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nnyyuen(Penny Yuen)
整理人: air11(2004-10-06 15:37:10), 站内信件
|
(续5)
六、渐行渐远的遗憾
时间:5月5日
天气:晴
路线:黄龙——西安
气S了,气S了!忘了调闹铃,一觉睡到早上7点!
一路飞奔,正午时分到达渭南。顾不上休息,又沿着陇海线向西,13点左右到达此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目的地:临潼兵马俑。
万万没想到木岛居然不愿进去参观,而宁肯在外面瞎逛等我们。老K的记者证总算发挥了作用,顺利地混了进去,而我只好老老实实地花费90大洋(心疼啊)买票入内。嗯,我要发奋读书,也去考个记者玩儿~
帝王的陵寝看来的确不是那样轻易就能让人参观的,先得走过约两公里长的的广场才能到达。广场上没有树荫,晒得人腿发软。好在有前几天吃苦受累的经历作铺垫,这点磨难倒也能承受。
1号坑的场景早已在各种资料上见过无数次,但真正亲眼目睹时仍然给人一种震撼、肃穆、神圣、壮观的感觉。陶俑阵无声地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历史,也无声地诉说着一场惨烈的战争。靠在栏杆上,眼皮直往下坠,偏偏老K兴致大发,硬要我换不同角度做他的摄影Model~象个木偶似的任他摆布,趁机偷懒闭眼打个瞌睡~花90大洋在有空调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大厅打瞌睡,感觉还是蛮值的~呵呵~
在俑阵的背面看到一幅不可思议的场景:一张办公桌、N个塑料水桶大摇大摆地放在展坑里,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兵马俑还出土有现代物品!顿时来了精神,嘱咐老K从不同角度给照了下来作为证据,哼哼,奇货可居啊~什么时候有兴趣给媒体投稿,标题就叫“21世纪考古大发现,秦朝时期中国已发明塑料水桶”,哈,绝吧?
2号坑、3号坑的规模小了许多,不过都保持了发掘时的原貌:陶俑都横七竖八地倒卧在土坑里,而且大多残缺不全。个人感觉要看气势,1号坑当然最理想、壮观;而如果以考古的专业眼光去看待,2、3号坑会更有价值。
转遍整个博物馆都没找到传说中的秦王宝剑,有点失望。木岛又一个劲地来电催促,Bye-bye,秦始皇,你老人家继续安息吧!
在临潼城里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转寻找去西安的路,没想到意外到达了华清池的门口。算了,杨贵妃的洗澡水想来也没多大看头,就在门口照张像,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木岛、老K两个家伙全是“路盲”,理所当然地进入西安城领路的重担就落在了我身上。经过这次西安瞎闯,我对自己识别道路的能力更有信心了(我居然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正确判断出所处的位置应该是一条环城公路)。我这个“盲人”领着两匹“瞎马”,算是碰对了运气,没走一点冤枉路就到达了大雁塔。
号称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果然壮观,而且可玩性也不错,能让游人参与娱乐。不过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大雁塔反倒成了这个广场的陪衬,不妥不妥。据说小雁塔的处境更糟,连塔顶都塌了,那就更不必去看了。
乖乖不得了,那3辆摩托车居然已经踏上返程,而且快到宁陕了!看来想聚齐队伍一同返回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了,那我们就干脆在西安住下,彻底地FB一晚再走吧!
西安的的士司机挺热情,在送我们去钟鼓楼的路上一个劲地向我们讲述风土人情、景点街道。到达钟鼓楼已是灯火阑珊,索性去逛著名的北院门夜市。
哇噻,整条街烟雾缭绕,无数的小吃摊点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对整个白天粒米未进的我们无疑是一种残酷的诱惑。开始我们还能勉强克制,妄想留点容量,等全面考察各种风味后再择优品尝,因此错过了灌汤包、烤羊腿等想起来就让人馋涎欲滴的美食。可自从抵御不住色香味俱全的糯米糕的诱惑开戒以后,就感觉食欲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顾不了许多,见生意火爆的“陕西第一碗”饭店有了空位,立马抢上前去占据地盘。也不管服务态度有多差、价格有多贵,胡乱点了一些就马上狼吞虎咽起来。鲜嫩的烧烤、冰凉的啤酒,是什么滋味?不说了,口水要流出来了,想起当时的场景就难以控制。
心满意足地告别北院门,倦意也马上涌了上来。看看时间已过22点,必须回去休息了,还有两天800多公里的行程等着我们呢!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