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秦腔秦韵>>〖网友文集〗>>薄言情悟(kof.810219)>>薄情之感>>前尘碎忆(一)

主题:前尘碎忆(一)
发信人: kof.810219(薄言情悟)
整理人: zzz123654789(2004-03-15 15:00:11), 站内信件
(一)
    “林伢嘞……"一个少妇抱着孩子,号哭着喊着孩子的小名,从这家的院门前经过。哭声里是那样的悲痛。江南的这种庭院并不是那种深宅大院式的,进深也不过十来米,里面无非种着些好看的或者不好看的树。院门外的哭声,屋子里的人是能够听得见的。其实屋子里的这家人与这位少妇很熟悉,就在同一个生产队里,也知道她为什么而哭。这天刚好很巧,这家里不止就他一家人在,还来了一个客人。客人就很好奇。问那家主人:“外面那个妇女哭个什么?”那家主人就回答他:“她孩子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闹腾得很厉害,快断气了。”那个客人曾经做个中医,有一些家传的秘方。正好对这类病症很熟悉,听完此话马上就跑出门外追上那个少妇:“你这孩子怎么了?我来给看看。”少妇一边呜咽一边回答:“他奶奶给他喂了块冷豆腐,后来就这样了,现在连气都快没得出的了……"说完就是一阵大哭。那个客人——六十来岁的赤脚医生,听完这些就把孩子接过来“我来看看……”经过他的一阵推拿掐点,那婴儿“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这个孩子就是我,那时候才有两岁。后来没过几年那个老医生去世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他的灵前上香。我跪在灵堂上,俨然就是他的孙子。

(二)
    四岁那年的一个深秋,中午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一个河塘边玩。不知道怎么的就不小心掉在了水塘里。水很深也很冷,我一个劲的在水里扑腾,也不知道喊叫。那个水塘的位置很背,平常也很少有人经过。那时候的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是死,也不会想到会不会死的问题,就只会凭着本能在水里扑腾。就在我快要沉到水里去的时候,一个姑娘到水边来洗菜……就这样我就得救了。
   从小的时候我就很得人喜欢。原因很简单,在那一群同伴里,我最老实也最聪明。虽然才四岁已经能识得不少字,而且会四则运算,能做好几位数的心算。
在我们那时候那么落后的乡村里,很自然的就成为很多大人逗着玩的对象和大家的话题。常常就有人叫我过去:林伢过来,报个帐你算一下。我就很听话的过去听他出题目,然后算出来。结果当然都是对的,但是他们总是喜欢说反话:不对!应该是这么多,不是那么多。我自己知道自己是对了,当然免不了和他争了,而且很一争起来就急到脸都红了。也许他们很喜欢看我急的那样子。所以免不了就都是这样的过程。那个救起我的姑娘也是这些中人的一个。那时候没有围湖造田,田地比较少些,而且也没有打工这个概念。弄闲的时候比较多。那时候她大概十七、八岁吧,很多和她同龄的一些姑娘们,包括我最大的堂姐,常常大家就聚在一起给村子里面办的一个绣花厂绣花。大家就一起边做边聊,我们有时候玩到她们那里去,她们就喜欢捉弄我们这些小家伙。很多小孩被捉弄了就喜欢骂人,土话骂人自然都是有些难听的,她们不喜欢就很少惹那些个孩子了。而我恰恰就是从来都不骂人的那个,别的小孩和我吵架骂我的时候,我都从来就是一句:你哪没有爸爸妈妈啊?就因为我这样的性格,她们也就只喜欢捉弄捉弄我了,就象出那些题目之类的。当然也有问些很刁难的问题,我回答出来的结果当然是她们都大笑。我说出来的那些话渐渐传到我爸爸妈妈的耳朵里去,爸爸妈妈就老是说我傻。
    除此之外,我从小就很喜欢和老人们说话。也只有他们才真正肯跟我说一些让我长见识的东西,虽然有很多是不对的。那些东西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说书人的故事和民间的一些传说。有历史方面的,也有关于自然现象的一些众天神的司职解释。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就常常抬(人小搬不动,都要姐姐帮忙抬)张竹床睡在外面,当然是满天繁星的好天气。我们家正好就住在坝上,很张风的地方,所以到了晚上就有很多人搬了竹床来占位置。那么多人或坐着或躺着就在那聊天,聊到后来,很多人都睡着了,就只有我们这样的小孩子睡不着,然后还有一些晚上睡觉不着的老人,他们就在一起聊天,讲些很古早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说书听来的内容。再加上我就喜欢问,他们说的兴致也高。老人的心性其实很好玩,他们常常就会说对方说的不对,其实不是那样的,很好玩,很有趣。我听着那些故事,看着天上的星星,就满脑子胡思乱想起来,慢慢的就迷迷糊糊的睡着,开始做一些很离奇的梦。我早期的一些见闻知识就是在这样一种或者可以叫群说书的形式下接受到的。在现在的孩子想起来,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
    月光满满的夜里,我们这些小孩就是不睡觉的,晚上一起玩丢包、捉迷藏。胆大到我们这样的男孩子就是爬树啊,做很多其实真的也很好玩的事情。白天呢就一起去放牛,夏天的时候带了竹竿丝线去钓鱼,冬天的时候就偷了这家那家的一尾干鱼或者几块腊肉去烧着吃(基本上每个小孩都是偷自己家的)。一天天这样过去,到得今天心里更在怀念,甚至在想,如果这世上不存在什么东西评价我们是否体面,不去评价我们是否出息,那么但得能三餐微饱,是不是我们一生里就这样从小朋友到大朋友到老朋友,一群人继续做着这样的游戏,继续反复的去想这世界那么奇妙……有这么多我不理解的东西。这么纯粹的心思怎么样留下来,象康德那样在古堡里,怀着对世界的探索,到老了仍然那么好奇,仍然是那样去感叹。


----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欢迎大家到人文艺术的金庸茶舍做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