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lexie73()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2-19 10:22:38), 站内信件
|
写在电影边上 http://www.besidefilm.com
将民间故事改编成电影,尤其是动画片颇不容易。堪称优秀的例子有好莱坞的《花木兰》,半部好戏得算上徐克的《小倩》,漏洞百出的非《宝莲灯》莫属。而最平平淡淡的就要说今年的新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了。
《梁祝》被改编过多次,从越剧片到香港青春片。此次动画版的《梁祝》依然没有跳出原来故事情节的范围,只是稍微多加了一些佐料,如马文才的RAP等等。刚开始时似乎有了些现代意识。却又不能不回到悲剧的老路。所以前半段搞笑,后半段悲惨,使影片前后产生两种风格,又没有过渡得自然流畅,难看得很。
方鸿渐宁可他父亲生气,也最怕他幽默。可见幽默也分高低俗雅贵贱。《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幽默分三个层次:马文才被两只八哥捉弄得让人连踩三次,是给喜欢迪斯尼古飞狗和华纳兔巴哥的小朋友们看的;“我不做大哥很久了”之类的笑话是给对《英雄本色》系列等影片倒背如流的一般影迷看的;而马文才进师娘的房间这样的笑话至少有点限制级,我也不知道是给谁看的。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似乎想兼顾所有年龄、层次观众的口味,但这样的影片定位,往往谁也不喜欢。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有一些表现手法的应用可谓一而再,再而三,比如“走马灯”。影片开场在介绍女主角时就用画像一张一张来显现:“不是这个,不是那个,等等,主角出场了,不要害羞嘛!”。等到祝英台出去读书时开始“介绍”各种男人:“这个太老,这个太瘦,这个太胖,这个太高,这个正正好,仁兄贵姓?”(这一段好象祝英台离家就是为了找男人,降低了整部影片的格调。)而到了“河伯娶亲”的片段又是先上来几个丑角后才出现英台。同样的表现手法在同一部影片中被应用三次,难免给人一种重复琐碎的感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意义就在于:它填补了《梁祝》传说在动画电影中的空白。虽然无甚新异,但至少几首插曲曲调蛮动听的,并且在宣传上也并没有狂造声势。小家碧玉,安分守己,点到即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