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钓友之家>>转载《中国钓鱼》中南宁牙牙作者的识鲮钓鲮

主题:转载《中国钓鱼》中南宁牙牙作者的识鲮钓鲮
发信人: vaiojimmy(鲫鱼郎)
整理人: ivan_xiao(2004-05-10 09:54:39), 站内信件
在我国两广广泛养殖的鲮鱼主要有我国土生土长的的鲮鱼(土鲮)和从国外引进的麦瑞加拉鲮(墨鲮、加拉鲮)、露斯塔野鲮(野鲮)这三种。他们性相近而习略有别。钓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鲮鱼的习性及体形特征
1、我国的鲮鱼
又名土鲮鱼、鲮公。体呈梭形略偏扁、头小、吻钝、口下位,有须一对。头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柄长且尾叉深,鳞片中等大。体侧胸鳍后上方有数片宝蓝色半月形斑纹的鳞片、呈菱形分布。生活在水体底层,性活泼,喜在活水激流中游泳,游速快善跳跃,有逆水而逃的习性。一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主食。不耐低温,水温在7摄氏度以下则会被冻死。当年鱼苗可长至130克左右,2龄鱼可达180~250克,在精养池中需4个冬龄方可达500克生长慢但可密养,群体产量高,是我国南方重要养殖品种之一。

2、麦瑞加拉鲮(墨鲮、加拉鲮)
又名(墨鲮、加拉鲮)1982年自南亚次大陆引进我国并繁殖成功,现已在华南一些地区推广养殖。其体呈梭形而略侧扁,头较小,口下位,口裂呈弧形,吻圆钝,有须两对,鳞片中等大。体色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背鳍以外的其他各鳍末端均为赤红色。生活在水底层,喜活水,善跳跃,抗寒能力略强于土鲮,致死下限水温为6~7摄氏度。摄食浮游植物中的蓝藻、绿藻、丝状藻类和微小的水生植物以及有机碎屑。生长速度快于土鲮,营养价值稍高于土鲮。池养条件下当年可达250克,两个冬龄可达500克。

3、露斯塔野鲮
又名泰国鲮,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现为两广的地区主要养殖对象。头部扁平短小,吻钝口下位,略呈弧状。唇边有一圈凸起的小肉瘤颗粒,须两对,鳞片中等大。体为青绿色,腹部灰白色。多数鳞片有红色半月牙斑纹,眼与鳍为红色。生活在水底层,游泳能力强,善跳跃,喜活水。水温7摄氏度以下易被冻死。以有机碎屑、藻类以及水生植物为食,也喜欢麦麸、米糠及配合饲料。在池养条件下1冬龄尾重可达0.5~1千克
,2个冬龄可达1.5~2千克,生长速度快于加拉鲮和土鲮。

二、鲮鱼的钓法
1、钓位
主钓土鲮的钓位一般可选在坝头坝角、水湾水尾、尖角凸位、鸭栏猪圈等,也可以选择有活水注入的地方。要注意选择水中或水边多有石头的地方,土鲮喜欢在有石头的地方集群而栖,这些地方的鱼群也往往比较大,密度也高。若要主钓加拉鲮或野鲮则要注意选择一些水中有杂物的地方,例如树桩、竹丛、沉船等。

2、天气
钓鲮鱼的季节以每年3月到10月为佳,在此间利于出钓的天气也适合钓鲮鱼。总的来说可细分为:初春宜钓南风天和西南风天。仲春刮南风或北风天也是钓鲮鱼的好天气。夏季有风天比无风天好,晴朗天比闷热天好,北风天比南风天好。夏季的雨天也要注意选择出钓的日子:淅沥小雨天比潮闷的梅雨天好;雨后放晴比雨前闷热好;雷雨天和暴雨天则不宜出钓。夏季多台风,在台风来临前气温突降的前一天最好钓,台风过后则要等天气回暖在出钓。秋季由暖转凉,这时钓南风天比钓北风天好;秋高气爽的日子最适宜出钓。初冬时节还可以在浅水区垂钓,若是晴天有微风的日子则可以钓风尾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浅滩的草边是最理想的钓位。深冬时节就要钓背风向阳的深水区,而且只适宜钓中午不适宜钓两头。另外要注意当气温已经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则不宜出钓了,因为此时鲮鱼也已经不太咬钩,但是可以改钓鲫鲤等鱼,免得猫冬手养。

3、钓饵
可选用商品饵也可自制,但要遵循一个原则:因为鲮鱼都是以有机碎屑和藻类为食的。所以在饵料的使用上就应该选择含有这两种物质的饵料和添加剂。
 因为海竿用饵量大就不适宜用袋装饵为主,简单些的用禽畜饲料和商品饵混合就行,还可以用玉米粉、花生麸、麦麸等蒸熟或炒香后使用,混合使用更好。另外可以用黄豆、绿豆、芝麻的炒香磨碎后加入使用,也可以加入一些钓鲢鳙的发酵饵,既能增加酵香味,又能增加粘性。

