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星光灿烂>>电影信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

主题:《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
发信人: ou_inzaghi(白鹿径)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4-30 09:21:01), 站内信件
面对ANDY  DUFRESNE坚定深邃的眼睛,也许你的思绪常常会越过Maine’s Shawshank State Prison高高石墙上的电网,投射到太平洋海岸的一间旅店或是一叶小船。在自由的气息里,明媚的阳光、清新的海风是那么的令人陶醉,而Andy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看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我震惊于它巨大的感染力:几乎是用一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完美阐述了基督教的救赎思想。Andy一个银行家,在一夜之间被冤枉成一个杀人犯,在监狱度过19年的牢狱生涯后成功越狱,重获自由。影片用一种极至的场景重现了这个罪恶的世界,Maine’s Shawshank State Prison关押了一批犯有各种各样罪行的人们,甚至连监狱的管理人员都充满了邪恶和罪行,这个完罪的世界里Andy被囚禁于此。在基督教里世界在亚当和夏娃的禁果之后是罪恶的,因而人类被惩罚承受生命的苦境;而上帝是人父,它神圣的救赎之爱带领众人走出苦难,以受苦的爱分担整个世界所遭受的恶和凌辱。影片中从天堂坠入地狱的Andy,在面对典狱长“把信仰交给神,把贱命交给我”的咄咄逼人,始终保持着“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家父何时来”的清醒。Andy的态度此时已经表现出在绝境中不轻易屈从放弃的自我,“忙着活,或忙着死”Andy的选择始终是明确和坚定的;在这样的精神背景下,Andy的救赎历程显得有力而真实。 
影片刻画了老布和RED两个被关押多年随遇而安的老囚犯,他们对待监狱的态度是“先恨它,然后习惯它,最后不能没有它”;甚至老布为了留在肖申克监狱而试图闯祸。他们在多年的关押中被“体制化”了,已经忘记了什么叫自由什么叫希望,却在面对假释重获自由的时候感到绝望,于是老布选择了“来此一游”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里Andy的行为却无不显示出他希望自由渴望人性的真切,以至RED警告他“有希望就会有危险”。Andy的救赎历程从监狱官那里为朋友争取到冰啤酒开始,他利用他娴熟的经济学知识为警官获得的遗产免了税,为此所有修复屋顶的囚犯们得到了冰镇凉爽的啤酒。Andy为此得到了囚犯们的尊重,同时也跨出了他自我拯救的第一步。此后他在进入图书馆后,为得到州政府的资助孜孜不倦的写信;帮助囚友读书认字,教他们接受文明;他以他的智慧他的爱心实践着基督教的爱感,以此来拯救他自己拯救他的囚友。——“人的内心是石墙关不住的”。 
在极端的恶劣环境下,在自称“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的典狱长,主人公Andy则显示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概,帮助典狱长洗钱。在那样的背景下,Andy事实上是无从选择的,只能屈从,更何况他的救赎历程的终极目标就是重获自由。为此他以为典狱长能给他机会,但在带来希望的汤米被杀后一切陷入了绝望,Andy面对是生还是死的抉择面前选择了铤而走险,越狱而逃。同时不可忽略的细节是,Andy带走了能证明典狱长犯罪的记录,从而惩罚了这个自认为带领众人行走的独裁者,以另外一种形式拯救了仍然留在狱中的囚友们。Andy救赎精神的伟大不在于他自身重获自由,而是他在狱中重新燃烧了一批已经失去希望失去明天的囚友们心中那早已熄灭的火焰。绝望中的希望、希望中的绝望——它虽然如此煎熬我们痛苦的心灵,但是它带来《费家罗的婚礼》那优美的旋律,他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快要遗忘的对自由的憧憬。Andy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挖破了厚厚的墙体,也挖穿了通向自由的神圣之路,他的灵魂在最后时刻真正得到了救赎。 

又及,补: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多次出现了典狱长办公室墙壁上“主的审判迅速降临”的字幅,它的暗示在典狱长自杀后意义得以昭示。同样那个被认为要挖六百年才能挖穿墙体的小石缒在Andy用它刻字时也做了一种暗示,以及那张大幅美女海报,都为揭示Andy最后的越狱做了铺垫。这是西方电影中经常性的手法。 因为这部片子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电影所以希望做到更加全面些,也许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这部影片的存在,最大原因是当年《肖申克的救赎》碰到了同样伟大的《阿甘正传》。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是《阿甘正传》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说《阿甘》是一个梦,那么《救赎》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比梦简单,但生活远比梦境残酷。而这两部片子也的确是有很多可比之处,他们也有缘凑在了一个奥斯卡年度。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阿甘正传》展现给我们的也永远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会让我们时刻为生活的美好的而满足。  "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quot;(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虽然最后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条路,但是这条追寻的过程中却是充满坎坷。  他们都是极为优秀的影片,至少他们都是那种让你看完以后就绝对不会忘记的影片,而且每次看完都会有不同于前一次的感觉和感受。在两部同样经典的影片面前,奥斯卡的评委们选择了《阿甘》,也就让它的影响力和观众接受程度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竞争对手。 
  是奥斯卡近乎畸形的传统观念重视商业影片,忽视文艺片埋没了绝对更加经典的 
《肖申克的救赎》。落败的《肖申克的救赎》远比《阿甘正传》要来的深刻也更有回味的余地。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夺回了自由。 
     影片谈论希望,可希望是什么?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 
     希望就是本能,是对自我人生的职责,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 
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 
  这是部所有人都值得用一生去品位的电影,在我眼中,他的意义已决不仅限于一部电影那么简单。 
  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去体味 
  我希望更多的意义可以被发掘 
  我希望:希望永不灭! 




----

因扎吉永远是我的最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