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大奖临头>>2003年日本映画回顾

主题:2003年日本映画回顾
发信人: jums(blueegg)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2-05 09:42:35), 站内信件
九十年代末,日本电影曾面临着一场危机。伴随大电影制片场的逐渐瓦解以及社会经济的负增长,国内电影产业一度曾疲软下滑状态。这其间虽也不乏今村昌平、北野武等大师级的作品在国际获奖,但于国内仍然闻者寥寥。特别是北野武,他电影的本土票房与国际上的荣誉反差巨大。此时好来坞电影依旧在国内市场占很大比例,本土商业片很难出位,倒是小成本的录影带电影销量很好。特别是DV的盛行后,使一批有才华的电影人籍此出道,大可不必为筹集大量的拍摄资金前仆后继。相反<五条灵战记><回归者>等片虽然资金雄厚场面宏大却口碑颇差。

2002年,韩国影视的异军突起给日本电影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亚洲挂起的“韩流风”不仅赢得了主流市场,也几乎动摇了昔日日本亚洲电影的霸主地位。韩国在国际电影节和亚洲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就如同他们的足球一样大有取日本而代之的趋势。不过意外的是他们一年后的今天未能保住势气乘胜追击,不仅后劲不足的电影人表现牵强,连今年的电影也有点良莠不齐。反倒是日本呈现复苏状态,而且似乎已经告别了电影界那段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岁月。似乎以一种新生独特的影像风格东山再起。

一、国际交融

七十年代电影人

年初,山田洋次的<黄昏的清兵卫>不仅入围柏林电影节,更重要的是它在国内依然好评如潮。它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学院派的奖项,而似乎又有意把观众带回时代剧的记忆。伴随着<黄>而来的时代剧旋风接踵而至,<魔界转生>和<安云>的目不暇接仿佛把观众带回了深作欣二的八十年代。当然<黄>并非纯粹意义的时代剧,甚至与传统上刀光剑影的武士搏杀剧大相径庭,而更侧重于展露细腻的情感。它依然是三田洋次一贯“田园派”生活气质的延续,被称为“寅次郎”的武士版倒真是恰如其分。同时通过描述劳苦大众水深火热的生活,对幕府末期的社会弊病加以批判。不久后的<壬生义士传>也同样选取了这段日本不堪回首的历史。

山田洋次通过慈祥老婆婆的童年回忆勾勒出父亲井口清兵卫短暂充实的一生。此传统的回忆手法大可回避现实的残酷,其平和性又拉近了观众的距离。不过此法多盛行于七八十年代,不太被今天的新生代导演关注,而在今天被老前辈们继续沿用好像成了他们的风格一般。如大林宣彦的<残雪>、熊井启的<天国情书>、东阳一的<我的爷爷>。这些曾经风靡于七十年代日本国内的前辈,如今的影像仍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尽管依然四平八稳,但固定的模式套路倒显得与激烈的新生代格格不入。而过度的理性在今天看来又似乎少了份激情。倒是今村昌平和深作欣二的影像仍能保持与时代的接轨,大概跟两位的后人子承父业有很大关系。今村的长子天愿大介多年来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曾撰写<鳗鱼><赤桥下的暖流>等多部影片的剧本,如今为日活自编自导的<合气道>也大获成功。而另一位深作健太刚出道便随父亲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逃杀>。今年年初深作欣二的与世长辞使人对健太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继承他父亲的遗志。

八十年代电影人

五月的戛纳电影节,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和黑泽清的<光明的未来>双双入围。虽未能获奖但是漂漂亮亮。两人皆是戛纳的常客,且都属独立电影人,可见独立电影在日本的份量和魄力。<沙罗双树>走得是乡土亲情路线,和前作<萌动的朱雀>一样靠质朴打动人心。<光明的未来>则以象征的手法探索年轻人的生活空间。导演黑泽清出道于八十年代,是著名的独立电影人。其尖锐的影像和从不妥协的叛逆精神一直被圈内人津津乐道。

