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airmao(小毛)
整理人: aokven(2002-11-14 13:20:35), 站内信件
|
电子商务──盖楼不用打地基?
--------------------------------------------------------------------------------
---- 对话者:
----主持人:王向东 《计算机世界》报记者
----IT厂商:徐少春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总裁
----用 户:刘德云 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朱 毅 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
----对话主题:中国企业迈向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什么
本期对话焦点:
----谁都知道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可是当电子商务高潮迭起之时,又有谁曾冷静地去思考,企业电子商务大厦的地基该如何打造?而今,当电子商务陷入彷徨、徘徊的低谷之中,金蝶的声音响了起来:“电子商务——从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开始”,这究竟是新一轮的概念炒作还是真正的理性回归?
----主持人:一年前,当电子商务热浪席卷中国之时,就曾有人泼过“没有信息化基础就无法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冷水,但那个声音在当时显得那么微弱,那么不和谐。也许,人们不愿把时尚的电子商务与老生常谈的信息化混为一谈。然而,时过境迁,金蝶公司又提出类似的理念,是偶然,还是必然?
电子商务有基础吗?
----主持人:因为财务软件、管理软件跟企业基础管理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有人说,金蝶提出“电子商务从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开始”的概念,只是为了给金蝶传统的财务软件、管理软件产品找到一些新的增长点。今天企业更热衷的似乎还是电子商务,他们能否认同基础管理这样的提法?
----徐少春:如果说金蝶提出“电子商务从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开始”的理念,不是为了推广金蝶企业管理软件,那肯定是假话。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当然是要把我们企业的产品很好地卖出去,我们企业也需要在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信息化当中赚到钱。否则,我们即便有再大的理想,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我们也就再没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服务。
----金蝶在最近一年IT产业惊心动魄的变化中,有过很痛苦的心路历程,也使我们有了很深切的体会和思考。我们发现,从今年1月到10月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总是跟着别人一起大谈电子商务,而那些企业用户呢,他们是不是真买了电子商务的产品?实际上并没有。中国企业在电子商务的热潮中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在同很多客户的交流中,我们不断反思这个问题,最终发现,中国企业目前根本没有过多地去考虑买一个电子商务产品来用,而是更关心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信息化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企业的发展跟人的成长过程是相适应的,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有许多必经的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据统计,美国今年电子商务营业额已超过5400亿美元,而中国最多只有8亿元人民币。为什么会如此悬殊呢?很显然,美国电子商务有强大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和科学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作支撑,经过了企业的EDP、MRPⅡ、ERP、EDI等多个发展阶段,积累了长期而坚实的企业信息化经验,这些就是美国企业电子商务能够获得成功的基础。而中国企业所最缺的也恰恰是这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觉得如果立足于企业的基础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有利于推广金蝶的产品,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所迫切需要的,所以我们提出了“电子商务从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开始”的理念。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经贸委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也提出来电子商务要把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作为突破口。这真是不谋而合,说明我们的提法是有共识的。
企业上网有基础吗?
----主持人:刚才徐总谈到中国企业实践电子商务的基础目前还没打好,听说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开),是最早上网的企业之一,能否谈谈你们认为企业上网的基础是什么?你们认为电子商务与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是什么样的关系?
