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大学生活>>转一篇对参加毕业生供需会的师兄师姐很不错的文章

主题:转一篇对参加毕业生供需会的师兄师姐很不错的文章
发信人: happyboy_xn(大智)
整理人: happyboy_xn(2004-04-05 16:41:55), 站内信件
  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是许多毕业生找工作的重要契机,如果能够把握好机会,就能够给自己毕业后的发展铺就一条光明大道。随着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日臻成熟,对毕业生的考察也更加全面。社会上人才的供求关系也实现了市场化配置,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就有完全可能得到一个更加理想的职位。
      
  首先要懂政治,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这个看法,甚至会认为我的看法有些左。实际上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举个例子,东北某省2004年面向全国招录一批高级人才,用于充实党政机关工作队伍。由于许多毕业生不了解这一措施的政治背景,结果报名的人非常少,还有许多人报名后不参加考试。如果毕业生认真学习一下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就会知道这次招录职位的含金量。
      
  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前一天一般是用人单位布展的时间,展馆对出入的人员管理也较松,有些聪明的毕业生就混入展馆,和一些用人单位的布展人员攀谈一下,摸清展馆的方位,为自己第二天参会做准备。如果有你事先看好的单位,还可以帮助他们布展,布展时一般都有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人参与,你在帮助他们布展时即可以了解相关情况,也让用人单位对你有个初步的印象。
      
  供需见面会一定要早去,因为许多用人单位是按职位数量签约的,只要符合他们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就当场签约,好职位一般很快就会签满的。如果你下午才到会,得到的答复往往就是“对不起,这个职位我们已经招满了。”
      
  求职时,要善于发现用人单位展位上的最高决策代表。许多毕业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符合条件的单位自己觉得不满意,而自己看好的单位条件又不符合。一般情况下,有些有心计的毕业生会和用人单位代表死磨硬泡,希望他们能够破格录用自己。但从实际情况看来成功者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用人单位制定的录用标准是经过反复考虑并经主要领导同意的,展位上的用人单位代表特别是接待人员(负责登记毕业生信息的)大多都是具体工作人员,他们的自由裁量权很小。这时毕业生要善于观察一下现场有无最高决策代表,最高决策代表一般都是坐在展位的后方,可以从工作人员和他交谈的称呼中确定其身份。发现最高决策者时可直接央求工作人员向他请示,或干脆越过工作人员直接向他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一般情况下,如果你的长处确实能够弥补短处的话,最高决策者会破格的,此类情况在招聘会上十分常见。
      
  供需见面会上职位非常多,但含金量各不相同,毕业生要善于“淘金矿”。许多制造业国企业往往会给毕业生以死板、保守的感觉,认为在这些地方待遇底、发展空间小。其实,这类单位进几年通过改制等手段,发展速度已大大加快,特别是有些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了研发中心,待遇上与当地同类企业相当,而求职的竞争力相对较小,这种职位的巨大含金量许多毕业生都不了解。
      
  “淘金矿”的同时,毕业生也要注意规避“陷阱”,某些用人单位自身条件相对差一些,但门头较大,毕业生不了解其真实情况,这些单位就利用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情,采取欲擒故纵的战术,半哄半骗的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对用人单位来说,签到了高素质的毕业生,是工作的业绩。而对毕业生来说,原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职位,因缺乏求职技巧,沉不住气而签订了协议,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时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越开越早,04届毕业生现在恐怕已经参加N次见面会了,如果您还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我告诉您别太着急,因为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已摸索出一个规律,就是真正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是那些考研失败者,俗称考研漏子,这些学生整体素质要高一些,录用后可委以重任。 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干脆把一些好的职位保留起来,用来在3月份以后的供需见面会上吸引这些考研漏子,届时的职位含金量要高一些。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喜欢招同时录几名同一个班级的毕业生,以免工作后形成帮派。所以最好不要成帮结伙地到某一职位报名,更不宜和女朋友一同应聘同一职位。
    
  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技巧还有很多,建议在校的大学生生应未雨绸缪,在大二大三时就到见面会上看看行情,平时也利用各种媒体了解各行业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掌握的信息越多,将来在供需见面会上决策就越科学,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