黑泽清在此片中真诚的探索下一代人的精神迷茫以及两代人间的代沟。片中的父亲一角正是他试图走进年轻人内心世界的桥梁。有田守抗争性的死亡不仅给父亲敲醒了警钟,同时更让他意识到两代人长久以来愈演愈烈的价值观冲突。白发人送黑发人之际,父亲对儿子的朋友雄二重新寄予的厚爱和呵护实则是他对已故儿子的亲情补偿。同时他试图给予困惑的年轻人心灵上的资助和挽救。剧中的“水母闹东京”和片尾星星之火般逐渐壮大的白衣黑裤青少年队伍的“快闪行动”,象征性的指出主流社会与年轻一代存在的隔阂。(注:快闪行动:近年来兴起的由不相识的人相约在特定的地点、时间聚集,一起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动作,然后分散。)

黑泽清自出道以来,一直活跃于日本独立电影界。十几年间作品不断,多是自编自导,且颇受各大电影节的赏识。今年在戛纳之后,另一部作品<分身>入围了斧山国际电影节。

九月的威尼斯之旅再次给日本电影带来了惊喜。北野武的<座头市>捧回了最佳导演“银狮奖”,浅野忠信于“逆流单元”荣获影帝殊荣。

以前尽管北野武在国外受宠,于国内却常被冷落。此次的<座头市>终于洗刷了他以往作品叫好不叫座的票房耻辱。可谓是一次影像艺术与娱乐的完美结合。不仅在“北野式蓝调美学”上有所升华,同时又极具视觉观赏性。北野武自导自演的盲侠座头市,是五十年间继胜新太郎之后的第二人。挑战的不仅是座头市的代言人,而是一段整个民族的记忆。

文化交融

早年电影由西方传入亚洲,便开始了东西方艺术文化的相互交融。欧洲学院派影像曾影响过日本的一代电影人,而同时日本民族文化亦在西方找到了输入口。早年黑泽明便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曾把莎士比亚的戏剧融入到传统的日本影像中,而他的武士电影又同时成了美国西部片的模仿对象。

新世纪的今天,世界的“缩小”和地球村的萌芽正逐渐淡化着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而影像文化的近亲血缘更把东西方抱作了一团。好来坞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不仅表达了他多年来对东方文化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验证了东西方影视在cult血腥文化上的共鸣。而汤姆.克鲁斯的<最后的武士>则再一次为武士精神唱起了赞歌。在两片中你会看到很多日籍演员的身影,很有日本向国际化靠拢的味道。同时筱田正浩的<间谍佐尔格>则由本土演员和西方演员共演。

不过说到今年日本电影与国外的交流莫过于和中国的合作。其合作频率比之往年犹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中日合拍电影并非稀奇,在九十年代的日本帮派片中找到中国人的身影太容易了。三池崇史就曾是个热衷于挖掘中日合作潜力的电影人,他不仅与港台电影界接触频繁,也曾经去云南拍摄他那部神秘的<中国鸟人>。不过那时他还是与台湾制片合作居多,和大陆还不算亲密。但今年就大不相同,中日影视的交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日合拍的<军火>、<最初的爱、最后的爱>同时汇集了两地的天皇巨星,科幻大作<月光游侠>也不乏中国偶像的参与。而在<天地英雄>中我们看到了中井贵一,霍建起的<暖>中有香山照之。在今年东京电影节上中日合拍影片取得的硕果,也再一次流露出日本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敬仰和喜爱。

二、本土新势力

以情感取胜

今年年初,一部叫做<黄泉路>的电影创下了日本五年来的最高票房记录。此片虽然饱含了灵异元素,却并非卖弄阴森恐怖,而是以细腻的影像几乎“挂羊头卖狗肉”般的完成了一次生者对死者的追忆和留念。它赞美了亲情,也歌颂了爱情,不仅让观众泪流满面也同时追寻了生命的意义。影片改编自梶尾真治的同名小说,但比之小说甚至更有魄力。影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理性深刻,显示出日本文化在性格塑造上的天赋和独特美感。两个月后的日本版<星愿>同样走此路线,再续了一次“人鬼情未了”,有趣的是两片的女主角都是竹内结子。

影片之所以好看,全归功于导演盐田明彦的深厚功底。盐田明彦是著名的艺术片导演,此次初挑商业片大梁就如此卖座,全因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前作<月吟>和<害虫>虽然褒贬不一,但始终未使他放弃自己独特甚至执拗的审美观。他在<黄泉路>中插放柴崎幸的演唱会现场竟然长达二十分之久,这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如果说<害虫>只是他在威尼斯小众上的胜利,那么实验性的<黄泉路>则证明了他也具征服大众主流的能力。

