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ft.858(2004-03-14 23:24:29), 站内信件
|
喜欢读书,喜欢自己的心情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更喜欢合上书后,心中的那一份宁静与超然。在许多个静谧的夜晚,独自沉浸在一行行文字编织的故事里,或感动,或悲伤,常常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生命中会有那么多的偶然,人性中会有那么多的缺憾?当苦难与不幸接踵而来时,我的承受力会有多强?当荣耀与财富在一夜间涌到眼前时,我能保持几分清醒与冷静?正是在那一行行的文字里,读着历史,读着别人的故事,我看到的是灵魂深处的自己。
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初中时。说是读,其实只是囫囵吞枣地翻阅了一下。不仅仅因为那时的时间有限,更因为这本书政治化、****化的的背景色彩让我产生一种抵触感。说实话,我喜欢小保尔身上的那种纯真、坚韧和敢于反抗的精神,但我不喜欢他后来总是诲人不倦的样子。我觉得,人活着需要有信仰和理想,但对待信仰不同、理想不同的人应该有一种能求同存异的涵养与胸怀。听说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作者想通过保尔告诉读者,一个人的躯体可能会非常脆弱,但他的意志却可以钢铁般的坚强。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大一那年暑假,在走访了市儿童福利院的那些孤儿后,我将这本书送给了她们。我想,苦难的生命更需要精神的殿堂。
在大三那年的一个冬夜,在医院里看护生病的辅导员时,就着护士值班室的灯光,我一气读完了一本〈居里夫人传〉。当时深深地羡慕居里夫人,她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儿女优秀,那时觉得自己所向往的那种生活,所憧憬的那份爱情就是居里夫人所拥有的那一种----为着共同的事业与理想,在清贫而宁静的生活中相互关爱、相互扶持,既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是亲密无间的爱人。
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后才真正开始体味生活,才明白一个人行走于世间有多么的不容易。许多的选择,许多的决定就在那么不经意间便作出了,而一旦作出后就要面对与承受它产生的一切后果。而且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特定的时代中,个人总是显得那么单薄无力,命运的波澜可能随时把你抛向某一个荒岛、暗礁。读《雪城》时感受最深的便是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记入中国历史的那一代人在坎坷的人生中抗争命运的精神,以及故事里几位主要人物之间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深重情义。在那个物质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贫困如同两条大蟒紧紧地缠绕着人们的年代里,许多的亲情无能为力,许多的良心不堪一击。但是有这么一群青年,依然守护着自尊、守护着知识,尽管他们有的幸运地突出了重围,而有的却葬身于无知者的权势之下。再恶劣的环境里总有着一些欢乐,支撑着人们生活下去;再堂皇的外表下总遮不住一些丑陋,让良心抵制、流浪。环视现实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蓦然觉得生命的旅程中,许多的人、许多的事都应该被宽容;许多的爱、许多的牵挂都应该铭记在心。
不知道许多年后的我会以怎样式心情读解别人的故事、思考和评价自己的人生,但我会虔诚地感谢曾读过的每一本书的作者,因为他们的感悟启迪了我的一生。
----
广州社区 笑看风云版斑竹 广州社区 开卷有益版斑竹
广州社区 我们的故事版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