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terlight911(冬日阳光)
整理人: morefool(2001-02-01 12:07:56), 站内信件
|
欧州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卖艺者
在大广场、大超级市场的门口、火车站、地下通道、大集市里,如果驻足留心,便可见到式各样的街头艺术家。
有一年寒冬,圣诞节将临之际:我在大超级市场门口,看见几位教堂嬷嬷庄严地引吭高歌,歌声虔诚深情,甚尔有些微的惑伤,凛咧的寒风里,她们拢着冻红的双手。旁边几位神父正起劲地为她们伴奏:大提琴、小提琴四重奏,非常优美和谐。我十分惊叹:神父们原来是如此出色的音乐家!而老嬷嬷们却是优秀的合唱队员。隆冬天气,他们脑门上还直冒热汗,许多行人将钱丢进一个考究的木箱里。“难道教堂里也衣食无着落?他们都上街来卖艺么?”疑惑之下,我问行人,方知这是教会在为穷人、孤儿、无家可归者募捐。
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残废的中年金发男子,坐在大百货门前的角落里,身旁雄纠纠地蹲坐着一头漂亮的大狗。它安静地依偎着主人,主人在吹奏长笛,音色优美、曲调忧伤笛声远远地吸引着我,我从街对过走到他的面前,他抬起忧郁的蓝眼睛看了我一眼,继续他的吹奏,大狗也悄悄地注视着我。吹笛人衣裳褴褛,但面貌清秀,可是他的爱犬却是毛色油光鲜亮。我不知他的身世。笛声突然勾起我思乡的愁绪:“同是浪迹天涯、身在异乡”我从口袋里掏出不多的带着体温的硬币放进他的破帽里。最令我难忘的:有个年迈的老妇人,头发灰白篷乱,衣裳破归,坐在地上非常认真地拉着一架小风琴,吱吱鸣鸣,其实这小风琴是孩子的玩县,她拉得相当拙劣,还是不停地拉着。可是还有不少人向她的琴盒里投入硬币。我猜想:也许她是个不幸的母亲?失去了丈夫?为了饥饿的孩子,不得不到大街上行乞,她无以回报路人的怜悯,只有这琴声,虽不动听但是她的一点心意。在巴黎广场上有许多卖画者我就曾经知道一个北京来的中国自费留学生,每年圣诞节时,为了交付房租,一连几天都在风雪街头演奏小提琴。他是在瑞士洛桑大学学习精密仪器专业的,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室内乐四重奏乐手。每次他忧喜交加地点着赚来的法朗时,总是痛心自己冻僵的手指,深帕无法工作了。刘璇
最有吸引力、最多姿多采的要算美州印地安人的合奏了!这些强壮剽悍的汉子,身披名式花色图案的披风、大,些击鼓或弹琴,六七人一组,奏着叫不出名字的高原人特有乐器,特别是一友排箫的独奏:如泣如诉,其中一人且弹且唱,歌声高亢苍凉,富有南美州的高原情调。
我曾多次在日内瓦、洛桑、伯尔尼等地街头看到他们精采的表演,他们的琴声歌声引耒众多观众鼓掌喝采,收入不菲。这些流浪艺人终年流浪,走遍天涯海角。他们也一定注意到人群中,我这个黑头发的东方人,多次追随其后热烈鼓掌。
欧州街头到底有多少这样的艺术家?很难估计,其中有许多是失业者、流亡者、外国难民,因战争或饥荒来到异国街头谋生。
也许西方人太寂莫了,也许现代社会提供了太多的闲暇,高楼大厦的居住环境使他们孤独,他们更愿意来到街头。当穷苦的人们以出卖艺术为谋生手段的同时;也为另一部份孤独寂寞的人带来了美和快乐,街头艺术家也就我了西方社会生话画面中不可些缺的色彩绚丽的一笔。
---- 冬 日 阳 光 温 暖 你 也 温 暖 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