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4-03-10 18:02:45), 站内信件
|
背景一:
3月3日韩国汉城消息,在韩国汉城上岩体育场进行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亚洲区12强决赛A组的一场比赛中,中国队0比1不敌韩国队继续“逢韩不胜”的宿命。
背景二:
有人大代表提议:
男子足球,实行职业化之后,支撑足球产业的重要力量是国有资本。就现在的中超来看,就有国有电力企业、烟草企业、国有传媒等企业的上百亿元资金投入。“公款”大量介入,不计成本,不讲回报,一方面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导致足球市场严重扭曲。
其中最受诟病的是,尽管中国足球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俱乐部盈利困难,但球员收入却一路高歌猛进。据资料介绍,中国人均年收入为0.09万美元,但甲A各俱乐部球员的年平均收入为12万美元,收入差距之比高达130倍,而在世界顶级足球联赛中,球员收入与普通人群的收入差距最多也不过30倍。
中国足协已经宣布了12家中超俱乐部名单,从这份名单来看上海申花、上海中远、青岛贝莱特、山东鲁能、北京现代和天津泰达6家俱乐部都有国有企业背景。
--------------------------------
早该如此.
躺在婴儿床上,抱着扔瓶的中国足球.过着喝一瓶丢一瓶藏一杯的日子.
什么俱乐部市场化,纯是足协与各地政府合着欺人欺已的作法.
远的不说,单说厦门足球吧.
一支被广东人民抛弃的广东佛山足球队,却让厦门市靠暴当时红的发紫苦于无处洗钱的赖昌兴,乐癫癫买来的足球队,摇身一变成了厦门远华足球队.
看在钱的份上,迟尚斌来率领这支"厦门"足球队,在福建球迷们阔气的坐进赖昌兴出资包下的飞机里,随"雇用军"东征西战,好是热闹了一阵.
结果呢?
赖昌杰出事跑了,这支没奶的厦门足球队却成了摔都摔不掉的包袱.
为什么?还不是丢不起面子.
怎么办呢?养吧.
谁养,厦门卷烟厂,厦门政府,厦门人民.
花雇来的有用呢?
有用,2002年在没有升降级的情况下,"厦门"足球队不是还获得假B亚军吗?
没用,一到动真格的,这支没钱就不踢,没钱就不想争光气的足球队.让忍无可忍的厦门及福建人民气哼哼的高叫"现在已到,非培养本土运动员不可的时候了!"
一个没有足球氛围的省份.
一支靠花钱买牌然后再花钱从全国各地雇来的运动员,拼凑成的"厦门"足球队.除了耗费厦门人民的民脂民膏外,谁还会指望他们为(厦门)市争光了.
历来讲究效益的厦门市,为什么会留着这个烂柿子不丢呢?
除了死撑面子外,丢不起脸外.关键还在于有象厦门卷烟厂这样的大企业养它.
企业想的也对:反正钱是国家的,赚了也弄不到自己口袋来.既然政府有这要求,扭也扭不过.放它三四千万,就当放在厂里花圃里的娇嫩的花花草草养吧.
我们都知道:西北贫困问题不只是单靠输血过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培养其自己积极造血解困的意识和功能.
同样,如果厦门真爱足球,就没必要如此急功近利.
于其一年白花三四千万.给那些住别墅开骄车,动不动出工不力的雇佣军身上,还不如给学校/建社区适于足球远动的草坪.来营造全市足球氛围.培育本土自己的子弟兵.
在这点,福州就比厦门聪明.
当初也有球迷倡议,学厦门买只足球队.
还好爱斤斤计较的福州人,算来算去怎么算都觉的不合算,也就罢了.
最后仅拿一点资金在福州四中,,成立福州足球学校.做为培育福州市足球人才基地.也好让足球在这没有气围的城市里断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