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ft.858(2004-05-11 20:20:47), 站内信件
|
前面赏析过《花缘》,现在来看看另一首不同风格的《深闺》,假如说从《花缘》中可以读出一种理想的失落和破灭之后的惆怅的话,那么从《深闺》则可以读出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
《深闺》
——作者 馫鱻
院墙/深深
恐怕 外面的错落的花絮
辱没了/书香门第
偷偷/端出杯盏
临摹
一份/客行千里
月下/我们的影子
是白天 不能放纵的形骸
若即若离/狂舞不止
睡意/结成固体
凝住
一方/入夜深闺
出走/好么?
刻意舍弃
浑圆无缺的/一片温良
将路/折叠成伞
或雨衣
用以遮挡/晓阑的雾
“庭院/深深”一堵墙隔出两个世界,墙内是一个很局限的空间,仿佛一抬头只可望见四角的天空,这种束缚和限制使人觉得思想的闭塞和无可抑制的苦闷,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恐惧感,害怕“外面的错落的花絮/辱没了/书香门第”。读到这首诗的第一节,我不由想起了戴望舒的《无题》
《无题》
——作者 戴望舒
我和世界之间是墙,
墙和我之间是灯,
灯和我之间是书,
书和我之间是——隔膜!
在戴望舒的诗里,“墙”隔断了“我”与世界的交往,“灯”把“我”引到书的世界,“书”并没有使“我”理解世界,相反的形成了一堵精神之墙——无形的隔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中有一种要冲破隔膜,推倒这面“墙”的原动力。
在《深闺》中也存在这种原动力,所谓穷则思变,当作者感觉到现实已经对思想形成的阻障,于是开始了勇敢的探索,他把思想的触须伸向墙外的天空。一份出走的计划在酝酿,“偷偷/端出杯盏/临摹/一份/客行千里”。
这对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蜕变过程,生活在一个“月下/我们的影子/是白天,不能放纵的形骸/若即若离/狂舞不止”的环境中,作者陷入了一个痛苦的泥沼,白天必须躲藏在深院里恪守规则,只有到了夜晚,才能够从那樊牢中走出来,月光下仿佛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正在起舞。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发现自己也正是其中的一个。我想这是作者对生活有一种细腻的感悟和对人性独特的观察,才促使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的。深院里的人已经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境地,他显然已经不愿意再把自己局限于这个狭小的情感天井里,所以构思了“出走”。
“出走/好么?/刻意舍弃/浑圆无缺的/一片温良”,这种“出走”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将要放弃现实中早已经打造好的一个安全而又温暖的世界,走出“深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而在出走之后,将要面对的是一条未知的人生路,将会遇到的是无可预计的风霜雨露,在这时候,作者显然早有准备“将路/折叠成伞/或雨衣/用以遮挡/晓阑的雾”。这是一种从容面对人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的借鉴。
这一首诗,看似松散,实则更为紧凑严密,作者的构思巧妙,令人叹赏。诗中扣住眼前的“临摹”来回溯过去并设想未来。在诗中院墙内外两种物象通过想象使之互相交缠渗合,现实与虚幻交叉凸现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整首诗的格调是积极向上的,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
广州社区 笑看风云版斑竹 广州社区 开卷有益版斑竹
广州社区 我们的故事版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