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5 自由讲场>>neojohnson专题>>《异形四部曲》DVD套装完全测评(转载)

主题:《异形四部曲》DVD套装完全测评(转载)
发信人: neojohnson(大飛)
整理人: yong1015(2004-01-27 13:39:11), 站内信件
D商:HL 
数量:9D9

闲言碎语: 
今年的除夕,过得甚为特别,年夜饭吃罢,送走亲友,就急忙拿出《异形四部曲》DVD套装来,让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陪伴我渡过了2004年年三十的守岁夜。 

在十几年前,最热门的录像带就是《活跳尸》、《英雄本色》和《异形续集》了。记得有个同学是专门玩录像带的,在他家看的《异形续集》,是从香港电视台录的,中间还有插播的广告。一起看的同学告诉我:第一集不好看,只有一只异形,这集好看,打得厉害。那是我对“异形"系列的第一印象,《异形续集》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片尾火焰喷射器消灭异形老巢的部分,以及超重机器人和异形女王的大战。 

过了没几年,通过私人交换借录像带的方式给公开租录像带取代了,记得在广元路上有个弄堂口开过一家录像带出租店,生意很好,但老实说,品种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多。老板为了吸引我和朋友,说他马上可以搞到《异形3》的录像带,这招果然吸引到我们天天乘车去那里看看,但他却让我们等了一个星期。据说他迟迟不给我们的原因是,在翻录的时候出现问题,由于原版录像带是加密的,因此第一版录下来是黑白的。谁知道是否加密,总之后来拿到的版本是彩色的。但让我们看得很郁闷,因为从头至尾都没什么动作戏,这算什么异形? 

不过《异形3》却带给了我们其他乐趣。当时的伊势丹商厦有最早的南梦宫街机房,零钱不多的我们一直喜欢打《未来战士续集》,直到《异形3》出现,我们才“移情别恋"。因为《异形3》的握枪杆实在太震撼了,联打起来十分过瘾。它吃牌子很厉害,所以每次去的时候几乎都空着,也因为它其实没几关,难度也不大,所以很快给我们打爆,没花多少牌子。 

到了VCD时代,很早我VCD目录中的就有《异形续集》,然后才买了《异形》,总算看到了第一集,当时此片被一个看过胶片的朋友传说成极为恐怖,其实对那个爆胸的场面已不感觉震撼了,因为在第二集里开场就有表现,但对伊恩·霍姆(《指环王》)扮演的生化人Ash倒是很感惊悚。到了1998年,《异形4之逆种》VCD出来,觉得倒还不错。至此,异形四集以2、3、1、4的顺序全部看完了。 


关于DVD: 
异形系列的DVD曾出过D5、D9等多个版本,2001年要不是xiaoxu店里的那台DVD机播放第二集有严重停顿,我肯定买了全套回家。但也正是这一停顿,让现在的我终于可以接受“异形"系列DVD时代的终极产品:《异形四部曲》DVD套装。 

说它是“异形"系列DVD时代的终极版,是因为它的制作方式是对这一系列最完整的体现。所有的影片,全部是一张正片加一张花絮的双D9配置,加上随套装附录的一张单D9花絮碟,一共九张D9的方式来呈现这一系列,堪称大手笔。而且根据每集的特点,全部采用双title技术,制作了剧场公映版和特别版两个版本,即在四张正片碟里,放下了八个不同剪辑版本的电影,力图还原每集导演的本意,可算用心良苦。而精心挑选的花絮,更是呈现优良的制作理念,选材得体,安排有序,每张花絮碟都有超过150分钟以上的动态花絮,将每集的幕后内容几乎一网打尽,绝对是给影迷一个绝佳的机会全面了解这个系列。 

这个套装自去年年底一问世,即引起轰动。各大DVD网站纷纷把它追加到年度十佳的名单中去,而在年底颁发的DVD业界最高荣誉大奖“DVD至尊奖"(由国际录制媒体协会IRMA主办,600名特邀的影视和DVD行业从业人员担任评委)中,它独获年度最佳DVD(旧片类)、年度最佳评论音轨(《异形》)两项大奖,风头直逼《指环王2双塔奇兵》扩展版DVD。 

