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ndy_199(黛丝幸福小女人)
整理人: cutecat(2004-03-27 03:19:27), 站内信件
|
在潮潮濕濕的回南天,令人感到懶洋洋,有些人甚至出現四肢無力、關節痠痛等徵狀,據中醫師透露,這些都是外濕侵襲人體的表現,脾胃主管祛濕的工作,想打低這股外濕氣流,最佳辦法便是加強脾胃功能,速速排走體內濕氣。
從中醫角度來說,濕邪即濕氣及水分,在春天情況尤為嚴重,且具有似水的特性,流動性極強,可以隨氣血運行而影響身體不同部分,從而產生不同的毛病。例如膀胱濕邪引致小便頻繁、肺濕邪引致多痰多咳、關節濕邪則導致關節痠痛、脾胃濕邪則會大便稀爛、皮膚濕邪更會帶來濕疹、皮膚痕癢等。此外,濕邪亦會令人感到沉重不適如頭重、身重、四肢乏力等徵狀。
調理脾胃 祛濕排毒
葉醫師表示:「有些人士體質較佳,特別是脾胃功能較好,故就算濕邪滲入體內,亦不會發生任何大毛病。」在中醫角度上,濕邪可分為內濕與外濕,內濕泛指內臟功能失調以致濕病,脾胃主化濕,脾胃負責消化系統,換句話說消化系統良好,便可自行化解濕邪,所以我們必須要注意飲食習慣,少吃濕氣重的食物如蟹、蝦、榴槤、山竹、汽水、啤酒等,過分甜的食物亦會生濕。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定時飲食、避免吃消夜、均衡飲食、戒戒酒等,也有幫助。外濕則是指外在因素,如天氣潮濕、淋雨涉水等,即俗稱的風濕。
雲茯苓 健脾祛濕
服用一些具祛濕功效的中藥,可排走體內的濕邪,又或吃得太多油膩煎炸的熱氣食品,引起濕熱、喉嚨痛、生暗瘡、肚痛、肚屙、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可以煲雲茯苓馬蹄薏米湯。雲茯苓與薏米都有健脾去濕之效,馬蹄則有滋養、清熱、利尿的作用,可將濕熱化成小便排出體外。濕熱很多時囤積在腸胃,猴頭菇對這類濕熱最為有療效,它更有寧心、安神的功效。由於馬蹄屬微涼的東西,可加入陳皮中和。
雲茯苓馬蹄薏米湯 四人分量
材料:雲茯苓一、馬蹄四、薏米一、猴頭菇一、瘦肉一塊、蜜棗三粒
煲法:清水十二碗煲兩小時
功效:健脾益胃、清熱祛濕
生地涼血養血
這款生地土茯苓龜板湯水與坊間龜苓膏的配方基本相同,發揮清熱解毒、醫治暗瘡等的功效。濕熱於體內積聚得多,更會令皮膚出現敏感、痕癢、出疹等問題,可飲用性質較涼的湯水如生地土茯苓龜板湯,令血氣由熱變涼。生地有涼血、養血作用,土茯苓就可解毒祛濕,龜板不但能解毒,更有滋陰作用。不過,體質屬虛寒者,就可加入十粒紅棗起補血作用。
生地土茯苓龜板湯 四人分量
材料:生地一、土茯苓(乾品)一、龜板兩、生薑一片、豬月展一塊、蜜棗三粒
煲法:清水十二碗煲兩小時
功效:滋陰清熱、解毒利膚
龍葉 清熱化痰
要是嚴冬時不小心感染風寒,經常有幾聲咳、有痰,表示肺部有痰濕,可考慮另一款老少咸宜的龍葉川貝杏仁湯。龍葉清熱化痰、除燥,川貝不但清熱化痰、除燥,更可化痰、止咳、平喘,南北杏則有潤腸通便,幫助排走體內的濕熱。再加上舊陳皮,有健胃、利胃的功效。
龍葉川貝杏仁湯 四人分量
材料:龍葉兩、川貝五錢、南北杏仁各五錢、舊陳皮一錢、豬肺一塊、蜜棗三粒
煲法:清水十二碗煲兩小時
功效: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杜仲強壯筋骨
長者消化功能日漸變差,若加上缺乏運動,更令血氣運行更差,潮濕的天氣更誘發一些慢性痛症,不妨考慮飲用這款杜仲巴戟金狗脊湯。杜仲具強筋骨、降血壓、補腎陽的作用,巴戟有壯陽的作用,金狗脊針對痛症尤為有效,總括而言,三者同樣發揮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祛風除濕的效用。圓肉更有養血、安睡功能,有助血氣運行。長者平日多飲用,更可收預防之效,若在潮濕天氣飲用,亦可減輕病情,這款補身湯水較適合中老年人士,年輕人不宜飲用。
杜仲巴戟金狗脊湯 四人分量
材料:杜仲一、巴戟一、金狗脊一、圓肉一、豬骨一斤
煲法:清水十二碗煲兩小時
功效: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祛風除濕
日日運動身體好
由於每人體質各異,在服用祛濕湯水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要有效減輕濕氣對身體所帶來的影響,應該注重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保持良好體質,自然濕毒不侵。
----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