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ka((* ^)(*^-^*)ゞ)
整理人: imrae(2004-05-08 00:57:19), 站内信件
|
外國人進餐,凡事都講究禮儀,進餐分先後,就連餐具的擺放亦有規有矩,缺一不可。
我們中國人吃飯卻簡單得多,檯面只要配備碗、箸、匙「三寶」,即能成事,
把外國人的一句說話 "less is more" 套用於中國傳統的餐具上,更見當中精粹。
碗上翠綠的細紋,清淡優雅。
一隻碗 看出生活的智慧
中國以農立國,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開始懂得使用碗來進食,而中國人所使用的碗,以骨瓷為多,其中紅色「萬壽無疆」及藍白米通花紋瓷碗更是家傳戶曉、你我皆可能擁有一隻的傳統款式。
日本人以前把碗稱為「毬」,可能與碗的外形像毬一般呈圓形有關。碗的口徑(以單手可、輕易拿著碗為標準),男性用的是 10 厘米,女性是 9.5 厘米,這些數字是以姆指及中指構成的圓環平均大小作標準,配合容易使用的程度及手形不同,故日本人會把男性和女性所用的碗,設計成不同大小。
碗中的優雅女子,外貌及服飾均是參考中國唐代背景而細緻描繪,將紅白兩種色彩配合得天衣無縫,亦讓我們可用眼睛、味蕾來細味生活點滴。
不論喝湯或盛飯,碗的功能就是這般萬能,紅色瓷燒飯碗,擺放於素淨背景中更見突出
要把「吃」這回事昇華成為生活藝術的一部分,可先從餐具入手。一隻拿上手很具「手感」的傳統中式瓷碗,簡單的造型與陶土的顏色,更見純樸風味。
外形有點像中國古代「鼎」的小碗,帶有一份濃濃藝術氣息。
韓國人很喜歡使用不銹鋼的筷子,這可能與其國家法律有關,皆因韓國一律嚴禁餐廳、食品生產工廠及百貨公司等供應或使用一次性的即棄餐具,而韓國人一般使用的金屬筷子皆為扁形,與中國的方頭筷子略有不同。
「箸」的由來
古人稱筷子為「箸」,據說是因為以前中國南方的水上人家眾多,他們對一切妨礙行船的字眼亦特別顯得忌諱,因「箸」音同「住」,水上人為免因一日三餐「箸」不離口,又怕船因此而停「住」,便把「住」稱為「快」,而古代的筷子又多為竹或木製,故「筷子」因此而名。
現今的筷子種類五花八門,除竹筷及木筷,還有象牙筷、膠筷或以金屬所做成的金筷、銅筷、銀筷,要數中國當今最矜貴兼具歷史價值的筷子,便是慈禧太后曾使用過的御箸 —— 翡翠鑲金箸、金鑲漢玉箸。現在不少外國人更為品嚐中國菜而專門學習?#092;用筷子,可見這件具三千年歷史、由人手概念伸延出來的餐具,在國際舞台所佔的地位。
看到一對對五顏六色的膠筷子,就令我憶起讀書時代在大牌檔吃著雲吞麵的日子:不銹鋼的圓筒內插滿各式膠筷,而我總是愛挑一對相同顏色的筷子來吃麵,是情意結所致吧!
筷子乃我國吉祥物
東方國家的人較常使用筷子進餐,中國人喜歡使用方頭圓身的筷子,寓意天圓地方、天長地久;而日本筷子則是尖頭方尾,使用時更輕巧靈活,亦方便刺食,日本人更會以「一咫半」作為筷子的長度標準,一咫是指姆指與食指張開時,兩指之間的長度,恰巧這個長度正是人體身高的十分之一,計算起來,相當有趣,日本人亦因此把易用筷子的長度定為一咫半。
筷子就如手指,一切挑、扒、撥、撕技能,一雙筷子均能辦到。竹筷更是中國人一向喜歡使用的,這雙黑色紅點筷子,讓你吃飯吃得更得心應手。
木筷的尾部設計成小匙般,方便用來吃蟹、花螺時,配合挑、挾等高難度動作,讓你吃得更方便、更容易。
除了外形外,筷子近年還多在顏色上玩變化,一雙雙透明膠筷,混入了不同顏色元素,充滿跳脫時代感。
筷子尾部的手雕花紋,簡單中見突出。
---- hi,大家好,我系靓靓签名噶斑斑 欢迎来玩啦!
砰砰~~打你啦唔听话?
哈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