的身高,到了片子里,却成了矮矮胖,邓丽君就这么矮吗?不是找不到够高的演员吧?——穿个高跟鞋也行啊(据我所知,这位演员没有邓丽君高)!

而在〈半支烟〉里,首唱于1986年的名曲〈我只在乎你〉却变成了自从70年代初开始就跟随着男主人了。唉!整整提前了15年!如何想象:17岁的邓丽君唱《我只在乎你》这样深沉的歌会是什么味道?

由此可见,港片的导演为了情节需要,是可以任意编造而不管时空错置的,反正他们以为人们看过就忘了,不会特别去推敲。这倒好象是我多管“闲”事了,费这么大劲去查证。不过琼瑶阿姨不是让小燕子说了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没有兴趣“扯小谎、谈恋爱”,用来辟谣可是正正当当的事,这总比“7扯谎”要高尚得多吧?呵呵


----
歷届金像獎+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提名統計(6次以上):
張國榮榮獲提名13次,01次獲獎;張曼玉榮获提名13次,09次獲獎。
周潤發榮獲提名12次,05次獲獎;張艾嘉榮获提名10次,04次獲獎。
成  龍榮獲提名12次,02次獲獎;梅艷芳榮获提名09次,02次獲獎。
梁朝偉榮獲提名10次,06次獲獎;蕭芳芳榮獲提名07次,04次獲獎。
梁家輝榮獲提名10次,03次獲獎;吳君如榮獲提名07次,02次獲獎。
劉德華榮獲提名10次,02次獲獎;鄭裕玲榮獲提名06次,02次獲獎。
周星馳榮獲提名07次,01次獲獎;林青霞榮獲提名06次,01次獲獎。
劉青雲榮獲提名07次,00次獲獎;鍾楚紅榮獲提名06次,00次獲獎。
萬梓良榮獲提名06次,01次獲獎;劉嘉玲榮獲提名06次,00次獲獎。
許冠文榮獲提名06次,01次獲獎;繆騫人榮獲提名06次,00次獲獎。
MSN:[email protected]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