这个套装面世后,市面一下子出现了全美、飞马、天龙等D5×4套装,也有D9品牌如红星的D9×4套装,但无一保留这个套装最有价值的部分:花絮。手头这个红龙的D9×9套装,是目前唯一一个完整的套装版。 



关于包装: 
红龙版的这个套装外观十分漂亮,九碟装的内盒完全拉开据说有一米六五这么长,堪称今年的DVD包装一绝。九张碟分列其中,但遗憾的是刚打开盒子,第四碟的碟扣就脱落了下来,幸好装上去也很容易。九张碟的碟面十分干净,是红龙传统的D9片基。 



关于《异形》: 
第一第二碟是《异形》的正片碟和花絮碟。进入正片碟,主菜单是选择“导演版"还是“剧场版",选择导演版的,则进入导演雷德利·斯科特(《黑鹰坠落》)自己的修正版,选择“剧场版",则可以观看1979年的原装版本,其中剧场版还有国语配音音轨,两个版本都提供了让人毛骨悚然的dts音轨,相当不错。 

看了导演版,发现雷德利·斯科特营造气氛确实一流,开始毫无任何恐怖的线索,直到影片放到第三十四分钟才有恐怖气氛出来,实在是艺高人胆大。而影片的画质绝对一流,如同观看一部新片一般。比较让人遗憾的是三区中文字幕有几处缺漏,但都不影响剧情发展。比如达拉斯船长和船员商量捉异形后,漏了一句台词没有中文字幕,但其实与剧情没多大牵连。 

查看一下导演版和剧场版的分段,导演版分40段,而剧场版只分了32段,更有意思的是评论音轨,也是双title的,即在剧场版里的同样段落听到的评论音轨,到了导演版里,却会快几秒或慢几秒,也就是说,如果要听评论音轨,一定要事先选择好哪个版本的,否则任意选的话,听到的内容有些会被切掉的。评论音轨汇集了导演、主演、监制等人,但因为每个人发言前没有介绍这是谁,所以听起来很累人(这点上,标准公司的多人评论音轨确实做得好),即使如此,这条评论音轨的料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说异形蛋场的激光和烟雾,都是借自隔壁片场里the who乐队的演唱会上的器材,斯科特原来设想的结局极为黑暗:异形咬掉了女主角里普蕾的头,然后坐在她的位置上,模仿她的声音,和地球总部联系,驶往地球。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人给吓坏了,赶忙让他改成现在这个结局等,都十分精彩。不过听不懂或者不愿听都没有关系,单独的花絮碟可以提供给你完全等同丰富的幕后猛料。 

花絮碟有“导航"、“前期制作"、“制作"、“后期制作"四个主选项,在导航的选项里,你可以一次性全部看完所有的纪录片、图片集等。但老实说,这个做法不是很科学,建议碟友还是采用DVD制作人安排的根据影片拍摄进度的播放顺序来观看。 

在“前期制作"等三个大类里,每个类别里都有混杂的纪录片和图片集,但安排得十分合理,比如第一个纪录片讲剧本创作,后一个选项就是相关的剧本,依此类推,按照这样的制作流程来分配,全部看完,等于是从头至尾了解了影片的诞生全过程。 

花絮碟一共有9个纪录片,总长大概在160分钟左右,全部带翻译精良的中文字幕,十分体贴观众。个人以为这些纪录片都值得一看,不仅是因为纪录片本身拍得精彩,猛料比比皆是,而且因为这是整个异形系列的第一集,有许多幕后故事需要了解,才不至于在看后三集花絮时找不到方向,认不对人。 

为了给《DVD导刊》写《异形四部曲》套装,特别记录了一些花絮中的猛料,但因为料实在太多,最后整理的时候,发现杂志完稿用剩下的,居然还有几千字。虽然纪录片还是希望大家自己看,但先睹为快的我还是忍不住拿出这些秘料来跟大家分享。 

雷德利·斯科特本意是想拍一部科幻版的《德州电锯杀人狂》,但结果他不仅提升了科幻恐怖片的整体品质,而且革新了科幻片特技的制作,是为此片多年来被奉为经典。而影片的异形造型设计,则来自著名画家基格的画作《死亡之书》,斯科特请他来做设计,奠定了一代经典恐怖造型。 

