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暂存◎>>周勤丽:许忠是我最重要的“作品”(ZZ)

主题:周勤丽:许忠是我最重要的“作品”(ZZ)
发信人: cathy_c(徽徽)
整理人: sisi8597(2004-08-16 16:52:22), 站内信件
谈到钢琴家许忠,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艺术母亲”周勤丽———在法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华裔女钢琴家,她是对许忠有着知遇之恩的老师,20年来,许忠总是亲热地称她为“妈妈”,许多与她熟悉的朋友,也直接称呼周老师为“许妈妈”。日前,在浦东临江的一幢高层公寓里,记者采访了这位回到上海故乡的“许妈妈”。

  许忠是她最重要的“作品”

  “许妈妈”这次回上海是为了准备4月19日那台告别音乐会而来,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她谈得更多的还是如何培养音乐人才:“我很感激上海音乐学院的两位老师,是他们两次把我从厄运中拯救出来,所以我现在培养许忠,也是向这两位老师报恩。我也希望这些孩子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光靠我一人的力量还不够,更多还要依靠国家的力量。”周勤丽把这台音乐会的特殊意义看得很重,而许忠显然也是她音乐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20年前,许忠的妈妈把她的儿子交给我,20年后,我要把已经长大的许忠还给祖国。”

  为了培养中国的音乐人才,周勤丽在法国设立了“周勤丽基金会”,至今已出资赞助了六位青年音乐家,而其中她最看好的就是许忠了:“许忠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不仅是他对音乐的领悟力,而且他也能很好地把握一支乐队的演奏。我一直鼓励他成为一名指挥,他也具备这个能力。在19日音乐会上,许忠不仅要弹琴,而且还要指挥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对他是很大的考验。”

  出书讲述“艺术母子”的故事

  40年前,周勤丽带着一双儿女来到法国巴黎,孤独地追寻她的音乐梦:“我为了节省生活费,一学年的课程只用了几个月就学完了,但学期末还拿了玛格丽特·隆音乐学院的演奏大奖。我每天都要练十几个小时琴,还常常被邻居投诉。”刚到法国的周勤丽为了生活曾摆过地摊卖手工艺品、做过上门推销的小贩,也当过医生家的琴师,“那时侯法国的假发都是用尼龙做的,真发做得很少而且很贵,我就托香港的亲戚运了很多假发过去挨家挨户推销,我很怕被警察抓到,推销的时候也是偷偷的。”

  周勤丽是首位在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中国女钢琴家,也是第一个在欧洲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中国音乐家,她说:“1973年12月1日,我在(香榭丽舍)大剧院弹了《黄河》,当时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称我为‘黄河的女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周勤丽萌发了为中国培养音乐人才的想法,“我从上海音乐学院选了两个学生,钢琴选的是许忠,小提琴选的是张跃,现在张跃已经是巴黎歌剧院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了。”

  周勤丽曾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部畅销的自传体小说,小说被翻译成20多个国家文字出版,被读者评价为“泪水挂在腮边”的钢琴家艰苦创业史的写照。4月底,周勤丽的第五部文学作品《巴黎琴魂》将在上海出版,这部自传体小说讲的就是她和许忠这对“艺术母子”的故事。(本报记者王晨/摄影齐琦 )
 



----

Paris,Je viendra!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