像盐田明彦这样原本是小众文艺片导演却挂帅于商业大片,是今年的日本片商逼不得已也颇明智的抉择。此种现象在日本近年来与日俱增,既有独立制片与大制片场合作的,也有大片商把独立电影导演纳为己任的。近年来松竹、大映等大制片场失去了曾经垄断市场的老大地位,效益连年亏损,甚至连保住自身都成了问题。倒是这批新锐导演的加盟才勉强给它们注入了些许活力。前年石井聪互的<五条灵战记>,去年丰田利晃的<蓝色青春>,今年的<魔界转生>和<安云>都是彼此合作的产物。

平山秀幸以拍摄灵异作品起家,去年因女性电影而倍受瞩目。于是今年受到东映的赏识,再度翻拍深作欣二的名作<魔界转生>,也掀起了今年时代剧的第二个热潮。和它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大手笔时代剧<安云>,改编自小山云的同名漫画。也同样出自另一位风格诡异的独立导演之手,他的名字叫做北村龙平。

帮派片与武士片-------深作欣二的接班人

深作欣二作为日本的“国民电影教父”当之无愧。他既擅长拍摄血腥阳刚的黑帮片和武士片,同时也能拍出<蒲田进行曲><艺妓院>那种温情细腻的情感片。而且从来都是既叫好又卖座,他的名字是票房的保证,像他这种深受国民爱戴的全才导演在日本是不多见的。而老人家今年的与世长辞,使电影圈迫切的需要一位他的继承者。

前文提到他的长子深作健太年纪尚轻,是否能担当如此大任还是个未知数。倒是圈内有几位电影人已经走上了深作曾经的道路。被称为新一代暴力大师三池崇史的黑帮暴力片独树一帜,今年向深作致敬的<新荣誉墓场>再次验证了他在帮派片领域的实力。而且他在国外也拥有小众却极端热烈的追随者,和当年深作真有几分相似。不过他创作出<牛头>等另类实验影片太叫人毛骨悚然大跌眼镜。况且他很少涉足武士片和文艺片,所以只能算填补了深作欣二的一半。

尽管平山秀幸翻拍深作的<魔界转生>,且当今的电脑特技CG动画比之二十年前已经大有长进,然而今日的魔界转生却全无当年的风采。所以让平山秀幸来接管深作的武士片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其实他也是个有实力的导演,可能被首次执导的巨型商业片束缚了手脚,没发挥出自己以往的实力。或者说迫于商业压力没能坚持住自己的艺术理念。于是他败给了同期<安云>的导演北村龙平。

北村龙平于96年出道,曾以极低的成本拍出<生死相对>系列并引起了国际瞩目。当然也受到了日本主流电影界的关注。于是今年是他大展宏图并有机会荣登大雅之堂的一年。<安云>的成功是极端cult文化的一次通俗娱乐化表现,也完全归功于导演内在潜力的完全发挥。北村多年来对cult暴力文化的潜心专研,使<安云>被荣称为东方版的<杀死比尔>,同时它饱含的又是纯正的东方cult元素。它使观众久违的时代剧大场面再现屏幕,这种身临其境的壮观宛如八十年代的深作欣二。

尽管<安云>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但是它身上最直观的甚至能带给观众快意和遐想的形态,是时下一种颇有前途的新电影趋势。我们称它为“新锐北村流”。而北村龙平对于动漫、电动游戏等年轻人新文化的热衷正是他的风格所在。他分别把高桥努的漫画《地雷震》和《HIGH SKY》搬上了大荧幕,同样深受欢迎。他以固定的空间和单一的演员完成了科幻片<死者回归>的拍摄,其大胆的实验性镜头和压抑窄小的氛围开创了此类幻想电影的拍摄先河。

十月份同期上映了北村的<荒神>和另一位新锐电影人堤幸彦的作品<2LDK>。有趣的是官方网站搞了一个投票对决,等待观众对两片的选择。结果北村又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堤幸彦。