斯科特在片场曾把女主角西古妮·韦佛骂得掉眼泪(他也因此道歉)。编剧奥拜农则被监制拒之片场之外,无法探班,但他还是从已拍摄的片段中了解到自己的剧本被诠释得如此之棒,这就是一个导演的价值。斯科特给予了奥拜农权力去监督制作设计部门做出来的每个布景,才保证了异形造型的品质。异形老巢的大场景里有些骨头是真正的牛骨,而整个场景非常象女性的子宫,太空船员走进去的样子,彷佛如同受精的过程,难怪有无数影评人说这个电影的性含义,还扯到了女权主义等领域。 

异形的那个长骨是从劳斯莱斯汽车上拆下来的车骨,整个异形造型上共有900多个可移动零件。配乐大师杰瑞·格德史密斯对他自己的配乐非常不满,因为斯科特对他的第一稿配乐很不喜欢,格德史密斯一气之下只用5分钟就写了第二稿,结果竟然通过,并成为电影配乐的经典之一。 

影片的第一次试映效果很好,而且厕所里一直有大量观众的呕吐物。几乎剧组的所有成员都是自己买票观看的,编剧奥拜农在电影院听到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时,甚至当场放声痛哭。斯科特自己也对《异形》很满意,并因此而未再执导任何太空科幻片(他的城市科幻片经典是《公元2020》)。 

不要以为光看纪录片就够了,多角度演示、斯科特自己的分镜头手绘本、基格的《死亡之书》、演员造型照、首映现场照等静态花絮同样值得一看。 


关于《异形续集》: 
网上有中文介绍说此片是票房过亿的第一部R级片,其实没有那么厉害啦,它的美国本土票房只有852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片第七而已。当然,相对1800万的成本,这个成绩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影片一定要看导演版,因为比剧场版长了17分钟。除非你愿意听剧场版的国语配音,否则选择导演版是必然的。 

重看之下,感觉导演卡梅隆(《铁达尼号》)的镜头感就是漂亮,而且剧本也设计的好,特别是里普蕾带着小女孩逃走时,小女孩跌倒在通道里,是相当精妙的设计,当然,它最大的贡献是把第一集的科幻恐怖类型给改造成了科幻动作片,影评人还根据那些海军陆战队的越战造型读解出了影片反映了越战创伤之类的深刻含义。 

这个正片碟引起碟友争议的地方是原版不带dts音轨,因为是双title和片长的容量关系,制作人放弃了音质,保证了那经过THX论证的画质,虽然它的画质是四集中最末位的。据说日本版有dts音轨,据说也成为了某一D9品牌要洗红龙的一个卖点,但从红龙这张正片碟的容量来看,如果日二版是单D9的,画质肯定差过现在的这个一区画面,除非做D9+D5,但估计那样做的难度极高,所以目前的感觉来说,单D9要想加入dts的做法,无异是杀鸡取卵。 

花絮碟同样精彩万分,有卡梅隆在英国片场对工作人员大发雷霆的传说,现场的英国电影工作人员喜欢工作前每人捐出五英镑,然后到了周五的时候抽奖,赢的人可以拿走所有的钱,卡梅隆有一次急到甚至不让他们开奖的地步。 

纪录片《危机长存-火爆大观》(15分钟),是讲电影里的武器是怎么组装出来的,适合那些对枪械有强烈嗜好的朋友观看。 

续集的异形解剖用的是鸡皮做道具,而异形追赶里普蕾的有些镜头是用倒退的方式来拍摄,然后再正放,造成紧张效果,最让人惊叹的是超重机器人和异形女王的大战场面,异形女王出场时所有的镜头背后其实有起重机等大设备,但在卡梅隆精心设计的分镜头下,这些当时无法用电脑特技修饰的道具都消失在镜头前了。而在试映时,有个女观众不敢看银幕,手抓着椅子的扶手,竟然把扶手给扯了下来。抓了下来还不算,她看到紧张处还会用扶手猛打旁边的男友。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个花絮碟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自带的一颗隐藏花絮彩蛋,寻找方法是在“后期制作"菜单中第一项花絮THE FINAL COUNTDOWN处按遥控器或者键盘方向键的“UP上"键,可以发现右上角中有个图标被点亮,出现的是一段9分钟的纪录片:《小男孩和起重机器人》。 

