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Marco迷失广州)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3-18 15:11:58), 站内信件
|
《21克》:拷问灵魂
文:孙昊
抹大拉的马利亚原先是个妓女,人们认为她罪恶深重,但基督告诉她,她依然能够得到宽恕,因为自己已经为她洗清了罪恶。基督当了整个人类替罪羊,从此,如果你接受了基督,你的罪就洗清了。这是基督教的说法,但那些接受了基督的人,他们心里真的从此认为一切罪恶都消灭了吗,他们不再对过去的所为有罪恶感吗?
[剧情]
人刚死的那个时刻,体重会减轻21克,那就是灵魂的重量,但给《21克》里的人带来苦恼的就是这一丁点重量。因为本片运用了大量时间的穿插,倒叙和顺叙通过影像语言彼此交叠,所以在本段的剧情简介中,我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缘起。保罗患了严重的心脏病,需要等待心脏移植,而如果他不能及时得到新的心脏,他也活不了很久,于是他的妻子玛丽决定用人工受精的方式养育一个后代。玛丽在和保罗结婚前,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她在离婚后堕胎过,而那次流产令她这次怀孕的危机重重。杰克是个下层人民,有老婆和两个孩子要养活,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一切行为都以圣经的话为准则。克里斯蒂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是建筑师,有一个平静温馨的家庭。然而,一次意外的车祸,这三家人从此紧密相连,并且踏上了一条无法救赎的不归路。杰克在没有任何目击者的情况下无意撞死了克里斯蒂娜的丈夫和孩子,他本可以听从妻子的建议,不去自首,而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但他还是自首了,但因为证据不足又被放了回家,过失杀人的罪恶必定一直跟随着他。汽车碾过建筑师的头部,他脑死亡后,心脏被移植给了保罗。保罗通过私人侦探找到了在丧家之痛中大量吸毒的克里斯蒂娜,怀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他想为建筑师一家复仇,但面对同样无助的杰克,还是下不了杀人的决心。不知道是不是新心脏的缘故,保罗爱上了克里斯蒂娜,而和妻子分道扬镳,而妻子决定做手术生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孩子。在一场场冰冷刺骨的交锋中,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走到了人生的死胡同,当保罗最终被子弹击中,在医院抢救的时候,克里斯蒂娜却因为吸毒而无法为他输血,只能等待丈夫心脏的又一次停跳,最后本片唯一的希望只是她刚怀上的孩子。
〔内涵〕
用简单的词汇说,这是一个关于宗教、生命和救赎的故事,但电影真正说了什么,非要亲自去看不可,因为其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甚至演员的每一个表情,都包含了多重的矛盾,都值得仔细咀嚼。
先说宗教,当然主要是说的基督教。和咱佛教不同,基督教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什么“再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的事情不会发生,当然也不存在下辈子的报应和报恩,于是生命就格外珍贵,而任何违反十诫的罪刑都将受到神的惩罚。说到杀诫,基斯洛斯基的《十诫》中关于死刑的探讨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那个故事重点探讨的是已经有悔过之心的杀人犯是不是必须被处死,毕竟死刑不能令死者复生,而犯人也从此失去了改过的机会。本片固然没有继续基斯洛斯基的讨论,而是把问题放到了责任的角度上。杰克对家庭承担了极大的责任,他的自首并不能令死者复活,也不能减轻死者亲人的痛苦,却会把更大的痛苦加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这些无辜的上帝的孩子,要为他的错误付出一生的代价。但基督徒不能说谎,不能逃避自己的罪行,这对矛盾基督教从来就没能说清楚,于是归结成了本片中杰克和神父的观念大交锋。神父认为,基督徒对家庭的责任超过了社会的审判,社会的所谓公平很多时候是更大痛苦的开端。电影里有个片段正说明了这点。杰克的两个孩子打架,他却要求被打的把另一边脸也拿去挨拳头,而不是两人对打,或者很直接地去惩罚动手的孩子。直接的惩罚是法律所做的事情,而当杰克真正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他却依然选择了世俗的惩罚。当神父用圣经里的话劝他照顾起家庭,他却用圣经里的话来反驳,看来,一本圣经并不能拯救被伤害的灵魂,当人们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的目的时,缺乏内省的,自问其良心的开放思维,缺乏一种超脱于外物的智慧,再有道理的圣人之言都会被误解,甚至成为累赘。
