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发泄在声色犬马地 评影片《迷失东京》

主题:发泄在声色犬马地 评影片《迷失东京》
发信人: alexie73()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4-06 11:24:09), 站内信件
http://www.besidefilm.com/upload/productimg/lostintokyo.jpg


究竟是空虚寂寞,而忍不住搞搞婚外恋情,还是声色犬马一番后,以空虚寂寞作为借口。恐怕就象是鸡与蛋的来源先后一样无从知晓。但至少男与女的相识相近总是有原因的。就好象孤独流浪的摄影师罗伯特遇见了同样寂寞的弗朗西斯卡;也好象讨厌上层社会的虚假,正处在婚前恐惧症的露丝遇见了误闯上船,梦想出人头地的穷小子杰克。同样鲍勃·哈里斯与夏洛特在东京的相识相近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异乡”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在那里你脱离了以往熟悉的生活环境,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知道你的身份,过去的生活,不良的品行嗜好等等,你完全可以放松去做另一个自己;脱离了熟悉的日常生活。你有大把的时间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另一个角度讲你又渴望被认识,被接纳。特别是遇到与自己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所谓“他乡遇故知”。鲍勃·哈里斯与夏洛特就是这样:处在霓灯闪烁的东京,语言不通,无所事事。影片用许多铺垫描述他们自身自心的孤独感:出租车外热闹绚烂的霓灯广告,似乎很近,却一闪而过,终究不属于自己;插花处被人客气指导,刚想表达谢意,却又被丢下不管;寺庙里别人的婚姻很和谐宁静。而自己只能站在树丛中孤单地远望。拍摄广告时别人并不在乎自己的什么表演,无所谓事。等等等等。也许就是两人所散发出的独特孤独感受才让两人彼此吸引。

《迷失东京》编剧索菲娅·科波拉最成功的地方是她赋予了影片始终淡淡的一种感觉。从两人寂寞的开始到相识到最后的相疑、分手,两人之间并没有交流得很透彻,也并没有向对方倾诉自己孤独的感觉。可能这更符合人在异乡孤独时所想要做的,只想说说,却不想说出心灵最底层的话。两人的心灵最贴近的时候是他们躺在同一张床上,讨论着婚姻和人生的问题。没有肉体的贴近更突显了两人心灵上纯粹的慰籍关系。

《迷失东京》中明显的异国情调是吸引美国观众的一大原因。从街头独特的广告载体,到卡拉OK店、柏青哥钢珠店、酒吧、舞蹈俱乐部里的环境布置都让没有去过东京的观众感到新鲜有趣。但影片中对日本包括对日本人始终采取了一种格格不入、临上歧下、无所谓的态度。包括:神经西西的广告片导演、简约翻译的日本女人、电梯里矮一头的一群日本男人、曲意迎合的应召女郎、见面就鞠躬问候的饭店员工、面无表情的小吃店厨师等等,鲍勃·哈里斯与夏洛特对他们在不了解的同时都有一种隐约嘲弄的意思。包括虽然是夏洛特的朋友,却只在一起唱歌喝酒发泄才见得到面。而夏洛特对他们也似乎并不在乎。更无意将自己的烦恼向他们倾诉。她只愿意与同样是美国人的鲍勃·哈里斯进行交流。美国人的自高自大可见一斑。

《迷失东京》谈不上婚外情,只是两个人的偶然相遇,适当倾诉,两个人在东京相遇后必定要分离,必定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庭。两人之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更没有安排过未来。就象一首歌中唱到的:一段情宁愿短暂精彩,还是先去问他会不会有将来。一份爱如果消逝的太快,你可不可以当它是命运的安排。 

写在电影边上 http://www.besidefilm.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