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潮汕风情〗
>>一个潮人的创业心路和他的慈善情结

主题:一个潮人的创业心路和他的慈善情结
发信人: luge200(露戈)
整理人: kn_vb(2004-01-17 23:22:51), 站内信件
           黄继豪  一个潮人的创业心路和他的慈善情结

                                      策划:田大哥
                                        文:露戈  2003/7/27


    走进黄继豪的办公室,迎面扑来的是四个浑厚有力的大字:“大展宏图”,那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给他的勉词。胡主席的话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黄继豪,企业要做强、做大,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好榜样。
    如今,52岁的他依然还是那样英气逼人,豪气干云!说话嘎不溜丢脆,语音浑厚有力,走起路来一阵风。从一个苦娃子成长为三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还身兼数个社会职务,成为政界和商界名流,黄继豪发自内心地说:感谢共产常的领导,感谢党的富民政策。
    目前,他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常委、广东省总商会常委、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东山区人大代表、广州鑫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鑫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建鑫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
    怀着崇敬与解读的心境,记者在一个简朴的十平方米还不到的所谓的黄继豪董事长办公室里与他亲密地对话。他神采焕逸的表情,他平和友善的面容,让我不知不觉走进了他的心界,走进了一个对自己祖国充满深厚情感的真挚世界;走进了一个充满创业闯劲的拼搏世界;走进了一个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博爱世界;走进了一个对人生参悟深透的睿智世界。

