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ffeecat()
整理人: philoz(2001-06-10 18:57:55), 站内信件
|
沈宏非
《淮南子》说:“越人得蚺它以为上肴,中国得之无用。”
苏东坡的妾侍,在惠州时将蛇羹误做海鲜吃下,事后得知所吃
为蛇,竟然于数月后死于非命。即使在今天,对于居住在“中
国”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广东人的这种爱好,仍然是一
种可怕的风俗。
不过,山东人偶尔也有吃蛇的。“聊斋”里面有一则《蛇
癖》说道:“予乡王蒲令之仆吕奉宁,性嗜蛇。每得小蛇,则
全吞之,如啖葱状。大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食。嚼之铮,
血水沾颐。且善嗅,尝隔墙闻蛇香,急奔墙外,果得蛇盈尺。
时无佩刀,先噬其头,尾尚蜿蜒于口际。”
蒲松龄或许相信,广东人吃起蛇来,与吕奉宁大同小异。
但是在广东人看来,这种吃法虽然生猛,却未免过于浪费。不
吃小蛇,不吃蛇头,更不生吃,天生一只能闻出“蛇香”之鼻
的广东人,非但善于不厌其烦地炮制蛇羹,还能炒蛇片,酿蛇
脯,近年来又推陈出新,涮蛇和“椒盐蛇禄”风行广州。广州
的连锁食肆“惠食佳”,即以“椒盐蛇禄”为招徕,并且在本
地的高级杂志上大做整版广告。那广告,黑底,衬着一盘金灿
灿的“椒盐蛇禄”,下书一行小字:“始创于1987年”,
绝对不输给同一本杂志上矜贵的进口皮具广告。
传统蛇馔中的登峰造极的“龙虎凤大会”,更是粤菜大系
中的殿堂级力作。1965年初,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少
校到访广州,主人就曾在欢迎晚宴上,一边与切同志把臂畅谈
世界革命,交流游击经验,一边将一大盆蛇、果子狸、鸡相会
而成的“龙虎凤大会”彻底歼灭。此前,“龙虎凤大会”还曾
以国馔的身分,招待过中国人民的贵宾伏罗希洛夫元帅。
格瓦拉少校和伏罗希洛夫元帅,皆为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
之人,只有蛇怕他们,他们是不会怕蛇的,除此之外,均以实
际行动表示了他们对广东人民的这一习俗绝无偏见。然而,这
并不表示吃蛇从此不再引起友邦惊诧。前几年,太阳神的股票
在海外上市,因标榜含有蛇、鸡等物之精华,上市当晚,美国
一家电视台的两个财经主持人,根本没有把希腊概念的apo
llo当一回事,却一口一个“snake stock(蛇
股)”地侃了个没完没了。很早以前,就有中国人对此看不过
去,林语堂曾经正告老外:“任何人都不能使我相信蛇肉的鲜
美不亚于鸡肉这一说法。我在中国生活了40年,一条蛇也没
有吃过,也没有见过我的任何亲友吃过……吃蛇肉对中国人和
西方人同样是件稀罕事儿。”
不是林语堂从来就没有把广东人当成中国人,就是他在无
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地干了一桩蠢事。事实上,老外的看法并
不是没有道理。亚当和夏娃之所以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乃
是受了蛇的引诱。吃了苹果又吃蛇,无异于吃过了基因西红柿,
再去吃研制基因食品的那个科学怪人。其实,吃蛇算什么?欧
洲人一度还时兴过吃木乃伊呢。
就连广东人本身,对于吃蛇也有极深的误解。他们无可救
药地坚信蛇肉之滋补壮阳远胜于美味,奇腥的蛇鞭,更能收
“以形补形”之奇效。要是真有“以形补形”,要壮阳,还不
如干脆学山东人吕奉宁,一条蛇完整地吞将下去。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1.213.1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