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摩托车>>恶法禁摩下的呼声>>你乘什么车出行zt

主题:你乘什么车出行zt
发信人: gzwuge(无戈)
整理人: air11(2004-04-09 09:34:39), 站内信件
 
你乘什么车出行 

    出有车,食有鱼,娶媳妇,看大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得挺好,这大概就是平民百姓的幸福生活,也就是"生民之乐"。 
  出门有车,可以代步,在旧时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和排场,也是身份的确认。中国人讲究"名份",天地君亲师,公侯伯子男,部委司局处,级别都摆在那儿,不能乱了。孔夫子看到某贵族在家里欣赏"八脩"之舞,鼻子都气歪了,嚷嚷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他老人家干吗生气,因为这种舞蹈是属于国君级领导看的,不够级别的享受,那叫"僭越",也叫"超标",这样下去就会"礼崩乐坏"。欣赏舞蹈如此,那住房用车就更得讲究了。中国的私家住宅和园林,如安徽民居和苏州园林,规模格局都很小,长处不在宏伟而在精致,为什么,不是他们没有银子,房子的开间有多宽,那是有定制的,装修材料有也有标准,黄色琉璃瓦,除了皇宫庙宇,谁用砍谁的头,所以你看徽商盖的房子,只能把功夫用在木雕砖雕上,房子的标准超过县衙都不行,"灭门县令",掌有司法权的县老爷马上搞掂你。 
  乘什么车、坐什么轿,因为在外边招摇,那更是乱不得。现在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由于创作班子由于忙于出活,戏里的典章制度、衣着穿戴、称呼礼节统统乱套,气得历史学家和有历史常识的观众哇哇乱叫。叫归叫,编导坚决不改正,白叫! 
  经过n次革命和n次改良,娘胎里就是贵族的人没有了,但不认身份还得认银子,许多东西都可以标价消费的时候,由价位的差距带了身份的差距。 
  锐圆说行,以行为例。出门骑自行车,属于基本的劳动人民,两三百块钱的自行车,如果运气够好,片区民警负责,两三年才丢一次,每月的交通费用也就十元左右,除了省钱,还能捎带着锻炼身体,连医药费一并省下,这是低收入者实在的选择,只要咱还是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自行车族永远会是大多数。目前,中国的自行车保有量在3亿辆以上。 
  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骑自行车,只好选择公共汽车。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公共汽车都有痛苦的记忆,高峰时拥挤闷热的车箱让经不起考验的道德水平在很低层次展现,能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成了衡量国人道德的最重要指标,但可惜五十年来一直达不了标。公共交通的费用相对低廉,月开支数十元,最多一两百元,符合工人、职员和学生的消费能力,收入较高的白领和有交通补助的低级别官员可选择高档次空调车,比之打的,舒适度不差而且省钱,但缺点是不能直达,个体经营的中巴车可以招手即停,但是这帮家伙为了抢时间,猛冲猛拐安全系数比较低。要说最命苦的是这样的哥们姐们,一大早起来,先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路上还要顺便吃早点,拐回头来把车停在公车或铁站口,利用公车或地铁横跨或纵跨自己所在的城市,出了站,那边还得有辆自行车,再骑着奔到单位,下了班原样返回,外加菜市场买把青菜。披星戴月,就是用来形容他们的。  
  买辆摩托车可以让出行质量提高一下。但是买摩托车必须得有前提,一是这个城市不禁摩托车,二是你的收入要更高一点。除了要花几千块钱买车外加购置税,还要考驾证,还要缴年检费、检测费、车船税,另外就是汽油费、停车费、维修保养费,懒点的还需要洗车费。摩托车消费者的阶层跨度较大,有工人,有农民,有白领小资,也有小老板,摩托车的价格从两三千到一两万,按某条定律,消费者的年收入应该是五六千到两三万,这样的收入水平的人中国大把。中国每年产销摩托车1000万辆以上,保有量6000万辆以上,所以,提醒一下,政府官员在讲三个代表有时候,千万不能忘了代表他们,拜托别再搞什么禁摩。 
  混得再好一点,就该考虑买私家车。从两轮到四轮是一个槛,进入汽车时代,大家就不数轮子了,数气缸,数气门、数排量……,在中国能买到的汽车,从三四万到一两百万都有,肯定不能一概而论,但只要屁股下有四个轮子,总得来说,还是走在了时代前列。开上汽车的人,自然潇洒,但也多一些煎熬,骑着自行车比肩而行,旁边都是阶级兄弟,大家想的都是怎样为社会主义多做贡献,现在开上汽车,迎面来辆车,比你档次低,你不免沾沾自喜,比你档次高,你不免又忿忿不平,开宝马奔驰的,居然又是一个年轻女子,你又难免浮想联翩,想入非非,还没回过神来,又闯红灯了,又得算算一个月加上罚单又得开销多少人民币。  
  最省心牛B的,是乘坐配司机的公务车,别看现在官员用车有排量限制,但限制了排量限制不了能量,别看他的车烂,收费卡不敢拦,文件规定不许用军警牌,但人家的民用车牌号在一定的区间,交通警察说了,领导出门有交代,这些车牌要热爱。至于红绿灯突然都锁定不变了,大队交警出来净街,那肯定是享受某级待遇的领导来了,奥迪嗖嗖驶过,拦在路口的大奔着急也没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