    从山村里跳出来的穷孩子,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行业的领头人;从一个木匠学徒,到拥有三家公司的董事长。在广州这个强者云集、群雄争锋的大舞台,黄继豪显示了他不凡的实力。
    1951年12月,黄继豪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家里有六兄妹,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他排行老大,于是他又承担了一般人所不同的压力,用潮汕话说“半个家长”。生活的艰苦迫使他初中还未读完就无奈地走上祖辈千百年走过的一条老路——木匠学徒。生性聪颖的他继承了潮汕人所有的优点:精明、肯吃苦、有韧性。先是做个木匠学徒,后来当上汕头市航运局服务公司总务,再后来干脆开家家具厂,这只是十几年的时间。
    1983年,黄继豪觉得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他骨子里流着的是一股雄心壮志的热血。他自筹资金,组建了一支建筑施工队。刚开始时,也是举步难行,到处找米下锅。说到这里,他语音低沉,吃苦只有自己心里知道。但他没有退缩,许多人都知道,潮汕人做事情是吓不倒的,他有着的是那种坚忍、吃苦、拼搏的精神。他苦心经营,用诚信、质量赢得了一家又一家工程发包单位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与口碑。他执着追求不仅给他以丰厚的物质回报,更使他拥有了用金钱买不到的精神财富。难怪人们说:“经历是金”,正是坎坷的经历和极其丰富的阅历,使黄继豪在商海拼搏中,乐此不疲,愈挫愈勇。          
    1985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沿海地区正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火车头——广州。黄继豪是那种不满足于现状的人。面对改革大潮,他又怎能无动于衷呢!凭着自己特有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他看准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商机的地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那时黄继豪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率领他的施工队开进当时正处于建设初期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当时,开发区应该还属于一个处女地,杂草丛生,到处一片泥泞,广阔的土地上只有一条小马路、一家小商店,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可打拼多年的黄继豪看到的是他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又开始了又一次的创业。
    在那个时势造就英才的特殊年代,人们只看到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延伸至远方,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一群汗流浃背的施工队伍中,活跃着一位踌躇蹒志的青年。眼光独到的黄继豪从这里获得了人生的转折点。
    随后几年里,黄继豪的事业一路走得很顺,资本积累也达到了一定规模,雄心勃勃的他不满足于眼前。1989年,开发海南岛的呼声一波比一波大,黄继豪摩拳擦掌地也想去那里捞一桶金,他快马加鞭地加入了开发海南岛的行列。然而,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决策给他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盛行一时的“泡沫经济”让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仅血本无归,还赔上自己所有的家产。“当时,海南岛经济发展势头貘似强劲,但繁荣背后缺乏实质性经济力量的支撑,一栋栋楼房建起来马上就成了“坏资本”。泡沫经济呀!不知害惨了多少人,我当时几乎也站不起来,仅有的两套房子都抵押了。”回想起当年,黄继豪语声低沉,仍然心有余悸。
    1992年,黄继豪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海南创业,两手空空重新回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几年的艰苦磨难,他终于又在开发区这块热土上爬了起来。他的施工队伍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势头,黄继豪也步入了人生的辉煌时期。尽管当时承包工程业务的施工队很多,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黄继豪还是在开发区站稳了脚跟,他以过硬的建筑质量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认同,开发区以及周边不少市政工程都放心地交给了他的施工队伍。
    2000年,政府鼓励民间投资的呼声很亮。黄继豪的脑子也在不停地活动,做不做自己的事业呢?如果继续承包工程,轻车熟路,风险不大,但始终只是个“二老板”;如果另起炉炷,有利条件是多年打拼来的信誉,对行业的熟悉,不利的条件是市场竞争很烈,风险很大。当然也有第三条路,拿着手里那笔积蓄什么也不做,也可以活得安安稳稳。苦思了几个月,最后不甘心只做“二老板”,永远站在别人的屋檐下的黄继豪,他创办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和投资公司。这时他已经48岁了。黄继豪说:“二三十岁正当年的时候,时代没有给我开公司的机会,现在有机会了,不发挥对不起国家。”
    自己的公司要干些什么?当然还是建筑。但是,如果只做承建施工,利润已似纸般薄,企业难以发展。黄继豪是这样想的,开家投资公司,与开发商合作,由自己投钱,开发商做地盘,建完成后大家合力卖楼,卖完楼收回投资,这样完成一个投资周期。因此,他注册了两家公司,一家做承建施工,一家做建筑材料。他想一步步介入从投资开发到建筑管楼的一个个环节,分步获取利润。
    商场如战场,黄继豪的创业之路,同所有成功者一样,不乏饱含艰辛的付出。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选择和事业发展的全过程,都是顶着难以想象的阻力,冒着随时都可能沉下去的风险走过来的。所以他一贯视建筑质量和诚信如自己的生命,他说:“诚实的企业,诚实地运转”。
    2000年,当他第一次投下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这时,香港各地产大鳄也开始在黄继豪的地盘不远处安营扎寨,那楼房一开发就是结寨连营,声势浩大。黄继豪脸上没有畏色,2001年投入⒈9万平方米,2002年投入4万平方米。黄继豪凭什么没有畏色?而且越做越大。
    他是这样跟记者分析的,大盘有大盘的优势,也有劣势,它的劣势正好是我的优势。盘小好控制,我的建筑质量好,房价低,管理费低,不用做广告,仅凭楼房的市场定位和性价比就能吸引顾客。而且我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做了好几年了,这里的人凭我的名字就能判断房子质量。地方不大,公司不大,盘子不大,我的名字适好能当信誉用。
    面对群雄逐鹿的房地产市场,黄继豪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并对公司的项目开发进行了深度估算,他专门过调查,这几年,开发区发展很快,外来工也不断增加,他们有许多人都愿意留在广州安家,需要买相对便宜的,质量合格的,有蓝印户口的,居住成本(包括管理费、交通费)不高的房子。所以黄继豪一开始便把他的楼房定位为工薪阶层。
    有了调查,有了经验,有了基础,最重要是他的信誉与工程质量,黄继豪的底气足了。一个幢幢楼房,一个个工程,他一点头就轰轰烈烈地干起来,像“宏康花园”、“建鑫花园”这样的楼盘一幢幢拔地而起……
    他的公司先后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修建了厂房、住宅178275平方米,道路359412平方米,排水管道、河堤47306平方米,现已向国家缴纳营业税、附加税约3000多万元,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十几年来,他开发的项目屡屡获得好评:“广州市安全文明样板工地”、“广州羊城杯”样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公司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黄继豪自己也多次被有关单位评为“安全生产标兵”、“先进个人”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王文元在接见他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强者云集、群雄争锋的大舞台上,黄继豪再次显示他不凡的实力。