三、百花齐放

日本电影向来以标新立异标榜个人风格著称。影像范围越来越不受传统电影模式的制约,这跟许多电影人并非出身于专业电影学院有观。如冢本晋也和岩井俊二都毕业于美术学院,中野裕之曾经活跃在摄影圈。他们不同的人生阅历以及艺术造诣都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动向,而并非仅局限于传统的业内模式。在日本,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有机会通过各行各业打入电影界。如岩井俊二曾拍广告出身,导演堤幸彦以拍电视剧为长,而独立电影以至近年DV的盛行更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今年出道的坂牧良太和杉森秀则。今年坂牧良太的处女作<朦胧月色>就完全由DV拍摄,它讲述了处于生活压力中的年轻人的心理疾病。以写实的风格轻描淡写“恐惧症”、“强迫症”等现代文化所带来的新生困惑和疾病,虽然零碎沉闷但是趣味盎然。

漫画作为日本重要的文化媒介之一跟电影也是血脉相通。由漫画改编成电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今年几部改编自漫画大作的拍摄不仅让漫画迷们欢呼雀跃,也掏空了他们的口袋。小山雄的<安云>、高桥努的<死者回归>、山本英夫的<羔羊杀手>和梦枕貘的<阴阳师2>。如此显赫的数量好像漫画就如同电影剧本一样普及,而由漫画到电影的形式过渡又似乎比之小说到电影相对容易,同时漫画中的幽默夸张给电影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影像的风格也受到了漫画作者的画风影响。

青春片是日本乃至亚洲影视最擅长的领域。今年的日本也依旧在青春电影中遍地开花。岩井竣二拍摄的短片系列<花的故事>,被称为“情书”续集的堤幸彦作品<恋爱写真>,表现青春期的迷惑和燥动不安的和<爱之吻>。这里面不仅有清新隽永的青春光景,也孕育了阳光秀美的青春偶像。美少年松田龙平自<御法度>出道,近年来的表现蒸蒸日上。他不仅拥有绝美无伦的俊美外形,收放自如的演技同样不可忽视。他在<恋爱写真>和<昭和歌谣大全集>中的出色表现,很有他父亲松田优作当年的风姿。伊势谷友介是今年另一位颇受导演赏识和宠信的年轻人,同时他亦是个很有才华的演员。他不仅在石井聪互等人的电影中挑大梁,还自导自演了处女作<觉人>,年仅二十六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校园剧集<女教父>就如同当年的<麻辣教师GTO>一般,不仅捧红了教师仲间由纪恵,一班“问题学生”也从此开始了演技生涯。<女教父>的爱将成宫宽贵欲发灸手可热,相继出演了<爱之吻>和<安云>。他面孔中透出的那股邪气和叛逆很有当年洼冢洋介的味道。由电视界转战电影界的小田切让,仅通过<光明的未来>和<安云>两片便奠定了自己的演技实力派地位。

今年还有体育人士参与的动作电影,如<勇武传>和洼冢洋介的<凶气之樱>。虽然专业武术家的散打功夫犀利凶狠且具实战性,但也并未使拍出来的电影具有太多优势。而像跟风于<骇客帝国>的科幻动作片<月光游侠>虽然召集了彩虹乐队等青春人气偶像,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最后再说说浅野忠信,今年是他最活跃的一年,他刚好三十岁,也正好在此留下了辉煌骄傲的一页。算来此君出道业已十三年,他塑造的众多银幕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此次隐寂了一年的他重新出山,再次赢得了观众的肯定和威尼斯的认可。他先在戛纳的<光明的未来>中现身,继而是威尼斯的<座头市>,完成东阳一的<我的爷爷>后,又跟随台湾导演侯孝贤拍摄献给小津的<咖啡时光>。他沉稳的演技使他在今年的这几部出色的影片中露脸,或者说因他的参演而使影片变得出色。

总的看来,日本电影今年的表现确实不俗。无论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无论商业片或者是艺术片,他们的努力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似乎已经摆脱了近几年的滞步不前和经济问题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他们也未成单纯的把西方影视“拿来主义”,甚至并非模仿民族老前辈的固定套路,而是以一种激情的、理性的、执著的斗志为开拓一条新的航向而努力着。我们拭目以待吧。03年12月

原载 《看电影》04年第2期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