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angzhe8015(龙翔*看客*封琴)
整理人: rgdxy2651(2004-11-12 14:15:31), 站内信件
|
关于系列之——广播
广播,还经常被称做半导体,在我小的时候,姥爷经常会把这个叫做匣子。
小的时候,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的索尼电视机外,就是这个广播能发出点声音了。每天早上和晚上,妈妈总是会准时的收听天气预报,以至于在那个时候,妈妈每天上班如果带雨伞的话,她的同事就会说,今天一定会下雨。
姥爷家在郊区,那个时候也没有电视什么的,好象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他那里还没有电视,我家买了彩色电视机后,就把爸爸妈妈结婚时买的那台广播送给了姥爷。
这台广播,伴随着姥爷走过了他最后的人生岁月,至尽,虽然姥姥也去了,但是广播仍然摆放在那间屋子里。
广播,对于大学生来讲,应该比较不错的业余调味品。
老式的广播就是那种单纯的能放出声音的那种,随着科技的发展,立体声调频也出现了,这就给爱好音乐的我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毕竟,立体声要比单声道好多了。
记得当时在长春曾经学习过一段时间,每天,无聊的时候除了打打扑克,就是听广播了,当时听的是东北亚音乐台,里面放着都是最新的流行歌曲,所以经常是在深夜还会把广播打着,每个人的耳朵上戴个耳机,美其名曰是互不干扰。如果把耳机都拿下的话,那简直就是资源浪费。
当时在长春给我留下对广播的不好印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个台里面的主持体育的那两个主持人,说话经常说不明白,人名也念错,还有口吃的现象,听着我就想把广播给砸了,但是那是我花了四十块钱的心爱之物。(当然,我知道这个不值那么贵。),一直到现在还留着,估计到今年已经大概有了六年的时间。
等到回到家乡上大学之后,广播依然活跃在寝室之中。
当时有一阶段流行张震讲鬼故事,才算是把广播给淡忘了点,不过听了几天之后把所有的故事都听完了,又把广播都打开了。
由于是师范院校,所以有的寝室里有那种发射机,就是可以把信号发出去的东西,于是就有好事之徒开始琢磨搞个点歌台,还没说,这个台还比较火暴,而且点的人也不少,只不过由于后来的影响面太大,而被学校强行关闭。
广播,是我在大学里接受新闻的唯一途径,当然那个时候还不会上网,经常是每个时间段播什么节目在我心中都有个节目单。
如今,大学毕业了。却没想到广播依然会离我这么近。
那个时候,妈妈由于身体不好,住院,每天在医院里闲着没什么事儿就听起了广播,给妈妈的那个广播还是我大学的女朋友的,她去上海的时候没带走。
几乎这个广播昼夜为我们服务着,后半夜的时候听听歌曲,头半夜听听什么讲座,给住院枯燥的生活凭添了几份乐趣。
妈妈出院了,但是每天听广播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而且还给我传染上了。对于这个时期,让我感觉到痛恨的就是妈妈迷信上了广播里所说的那些广告,又是这个又是那个,感觉都神了,仿佛能包治百病一样,我就劝她别迷信这个,可是不听,白白浪费了好多钱,病还没治好。
所以,有的时候听广播也能听出点烦心事儿来。
应该说,我睡眠的时候应该是很有规律的,后半夜睡觉,早早的就起来。每天凌晨,躺在床上,偶尔看着那台老索尼的黑白电视,不过最近这阶段演的《新白娘子传奇》我是看了好几集。把电视关上,无聊,还是得听广播,就这样,听着吉林交通文艺台那几个活宝主持着午夜大篷车,也是蛮开心的一件事。
刚才听着广播里播出的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感觉还是有点收获的。毕竟有着那么多不成熟的地方,听听里面讲的东西,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一下,会对将来有很大的好处,人家说搞心理咨询的心理都很不健康,我也要慢慢的感觉这个主持人心态是否健康。
应该说,广播还是给我的夜晚带来了安慰的家伙。没有广播的日子还真需要适应几天。
不知道听广播的习惯能保持多长时间。永久?
对于任何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虽然现在的电视、电脑都普及了,但是广播还是有着它的一席之地的。
龙翔*看客*封琴
2004.02.10 03:48
---- QQ:10426816
龙翔在清风傲骨的个人文集
━━━━━━
婚姻物语
龙翔独影
忧风愁雨两难忘
郁肠寸断倍凄凉
龙游九天凝睛望
翔隐云端抚琴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