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bhlazbhlz-w-001(准备好了)
整理人: aaaachi(2004-08-03 08:40:03), 站内信件
|
“训政”的契机
4月份以来,广电总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下数份通知: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遭到彻底封杀、凶杀暴力被请出黄金时段、红色经典设为禁区、不允许主持人“着装暴露怪异模仿港台腔”、严加管理涉案题材。先不计实效如何,如此高强度管理手段频频出招,堪称近年来罕见,亦令高喊新政的人士们大跌眼镜。
同月,文化部和工商总局再次联手,启动对全国网吧的专项整治行动。照常规论,“专项整治”的背后总有相应的大事发生或节令来到,但4月份这个不愠不火、平平淡淡的时节,有什么值得大张旗鼓?
上溯一月可见,原来3月份有一个《意见》出台,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委的负责人就此《意见》答记者问时,作痛心疾首状,一连列举了“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等等毒草,而毒草有八宗罪: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甚至包括以权谋私。那又是什么使得他对未成年的道德问题这般恼火呢?
再上溯一月可见,马加爵为一次口角怒杀四人,春节后本应宁静的2月,举国上下却百感交集。尽管全社会对马案的深层根源众说纷纭,但几十年如一日的“社会事件——政治决议”链条一旦启动,还是照例把矛头指向了“思想道德”领域。
既然是思想道德,那么无论成年未成年,都有接受教育的义务,活到老学到老嘛。社会上有那么丑恶现象,足见广大群众还不足以自教、自学以自治,尚需在“保姆”的监督管理下蹒跚迈入社会。偶尔看看国际台,有清晰的几个大字“PG:家长指引”,这说明全人类都是共通的,无论是你洋人还是我土著,都离开不那一盏思想的明灯。
近百年前,“党国理论”之父孙中山先生就断言:“盖惟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民众之本据”,此为训政理论之根本。何为训政?就是象今天这样,下通知、搞整治,清洁人民的头脑,涤荡人民的灵魂。当时“训政”之“志”,亦可照搬于现状:不为一党专政,只为教民用权、养成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最终达致“还政于民”的根本目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时间的指针走了个把世纪,受教育者的素质还未提高到满意的水平,实在有些不长进。
劣质奶粉喝出大头娃,是市场专项整治的契机;摇头丸吃死人,是娱乐场所专项整治的契机;妓女伙同相好把嫖客打了,是地下色情行业专项整治的契机……以此类推,马加爵案,正是训政的契机。但是我没有说,如果马案不发生,我们就不在训政之中。
无所不在的训政之优势很明显,这就是东西方“POWER”的真正区别。以美国为例,判断是否有不洁、不雅、令人反感的诸如色情之类元素,是依靠“当前社区法则”的消极作用。只有等到丑恶之物已随荧屏进入千家万户,大家普遍感觉反胃才能斩立绝,但为时已晚,错已铸成。而训政的管理是前置的、积极的,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坚决把假丑恶堵在源头。
深刻理解训政的用心良苦,有助于我们理解福柯的后现代理论,搞搞清楚什么才是“潜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真正的控制着生活的‘POWER OVER LIFE’——控制生命的力量”。当然,这中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因为福柯并不认为行使训政的主体,就是行使这种“POWER”的主体。
---- 准卫红欢天喜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