生命,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话题,但简单起来可能就是一颗依然跳动的心脏。心脏从一个人的身体里换到另一个人的,而捐赠者的未亡人却必须顶着极大的痛苦,在接到死亡通知书的时刻,决定把死者的心脏捐给别人。还记得克里斯蒂娜坐在医院里独自神伤,医生来了,递给她很多资料,然后说:“我知道这对你很难,但这个决定必须马上做。”手术做了,克里斯蒂娜在姐姐的陪伴下离开医院,痛苦而绝望,一边注视着她的正是等待丈夫移植手术的玛丽,满怀希望。一个简单的镜头,就把生和死,绝望和希望联系起来了,医学给了一部分人以希望,但对另一群人是很不人道的,一切只是为了生命,为了活下去。生命也是脆弱的,一起完全意外的事故就能夺去三个人的生命,而克里斯蒂娜一点点血液里的毒品却令保罗必须死去。但生命依然是永恒的希望,玛丽那怕拼上性命也要生个自己的孩子,丈夫可以不要,但孩子不能不要,克里斯蒂娜最后的遗腹子也成了电影所有绝望影像中唯一的希望。
救赎,其实本片里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或许导演的意图就是这样,所谓救赎都是一种假象,一种对现实苦难的逃避,因为我们依然有良知,我们可以被宽恕,却在很多时候,无法宽恕自己,就这样,人类必须通过苦难才能认识自己。法官对杰克说,你自由了,你没有罪,但杀人的痛苦依然会跟随着他,让他求生不爽,求死无能,直到永远。保罗的枪顶着他的头,他确实很希望死在枪下,逃脱无尽的良心折磨,但保罗却无力杀人。保罗怀着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法律无法惩罚肇事者,他想替天行道,但另一方面,自己的新生却由这肇事者所赐,无论是什么样的“恩人”,他都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面对过这种良心的拷问,这种拷问让他们恐惧,但生活必须继续,他们需要希望,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基督教,用信靠主来令自己获得力量。问题就在于,很多人对主还是将信将疑,红尘依旧左右着他们的思维,即便是很虔诚的基督徒,依然心在红尘,该来的还是要来,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参不破,痛苦重重,那是无助苟活的杰克;参破了,看清了这个世界的苍凉,看懂了人的衰弱,终于疲惫不堪,只想离开,那是将子弹射入自己胸膛的保罗。
这是“存在的忧郁”,一种注定要沉沦的状态,因为在红尘的迷惘中,沉沦是唯一的保护方式。但保罗、杰克和克里斯蒂娜都不愿意沉沦,他们和命运抗争,审视自己的罪,甚至想把自己洗干净,他们不愿意逃脱,痛苦就这样产生。他们都是善良的人,都是不愿意放弃良知的人,这个灵魂却把他们刺伤,他们在自己的灵魂里挣扎,就那比蜂鸟还轻的21克重量,却成了一生的苦难。或许生活就是忍耐,就是不断吞下苦果的过程,苦因苦而生,再生起新的苦,当导演把轮回的苦难真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消灭了我们美好的梦想,让我们从沉沦的状态中清醒,展示着一片真实的荒漠,对我们,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影像〕
我丝毫不用担心把电影剧情全然泄露以后会影响影迷欣赏该片的兴致,因为电影的头五分钟就基本把故事结局和人物的关系交代了,剩下的时间主要是用来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和上面所提到的内涵。事实上,我即使把这个故事点滴不漏地复述一遍,也不能描述出电影的伟大来。这是影像的力量,一种忧郁和冷竣的气氛笼罩了整个故事,开头一群暮归的寒鸦凄惨向天的哀号,就已经注定了本片的基调。电影的台词并不多,也没有好莱坞电影惯常的那样,关键时刻让主要人物说上一大段深刻的道理,而是让所有的感受都在影像本身中展开。那是克里斯蒂娜离开家时缩成一小团的凄凉背影,是玛丽好奇而难掩喜悦时看到克里斯蒂娜的眼泪,是保罗手中褐色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着的自己那颗无用的心脏,是撞车现场飞扬的枯叶,是杰克用刀片割开十字架文身。