这个纪录片讲述的是现在已是大名鼎鼎的DVD制作人林范(以前一直以为叫林凡,现在看了三区中文字幕才知道叫林范)当年自制万圣节舞会化装道具——《异形续集》里的超重机器人,拿给卡梅隆看的故事。作为DVD制作行业的大哥大,林范的短片带给了碟友意外的惊喜。 


关于《异形3》: 
大卫·芬奇(《搏击会》)执导《异形3》是一场灾难。没有完整的剧本,给予了初出茅庐的芬奇巨大压力,他现在一直拒绝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因此也拒绝为DVD提供任何帮助。所以,第三集的正片碟中出现的特别版,是DVD制作人自制的拼凑版。所谓拼凑版,就是根据剪辑师的意见,和修改多次的剧本,把一些剧场版中没有的片段,重新拼接在影片中,得出了一个比剧场版足足长了31分钟的版本。 

老实说,这次重看四集异形,得到全新观感的也就是第三集了。虽然它是异形系列里公认失败的一部,但这个新的拼凑版并不难看,尤其是影片有70%的追逐戏,足以带出新难度。芬奇的处女作也十分特别,描写出逼真的绝望感,而且异形的出场方式也很有意思,竟然是个远景出现的。种种创新,不一而足。 

拼凑版的宗教意味更为强烈,当时的剧场版就有影评人说这是艾滋病恶梦的反映。剧场版的许多情节与拼凑版完全不同,比如异形的出场方式和片尾异形破胸而出等。除非是专业的研究者,否则看有国语配音音轨的剧场版意义不大。同样的,这个正片碟也因为容量关系而没有dts音轨,但似乎没有人在乎这一点,看来它的确不怎么受欢迎。 

花絮碟是整个系列的花絮中可看性最不强的,不过你可以看到每个工作人员都在夸奖导演芬奇。这里的多角度演示,也是所有的多角度段落中角度最多的,一共可以选择五个不同角度。花絮里有两个东西比较有意思,配音效的人员给予了过大的低频配置,以至试映会上,有些年长的观众肾脏受不了,纷纷离场上厕所。而异形的声音是由鹅和猪的叫声合成的。 


关于《异形4之逆种》: 
当年看此片的时候觉得那场水中追逐拍得紧张万分,但这次看的时候,发现节奏反而慢了下来,而且没有记忆中那么可观,看来时间是最好的考验,什么耐看,什么不耐看,过几年再看,全部会有答案。 

导演居内(《天使爱美丽》)自己在正片碟说他其实对那个剧场版十分满意,这次的特别版仅仅是加了一些素材和改动了结局而已。所以,选择看剧场版还是特别版,随便你自己了。这一集的剧场版竟然没有国语音轨,我倒觉得意外了。原以为红龙的这张碟做坏了,后来询问了朋友才知道,全美的《异形》译制经典套装里,第四集也没有国语配音,所以估计红龙也是没找到国语素材。 

这一集的花絮碟让我对好莱坞电影工作者产生出了由衷的敬意,在《迷你模型摄影制作》(22分钟)纪录片中,模型制作师详细讲述了如何利用灯光和冲印技巧让迷你模型飞船产生真实的质感,此时已是1997年,电脑特技已在好莱坞大量普及,但他们还是对模型如此痴迷(异形前两集全部是传统特技制作出来的)和专业,完全利用拍摄电影最本质的灯光来建造观感,回想国内的电影工作者......,算了,不多想了。 

有两个段落觉得蛮有意思的,一个是《选角》纪录片里薇诺娜·赖德说自己作为影迷,喜欢从片场偷点纪念品回去,倒是跟她现在的行为一样啊。还有就是片中那个背对着篮球架的投篮,竟然是女主角韦佛真的空心入袋的,有现场回放为证。她说她一生除了结婚和生女儿,就是这件事最得意了,为此兴奋了十天。说的也在理啊,有几个人能在三分线外背对篮球框,边说对白边投篮,空心入袋的。 