4、钓具
(1)手竿主钓土鲮时可选用钓鲫鱼的竿线和钩子,但线宜粗,特别要注意须配备一长的护竿绳(放竿绳)。鲮鱼上钩后一般都会往外冲,鱼越大拉的越远。鱼在外冲时不要死抓着护竿绳(放竿绳)不放,因为鲮鱼上钩后,大都回往外冲,这时不要硬举杆,应丢竿,用护竿绳的弹性与鱼周旋。早鱼外冲时应该让鱼儿拉着竿线出去远些,最好用手轻轻的抓着护竿绳(放竿绳)放,给鱼儿一些阻力;在用无倒刺的钩子时还能让竿线保持一定的张紧度,不容易脱钩,待鱼儿不往外冲或开始拐弯时就可慢慢收回护竿绳(放竿绳)。手抓到竿柄后不要马上竖起竿子,因为此时的竿、线、鱼仍是一条直线,在竿子刚抬起的瞬间鱼感到拉力仍会做第二次冲击,往往在这时候最容易拔河断线。正确的做法是手握竿柄后先把竿子在水中慢慢横过来与岸边平行,这时再慢慢竖起竿子。此间鱼若要发起冲击也不怕,竿线已有足够的角度缓解鱼的冲击。若是鱼冲得太猛也有足够时间再丢竿。这个要点一定要记住。
在钓加拉鲮(墨鲮)或野鲮(泰国鲮、露斯塔野鲮)时就要用更结实一点的竿子,更大一点的线组(最好用编织线(大力马、防咬线)做脑线(子线))。钩要选用粗条钩或加强型的钩子。因为这俩家伙的爆发里巨大,远胜同重量的鲤鱼草鱼,钓组粗大些是有好处的。

(2)用海竿钓土鲮时,用竿稍短一些也没关系,要备足线以便远投时用。事先要调好拽力装置,渔线用3号足以对付千克级的大土鲮。因为土鲮的嘴巴较小,若用吸入式的炸弹钩就需要耐心等待,钩子也要减小到伊势尼5号以下;若想上鱼快些则可用“丸セ”类的长柄歪尖钩绑的梅花钓组。这种钓组以钩尖锐利且只数多(一般为6~12只钩)著称,在鱼靠近吸食中不知不觉被挂上,一触难逃,越挣扎挂上的钩子越多。用这种钩组时饵料捏在支架上即可,钩线外露,类似于钓鲢鳙的飞钩;但摘钩时千万要小心,等鱼不跳了方可下手,还应用毛巾包住鱼身。

(3)浮漂
钓土鲮可以选用一些造型灵敏稳定性好的高档浮漂,而在钓露斯塔野鲮(泰国鲮)或麦瑞加拉鲮(墨鲮、加拉鲮)时因鱼上钩后冲击力大,就可以用一些便宜而结实的浮漂;在鱼较多,吃口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号数大、翻身快的短身漂,漂大下沉快,漂尾短,所以第二次下摆的幅度和时间短,能使饵料快速到位,以快打快,也能避免饵料在下水过程中雾化太快,招引杂鱼半水抢食或使鱼群骚动,吃口不准。若鱼的吃口小,上鱼慢,则要用一些小号的细身长尖漂,让饵料缓缓下沉,增加诱鱼时间,以慢制慢。若当日钓场光线不足或是水面有倒影可用漂尾粗一点的浮漂,反之可用细尾漂。鲮鱼是下口位的鱼,这一特征使得鲮鱼吃饵与鲫鲤有很大区别。以搓饵为例,如果浮标调得高(灵敏),吃重小,就有很大剩余浮力,承担着全部或大部分的饵重,饵料被牵着悬浮在水中,鲮鱼索饵时只能以前端的“鼻子”碰啄饵粒或脑线(子线),在浮标上反映只是轻轻的点动,不足以扬竿。所以在调标的时候可以调低一些(调钝让双钩着底),若是调的高了就要放长水线,使调目与钓目基本平衡或相近。但有一点要注意,若是去陈年老塘垂钓,淤泥普遍很厚,此时把浮标调的太低,浮标浮力不足,饵料就会被陷入淤泥里,鱼发现不了鱼饵,只能闻到其香味却不能食之,窝里只会冒鱼星(泡)却不见浮标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被动荡”的手法:压竿把浮标压入水中,让浮标在浮上来时带鱼饵动一下或把鱼饵拉出一点,如果窝内有鱼马上过来就是一口。鲮鱼吃饵时在浮标上的感觉与信号反应也各有不同:土鲮吃饵颇具绅士风度;相比之下麦瑞加拉鲮(墨鲮、加拉鲮)、露斯塔野鲮(泰国鲮)就显得爽快多了,甚至还有些粗鲁。所以钓鲮鱼时也要各有侧重的主抓不同信号。主钓土鲮鱼是要专心看标抓准信号:点动一般不主张扬竿,若是鱼没吃好钩的不牢,半途跑鱼会惊了鱼群,下挫和黑标多为中小型的土鲮所为,但顿标则会有大惊喜。在有效的信号出现而未能及时扬竿的话,一些有抗钓经验的土鲮则会吐出钩子,浮标就会回升。若是调目与钓目有差距,鱼儿吃食会顶标,在浮标上升的过程中有停顿或转为下挫时扬竿十拿九稳会中鱼。而且只有大鱼吃钩才会顶标,小土鲮顶标扬竿中鱼也多是挂中鱼身。露斯塔野鲮(泰国鲮)、加拉鲮(墨鲮)在吃钩时的动作没有土鲮那么复杂,往往是索饵吞钩一气呵成,标上反应也大多是大力下顿或直接黑标。所以在垂钓时就可以放过一些小信号专等大力的下顿或黑标。无论是土鲮、露斯塔野鲮(泰国鲮)、麦瑞加拉鲮(墨鲮、加拉鲮),他们吃饵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把饵粒拱起来再吃,浮标上的动作先是轻轻上升一点后马上下挫或直接黑标,这个上升动作虽不足以扬竿但是却相当于给钓者一个提醒,看到这个信号出现我们就可以准备扬竿了。






----
 
   
,!
haha^^^^^^^^</font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