----刘德云:我们企业是从1997年就开始上网,要说上网有什么基础,那就是需求,是需求引导我们上网。在1996年的时候,全国学邯钢降成本,企业是把降成本放在第一位的。
----那么如何才能大幅度把成本降下来呢?如何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传统制造业成本比重最大的部分是原材料,它能占到整个成本的60%至70%。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决策层提出了要招标采购和比价采购,目的是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因为有了需求这一基础,我们就想到了要上网,并通过国家经贸委办的中经网提供的接入服务,来查询和发布信息。
----企业上网不仅节省了调查市场价格的人力成本,同时也确实起到了控制作用。上网第一年就为企业节省了150万元。本来我们采购的原材料报价每吨3万多元,后来上网查询一看,最低每吨只有2.6万元,我们据此与供应商谈价格,最后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这就是通过上网为企业带来的一点实效。它主要是把过去一些采购员的个人采购行为变成了企业行为,达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
----朱毅:现在电子商务到底是什么概念,不能老是空喊这个词。从我们企业来讲,我们基本不追什么词,我们上网,也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必须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而要降低成本,只有在占成本60%的原材料上做文章,从采购上下功夫,潜力就在这儿。过去是采购员个人采购,暗箱操作,而且一个采购员搞一个行业可能5年、10年,他说今年钢厂要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现在,企业5万元以上采购都必须招标。通过上网,从1998年开始企业每年在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上节省 1000万元。
----我觉得电子商务在我的印象里,都是那些搞计算机的人炒起来的,跟我们制造业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关心的还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和效率。在北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CAD图纸开发,过去手工画图很慢,一套工程图纸要画几个月,现在几小时就出来了。这就实实在在见到效益了。而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现在要以财务为核心扩展到整个经营管理当中去,要通过掌握所有的信息,包括库存信息、生产过程中产品信息、销售信息;还有储存备量合理不合理,现有资金怎么调配等。总之,要以最快速度将最准确的信息提供给领导作为决策依据。
----徐少春:电子商务这个事情,实际上是由IBM、Cisco、英特尔这些新经济形势下的跨国大企业所推波助澜的,但是他们本身也确实采用了这些概念和相关的技术,并因此确实赚到了钱。电子商务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好事情,美国的股票市场上这类企业的市值都很高,所以他们要把电子商务这套理念和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但我认为,在中国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还需要10年时间,但电子商务一定是一个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就像电话机发明之前我们不知道有电话,而今天我们都用电话来进行商务的沟通和协作。我觉得先进的技术实际上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另外,电子商务与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是什么关系呢?作为企业来讲,盈利是惟一目标,但是企业如何去盈利?北开现在上网收集信息,我觉得这应算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初级阶段。比如你以前没有上网,没有Email,那么你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你工作在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中;某一个人说采购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因为你不知道,现在信息畅通了,你可以知道了。信息对称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这是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一个很明显的便利之处。如果你们沿着电子商务之路继续走下去,还会带来更多的好处。但这个过程绝不是平坦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北开来讲就是先抓生产、促效益,先把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做好,为今后发展电子商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应该普遍保持的一种心态。
企业应用的基础是什么?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很多电子商务的基础问题,那么作为电子商务基础的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又是什么呢?做好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又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实际的收益呢?
----徐少春:这个问题很现实,凡事都会有个基础问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比发达国家落后10至20年,主要差距就在于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流程混乱,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建立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电脑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先进、适用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一个强调有效过程管理的企业ERP系统是中国企业的普遍需求。就像电子商务并不能使每个企业都获利一样,也不是每个应用ERP的企业都能获得成功。因为信息技术在一个企业的应用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取决于信息技术同这个企业实际业务结合得如何。所以,制约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绝不是技术因素。这方面必须考虑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否则,我们还要为此付出更多的学费。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验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也有“基础问题”的道理。前几天,我同珠海的励致洋行董事长俞敏进行了交流,作为用户他有许多切身的感受。他们原来用过一个非常先进的国外ERP软件,现在他们改用了金蝶的K3 ERP 软件,为什么呢?不是因为金蝶的K3比国外ERP软件强,而恰恰是金蝶一些不如国外软件的地方吸引了用户,因为它用最低的投入去满足了用户最重要的需求。比如说有的国外先进的软件用户却只能用到20%的功能,而金蝶的软件却能用足99%。再有,花国外软件的实施费用,买一套金蝶软件产品还有富裕。
----俞敏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国外的企业管理软件固然好,但它就像“法拉利”,性能再优越,在中国的道路上也跑不起来,坏了也没处修,还不如实实在在地买辆国产“捷达”好使。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要只追求技术水平如何高,而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让企业见到效益,否则就没有生命力。这也是中国企业导入国外MRPⅡ、ERP系统20年,失败多于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管理软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围绕用户实际需求去进行设计、开发,使系统从应用需求、应用习惯、企业文化等多方面更贴近国内企业。
----刘德云: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企业也很有感受。过去我们企业内部也有局域网,建得也比较早,但是相当于只把硬件搭起来了,真正比较适合企业应用的软件却没有找到。过去我们企业也走过一段弯路,好几百万元买回来的硬件产品,由于没有合适的软件用不起来,结果随着硬件的飞速发展,当初的硬件已完全过时,几百万元一点效益没见到就白白丢掉了。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有很多。所以,今天我们更重视软件要适合国情、适合企业需求,真正能为我所用。
----朱毅:要是说做好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究竟给企业带来多少可以量化的效益,我认为量化就是降低成本的过程。原来我对库存不是很清楚,比如有什么东西,放在哪里等。而当我通过基础管理信息化把所有的物料清单或者代码编辑起来,就完成了一个基础管理过程。因为制造业越复杂,企业存在库房里的东西就越多,也越复杂,当你把它理顺的时候,你会发现基础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什么叫资源配置,按我的理解,这就是通过基础管理信息化达到最有效的资源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