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他山之石>>《大城小事》一点献媚,十分乏味!

主题:《大城小事》一点献媚,十分乏味!
发信人: bbqtipy(死灰)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3-18 15:11:58), 站内信件
《大城小事》一点献媚,十分乏味!

来源:信息时报



    在情人节看电影实在是个错误。虽说不知者不罪,但遍地交头接耳、四处手机铃音,还是对我进行了刻薄的惩罚!

  叫“没事找事”更好

  因为是两个非专业人士合作,所以本就没对此片报什么期望,实践证明这相当明智。倒不是因为被标榜为剧情片的电影商业气息太浓令人不能容忍,而是整部影片只有那么点可怜的商业气息,很适合作2010年世博会宣传片。其他无论苍白的情节抑或业余的表演,什么都没有,不如改名叫“没事找事”更好。

  如果这点小事算情节,那编剧真是太好当了!本来修完门后走人与孟先生的死是两个不错的处理,却什么也没衍生出来,情节依然故我,按最流俗的路线一贯到底,像周医生搭档与女交警这样不着边际毫无价值的支线倒多得要命。这下可好,本来就急需台词来填补的被抻得不能再长的情节进一步缓慢下来。为了给情人节想粘在一起没话搭拉话的善男信女们一个绝佳的机会,可谓煞费苦心,但对看电影的人来说,简直是煎熬!

  修饰变成累赘

  空白用什么填补呢?导演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大概多少受点王家卫的影响:一组又一组长镜头,仿佛王菲修长的腿脚能步步生莲,拼命拍个没完。楼上楼下,大街小巷,真不愧是“长”镜头!还好王菲动作虽不舒展,但也不算难看,特别是像我这样对她的歌颇为着迷的fans,两三回适应了之后,就见怪不怪了。

  另一招是配乐。用音符剔除多余的台词本是好事,尤其本片这样初中生水平的对白,可一旦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地步,就太痛苦了。第一,对“黎明监制”印象深刻,不是他的歌就是他们公司的,哪怕来首《空城》、《旋木》也好呀!第二,由于第一条导致垃圾插曲泛滥,难得的经典也不幸沦为平庸,即使很合时宜仍无济于事,就是那首《LovingYou》。第三,热烈的弦乐莫名其妙。这点突显在结尾:就算爱火重燃,也不必那么荡气回肠吧?从金茂大厦俯瞰烟花映衬的不夜城——仿佛50年大庆的宣传片。幸亏乐器主要是清脆的钢琴和温婉的提琴,且旋律确实优美,否则要是本片的配乐量,换成《绿茶》那样轻佻浮躁莫名其妙的伪民乐,非把人逼死不可!

  特色变成媚俗

  影片是否触及地域文化?我想很少。别说像《托斯卡尼的艳阳下》,连《迷失东京》的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都算不上——“城”是不是上海完全无所谓,“事”可以属于任何一个舞台。黎明似乎演出了上海男人的细腻与黏糊,但没魂似的游离感其实是老字号;王菲更是一如既往地“失魂落魄”,明眸善睐左顾右盼就是不入戏,够本色!要是fans看明星,那真找对了地方,要是观众看表演,趁早去小厅看《怒海争锋》,现在还没下线。唯一留下点印象的就是那位琐碎的社区服务员,堪称片中最出色的演员,颇具地方特色。

  影片对上海的宣传可谓处心积虑———东方明珠的特写甚至频繁得与黎明、王菲的脸并驾齐驱。摄影虽然精致,几场标志性的夜景却并没让人感觉到美,反而深深浅浅坑坑洼洼,缤纷琳琅的五颜六色杂乱无章地七零八碎,拥挤得目不暇接。最不能忍的是表现灯红酒绿时充斥于镜头的彻头彻尾的自恋情结,仿佛强行扒开你的眼,一边塞一边自鸣得意:“看吧看吧!多美的霓虹灯呀!别的城市有吗!”此类现代文明的特产与《迷失东京》里混乱参差的高层建筑群一样,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地域特色吗?

  视觉、听觉的过饱和丝毫不给平庸的剧情、无力的表演留面子,如此不遗余力地自己揭自己的短,让颇有黔驴之嫌的导演显得十分可爱——他还真老实!



----



这世界上有两种事实

一种是我们所看到的事实

一种是背后隐藏的真正的事实

看到的往往是那些像是现实的假象

而另外一个我们看不到的才是真正的答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