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almatrix2035(宁采臣)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4-26 09:18:43), 站内信件
|
再仔细把精华区里那篇讲述《大只佬》的文章看了一遍,觉得那不是在解释剧情,而是在原剧情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很多地方明显跟剧情矛盾,说孙果一开始就被大只佬杀了就是一个最明显与原剧情相矛盾的地方。下面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大只佬个人修为的一个提升过程。孙果杀死小翠后,大只佬乱棍打树错手打死一只小鸟,望着这死去的小鸟,此时大只佬心里肯定有许多疑问:是我打死这只小鸟的吗?它是因我而死的吗?如果孙果不上山,它会死吗?如果孙果没杀小翠,它会死吗?如果孙果不是杀人犯,它会死吗?如果我不认识小翠,它会死吗?如果我不当和尚,它会死吗?............一连串疑问让大只佬在树下冥想了数天,最后终于悟出了因果循环的道理,这是大只佬修为的第一次提升。
大只佬偶遇李凤仪,看到她身上的“业”,看到她所要面对的“果”,后来因为被她的善良所感动,决定要帮助她。大只佬凭着自己洞悉因果的能力和高超的武功帮助李凤仪侦破奇案,并两次把她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两人在相处中也产生出一种介乎于爱情和友情之间的微妙感情。后来李凤仪知道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因果,出于对大只佬的感激,也出于对这因果的信服,于是只身一人上山找孙果。结果李凤仪找到了孙果,自己也被孙果杀害。大只佬回到寺院知道这件事后,悲愤万分,拿着一木棍飞跑上山,在上山发现了李凤仪的尸体和被割掉的头颅,此时大只佬愤怒至极点,于是以乱棍打树来泄愤。至爱被杀,极度愤怒,乱棍打树,这恰好与小翠被杀时的情形一模一样,两者前后呼应,导演这个安排是有目的的。上一次大只佬在这种情况下悟到了因果,个人修为得到提升,现在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很明显预示着大只佬的修为将会再次得到提升。
接着出现的两个大只佬对打那场戏令不少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大只佬的呢?我觉得这场戏在现实里并不存在,只是大只佬思想斗争的一个反映。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大只佬追着野人版大只佬进山洞,这是一个处于荒山野岭中的山洞,洞外是一片杂草地,两边是陡峭的山壁。之后两人在洞里对打,最后一起飞出山洞,这时洞外却变成了一片平整的硬地,原来的山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尊高大的佛像,跟刚才所看到的山洞外的景象完全是两回事。就算是全世界最差劲最愚蠢的导演,也不会在场景设置上犯如此低级错误吧?何况是杜琪峰?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戏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导演把大只佬的思想斗争影象化。
经过这场思想斗争,大只佬领悟到昨日因变成今日果,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这个道理。明白到李凤仪的死是一个“果”,当“因”种下时,这个“果”就已经定下来了,这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孙果只是在机缘巧合下使这个“果”变成现实,他并非这个“果”的制造者,就算没有孙果,李凤仪一样会被另一个人杀死并割下头颅。孙果杀了李凤仪,表示这轮因果循环已经完成,如果大只佬仍执迷不悟要去杀孙果,那就等于种下了一个新的“因”,以后一定会有一个“果”与这个“因”对应,而这个“果”肯定是“恶果”。大只佬明白了这个道理,个人修为得到第二次提升,因此再次面对李凤仪挂在树上的头颅时表现得很平静,很淡然。
《大只佬》的情节设置巧妙,内涵丰富,哲理深刻,完全超越了一般港产片的水平,跟外国片相比也毫不逊色,实在是近年,或者说是历年难道一见的佳作。
----
边个靓D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