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梦飞珠澳>>ω■温馨珠海■ω>>星星哥..你上次是不是说这里啊??

主题:星星哥..你上次是不是说这里啊??
发信人: nikita73_yu(落雨路)
整理人: nikita73_yu(2004-04-12 16:01:05), 站内信件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是个古镇,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珠海市的著名侨乡。据历史记载,从北宋(公元960年)起直到元朝,斗门镇称潮居里(乡),明清两代在斗门镇设黄梁都,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巡检署。斗门镇不但是历代地方行政中心、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一个邻近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斗门镇人民创造了许多颇具价值的文物,其中墟镇的清朝古街就是一个实例,这条古街已被列为珠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斗门镇清朝古街现仍保持着原貌,古街建筑是典型的“西洋”式古老建筑,是珠海市在这个领域的唯一瑰宝。这条古街不但在珠海市独具特色,而且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许多欧美客人一到古街,都要驻足观看,仔细欣赏他们在国内较少看到的古式建筑,仿佛又回到古老的故乡。在望街兴叹之余,总想探究古街的起源。

  据珠海市和斗门区的文物工作者介绍,探究古街的起源,还要从斗门镇这个古镇的历史说起。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大开。当时,斗门镇常有船只来往于香港、澳门、江门、石歧、广州等地,商贾来往甚多,每逢农历二、五、八的墟日,墟内车水马龙,农副产品购销两旺。除墟内的坐贾和作坊之外,还有走足的小贩,跑江湖的好汉,三教九流,不绝于市,赶墟的人摩肩接踵,热闹纷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外国商人看中了斗门镇,纷至沓来到斗门镇投资经商,使墟镇街道洋货充斥。这样逐步加快了中西方商业文化的交流。1850年左右,“澳门浸信会”牧师、加拿大人、建筑工程师嘉理慰和广州、石歧天主教教父耿其光(法国人)、孤里花(法国人)、纪励云(德国籍比利时人)等西方人,经常到斗门镇讲经传道,加深了中外的宗教文化交流。

  由于商贸业发展迅速,当时墟镇旧街的建筑已满足不了商贸业发展的需要,所以,由外国商人和本地富商一起,酝酿修建街道、房屋。在这种情况下,由加拿大建筑工程师嘉理慰等人统筹规划、设计,博采欧美各国古典建筑之精华,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陆续建起了广英祥、大昌、祥盛等十余间布匹店;美新、美的等多间百货店;中药店有同和堂、大安堂、同仁堂等;米铺有合昌、泰丰、正安、洽和行、厚信行等二十余间;钱庄有永祥山货、昌荣等四间。除了商铺之外,基督教建起了福音堂,天主教建起了德式二层楼房的教堂。这些建筑构成了现在斗门镇清朝古街的全貌,成为珠海市目前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街。虽然古街有的建筑的砖瓦已残旧,建筑道青石板也已长了青苔,但是一切依然掩盖不住她迷人的文化底蕴。

  斗门镇依山傍水,气候怡人,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沉积的人文景观,具有独特风格的旅游资源。有已开发的享誉海内外的"御温泉渡假村"、气势雄浑的"新金台寺"、颇具历史价值的"赵氏菉漪堂";待开发的除斗门镇清朝古街外,还有风景秀美的"茶田吐翠、清泉冽水、第一石门、金台瀑布、无底深潭、环海镜面、金台遗址、张世杰墓"等黄杨山八景景点和古迹,旅游业前景十分诱人。


古街叉路口



古街一旁


古街另一旁 



 古街店铺“斗门”二字显而易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