关于单独花絮碟: 
老实说,这张单独的花絮碟不是很超值,花絮大部分是预告片。只有第一集的花絮有个64分钟的纪录片算是长的,但内容严重重复之前的花絮碟。其他还有访谈、LD花絮以及一个关于异形收藏的纪录片(16分钟)。个人感觉,对于普通碟友来说,这张花絮碟有些多余了。但如果你是DVD的发烧友,那这张碟还算是对胃口的。 

首先,DVD-ROM的内容彻底革新了,只要放入碟片到ROM里,ROM的内容会自动播放,是四集的英文剧本。其次,导演斯科特于2001年9月14日在加州埃及戏院回到观众提问的部分也值得一看。要知道当时是9.11刚过三天啊,我想这些去戏院的观众,肯定最铁杆的影迷。果然,他们问出的问题比那个主持人有意思多了,一个观众问说里普蕾逃走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彷佛停顿了一下,感觉是摄影师跟不上她了。斯科特坦白地说:“对!那个摄影师就是我,当时我感觉是跟不上她了,而且你更仔细的话,会看到镜头右侧有一晃而过的灯光师的影子。你好眼力!"我曾在国内的好几个观众见面会上见到某几个国产片导演不耐烦地面对观众提出的影片缺陷的问题,甚至还有带有侮辱性地讽刺观众的。我想,这些导演,每个人的电影地位,都不及斯科特吧,国内的电影工作者,算了,......不多想了。斯科特还专门为所有的演员写了一份角色动机表,即这个角色小时候如何,什么大学毕业,身份怎样,生活如何,帮助演员进入角色,让人打心底由衷地佩服。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单独的花絮碟里收录了前两集当年出版LD时的花絮,以文字为主,但也有访谈等花絮。如果是发烧友,相信看到这些花絮会很亲切。 

最后还要推荐那个名为《鲍伯·本恩的异形收藏》的纪录片。鲍伯·本恩可能是所有观看《异形》电影里最幸运的影迷了。他当年因认识CBS电台的人,因此有机会从福克斯公司借出《异形》的一些道具在自己家的后院免费展览,竟然也吸引到影迷排队参观。福克斯的人十分高兴,来了三拨人观看展览,并决定把所有的道具都送给他保管。但仅仅是保管,鲍伯要和福克斯签约,不得转送或拍卖。福克斯还真厉害,签约完了第二天就开着集装箱卡车把道具送到,实在是让人羡慕。二十多年来,本恩收集了所有异形系列的道具。最神奇的是他展示第一集中那个医用小手电筒时,那个灯竟然还能开亮,究竟是什么电池这么厉害,25年后还能使用! 

还有一个是影片中甚至都没有出现在镜头中的柜子道具,打开柜子,里面竟然还有一些小工具,全部是供太空船船员使用的。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在电影里使用过,但它代表了好莱坞和英国的电影工作者为一部电影所能做的最佳准备,他们是真正在关心自己参与的电影和热爱这个行业的电影从业人员!这个镜头让我特别感动,觉得斯皮尔伯格在《夺宝奇兵》DVD套装最后讲的话真对:电影需要最好的电工、水泥匠、木工...... 


关于制作: 
红龙的这个套装制作得十分不错,所有正片和花絮全部有三区中文字幕,方便观众观看。正片漏中文字幕的现象大概有十几句之多,在第一和第三集最明显,但均不影响剧情观看,而且也应该不会因此到洗牌的地步。另外还有两个地方有小问题:一是第二集的国语音轨在ROM上显示不出来,二是第三集花絮碟的纪录片播放完之后,不自动返回主菜单,而是从头再循环播放。当然,从更完美的角度来说,第四集没有国语,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加OST是不太可能的了,因为容量缘故。 


关于读片:四张正片碟全部在碟机和ROM上读片流畅。五张花絮碟中,第一张花絮碟有两个纪录片在ROM上读得踉跄(但在碟机上很顺),其他的全部在碟机上和ROM上读片流畅,颇为难得。 


后记:记得2001年的时候,也曾在初四迎财神鞭炮连天的晚上写过《铁面无私》DVD的碟评,没想到三年后还是在这一时刻出发,也算一个小小的轮回。顺便恭祝各位迎到心底价值观中的财神! 
 
MOV99.com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就一傻波依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