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iper(独孤无血*蜕变)
整理人: uberpp(2004-04-18 11:44:10), 站内信件
|
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
花了周末的三天时间,读完了这本35元正版《往事并不如烟》。首先非常钦服作者章诒和,全书读完后,确实令人产生“往事并不如烟”的感觉。作者甘如饴的笔触,以她不死灵魂与高尚人格,让那如烟的往事如一出长篇电影一样活生生地在我们的面前上演,长长的美文,让人叹服。
作者章诒和是中国开国时民主党派民盟、中国农工党领袖、时任共和国交通部长章伯钧之女,后被划为右派。
如果不是此书,本人根本不知章伯钧为何人,纵本人非常认真地学习高中时代的《中国近代史》及大学时代的《中国革命史》及关心许多电视文艺作品,但均不能从正统媒体中了解到这些东西。
可以相信,作者记录的东西是真实的,也正是这种真实,才让我从此书中看到了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时的那一段岁月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我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曲长大的,因此,对这本书里反映的东西的评价,注定是不能予之以同情与惋惜的。
在书中,作者以她真实的经历,给我们描绘了在建国初期,共和国的不少部长均由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描绘了这些部长的日常生活。由书才知,建国初期,正当广大人民处于艰难挣扎拼搏的时候,当时担当了国家政治要人的民主派文化精英、政治精英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在书中看到,共和国的首位女司法部长民盟的史良,那时生活观点是“毛巾是不能用到发硬的,两个星期必须换一条新的”。而这群从旧中国的社会知名人士与知识分子过渡到共和国成立后的政界要人后,继续过的是一种比今天的小资还要好上多倍的生活。他们家中有车、有警卫、有秘书,有专业厨师,动不动就去西餐厅吃牛排、喝红酒,收藏名人名画,还经常到国外买香水、得丝巾等纪念品给自己的干女儿。放在建国初期那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的社会大背景下,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第一代的民主党派干部、社会精英们所过的奢华生活。如不是章诒和的书,我将一无所知,还以为共和国的建国初期干部们个个如毛主席一样节俭生活。
以阶级论的观点,可以知道的是,建国初期的民主党派们,他们代表的,确实是小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无论是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是那个阶级的代言人。作者的笔调是悲情的,叙述的是一群精英们的悲歌。他们的下场惨阿,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他们正是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当权派的专政中的惨淡收场。在阶级斗争当中,是不留情面的,在斗争当中,失败的一方必然是惨之又惨的一方,斗争是无情的。在那个时候,那个阶级被打倒了,工人阶级站起来了。一直被欺压的工人阶级站起来了。工人阶级站起来的脚下,正是这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精英们的痛苦呻吟,这正是到了今天,不少工人、农民还时时念叨毛泽东时代好的一个注脚。
听到了这呻吟的声音,我才明白了阶级斗争的广泛内涵,又不禁忆起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独孤无血
2004-04-18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吾不博而扮知,不知而扮博.不亦惑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