过去的这一年,由于写作分工的需要,我看了太多的好莱坞电影,看了太多靠台词和音乐煽情的大片,太多故事和特效的堆砌,几乎要忘记了什么是电影的本质。在《21克》中,我感觉到了电影的回归,影像真正成了叙事的手段,悬念来源于影像,又解套于影像。我常常这样定义电影的必然性原则:如果一个主题能够用文学或者摄影来表现,而影像不能增添新的内涵,或者次主题,或者说,拍成的电影不是该主题最有力的表现方式,那就没必要拍成电影。我在本片中看到的就是这个必然性的展示,至少,如果我来把它写成小说,一定难以达到电影表现的深度和复杂气息。每一帧影像都是如此忧郁而美丽,任何时候停下放映机得到的都是一张视觉平衡的照片,小到一只鸟,大到一条路,都参与了情绪的渲染,都渗透到故事本身中,没有浪费的情节,没有多余的道具,也没有多余的动作,在粗大颗粒的胶片上,一个细腻的关怀正在兴起,并且,最重要的是,并不沉闷。
〔导演〕
本片是墨西哥导演伊纳里图(Alejandro Gonzalez Iñarritu)的第三部长片,他2000年的《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当时那部电影也是关于交通事故把几个人拉到一起,并且也是阿里亚加(Guillermo Arriaga)创作的故事。
依然保持了伊纳里图在过去两部长片中的悲观气息,本片采用了独特的时空交叠的手法,这种由《低俗小说》创造的洗牌般的叙事手段,能加强电影的悬念因素,但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否则就会叙事不清。但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电影的迷宫中,我们完全不需要在头脑里把这些打乱顺序的片段重新整理,而是更注重其中的情绪和感受,这种纯粹的体验让我深感过瘾。电影没有给人物指出出路,也没有让我们去同情他们或者为他们所感动,而是揭开这个世界的真相,保留了开放性的结尾,让我们冷暖自知,相得相失。伊纳里图是那种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露的电影人,他对苦难的透澈已经穿透了我们以往对于生命的认识,直接而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良心。没有小资的淡淡哀愁,没有诗意的温和美丽,只有一杆子插到底的狠劲,其中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令所有的观众无言以对。看这片子的时候是在一家小影院,主要观众是中老年白人,大家都是在极度安静中看完的,很多人买了爆米花都没吃一点,完全进入到电影的氛围中,甚至等到字幕全打完才离开,果然是意犹未尽。
〔演员〕
我几乎都没有认出主演了《午夜凶铃》和《穆赫兰道》的纳奥米•瓦兹来,她的演技消灭了她的个性,我记不住她的脸孔,却铭记了她的角色,她赋予了克里斯蒂娜复杂的内心世界,迷惘和痛苦,以及爱上丈夫心脏新主人的矛盾,都极赋张力。西恩•潘拿过三次奥斯卡的提名,今年又在《神秘河》中大放异彩,本片中也是可圈可点。本尼西奥•德•托若因为《毒品网络》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本片中也光彩依旧。可以很肯定的说,对于一个没几句大道理台词的电影来说,如果没有过硬的演技,简直就是灾难,这三位高超的演技,是本片当之无愧的功臣。
〔媒体小评〕
REELVIEWS :这是一部刺入你的思想而不让你逃脱的电影。
国际电影杂志:伊纳里图和阿里亚加的又一部令人惊奇之作,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充斥着残忍和绝望,批判了生命的另一面。
娱乐周刊:这是一部精心打造的电影,具有许多杰出的表演。
好莱坞报道:这部电影把现实主义、视觉复杂性和强大的主旋律混合在一起,轻易让你心碎。
***********************************
〔档案〕
片名:21克(21Grams)
制片:阿勒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图Alejandro Gonzalez Iñarritu ,罗伯特•萨勒诺Robert Salerno
导演:阿勒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图Alejandro Gonzalez Iñarritu
编剧:阿勒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图Alejandro Gonzalez Iñarritu,归勒莫•阿里亚加Guillermo Arriaga
主演:西恩•潘Sean Penn,纳奥米•瓦兹Naomi Watts,本尼西奥•德•托若Benicio Del Toro
类型:剧情
MPAA分级:R
语言:英语
片长:125分钟
上映日期:2003年11月21日(美国部分地区)
〔评分〕
IMDB影迷评分:8.0/10
烂番茄网站评分:新鲜度80%
本刊评分:艺术性:9/10,娱乐性:7/10
本文发表于《DVD电影评介》2月号,出版稿有删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