    黄继豪有“野心”,他的野心源自于对他的企业的信心。他有一支凝聚力很强的施工队伍,他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他有一页与众不同的企业价文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黄继豪敏锐地意识到,民营企业又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今年8月份,我要把三家公司合并起来,组建成一个粤鑫集团公司。”黄继豪脸上露出喜色,语音铿锵有力。
   “我的贷款卡上是一个空白。”很难相信一个拥有那么多地产的老总,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一分钱。但现在,黄继豪的思想好像变了,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要有足够的资金运转。几个月前,刚刚有这念头的打算,嗅觉灵敏的银行家便登门拜访。现在,有一家银行已经表示愿意拿1000多万元贷给他。银行那位负责人表示:“钱贷给黄总,我们很放心。也希望能与黄总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
    早就说过黄继豪是那种不易满足的,有“野心”的企业家。他的野心源自于对他的企业的信心。
    他有一支凝聚力很强的施工队伍,他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他有一页与众不同的企业价文化……这些也是他能在商海中拼击而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他没有架子,对待员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要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这样他们才会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与员工相处,人格上是平等的,他很尊重每个员工的私生活与习惯,从不干涉他们的私事。“只要他们不要把坏的东西带到公司里来就行。”他坐在一张沙发,笑了一笑。
    他很俭朴,不喜欢铺张浪费。也许他很清楚自己的钱是怎么赚来的,那是靠一双泡过苦水的手所获得的呀。记得他刚创业时,手头很紧,4分钱能坐3个站的公交车,他宁愿走路省下来。这就是黄继豪,一个真真正正的黄继豪。他用他的作风与品质深深地影响到公司里每一个员工,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讲信誉、讲诚实是黄继豪一直倡导的准则。他说人贵守信,对顾客忠实守信,就能赢得市场,对员工的忠诚守信就能给予员工信心和动心。
知识不足,才读到初一就辍学,一直另黄继豪耿耿于怀。自学,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无论多累紧张,黄继豪总是挤出时间来,读点书。人总是要进步,知识是最重要的。他不断地鼓励他的员工们平时要多看一些书,而且在公司工作不繁忙时,他都会组织他们进行培训。
    就因为他的知识不高,所以他能摆脱了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圈圈条条,他也不喜欢照搬其它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是无定式的,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条件、人员构成、发展阶段、发展方针、内容,逐步开成、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管理模式。
黄继豪的为人还非常实在,他不仅很关心员工,而且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会一定去做。今年之初,他从外地引进了两位高级工程师,现在已解决了他们的小孩的读书问题,户口也快解决了。“要让员工没有顾之忧。”黄继豪以他的人格魅力将其员工凝聚成一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战斗且团结一致,富于奉献精神的团队。
    重视团队合作精神,但要防止形成对某个人的过度依赖,这是黄继豪常强调的一个内容。不管你是从什么地方来,只要有才能,又懂得配合工作,就是一个好人才。有人说,潮汕人的家乡观念很强,而且很会排外。但在黄继豪的公司,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不管你是从那里来,能干的就重用。相反,公司里有几个人来自自己家乡的,他却管得特别严。“那是老乡啊,但越是老乡越要管得严,我不能让人家背后说我们潮汕人。”
    “忠于国家,服务社会”是黄继豪作为一个企业家铿锵的誓言。“以诚经商,以商报国”的宗旨时刻提醒他替国家分忧,为群众解愁。黄继豪满怀激情说:“民营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和社会的支持。作为改革开放中得益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应该要懂得反馈社会,反馈大众。”

    看到这些穷孩子,就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低着头,背着书包,眼中噙泪水。黄继豪对“望工程情”有独钟。
     托尔斯泰有这么一句名言:有三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是学校,第二是学校,第三还是学校。黄继豪因其个人经历使得他特别倾心教育,每看到那些面临辍学的孩子,就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低着头,背着书包,眼中噙满泪水……
    2001年5月,第三届希望工程羊城会亲活动中,黄继豪个人捐款10万元,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10名贫困小学生,他的益举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黄继豪资助这些贫困大学生、小学生读书,不是一次性行动,他时刻关注着这些贫寒学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他的爱心就像浓浓的乳汁,滋润着这些贫寒学子们的心田。
    2001年暑假,受资助的大学生卢这、刘佩珊,以及刘佩珊的同班同学李冬梅到黄继豪的公司实习约一个月,黄继豪送给卢亮、刘佩珊各1000元慰问金,给李冬梅同学600元慰问金。
    2002年春节,那10名受资助的大学生带着一片深情厚意去给黄继豪拜年。把黄继豪感动得说不话来,吃完饭后,黄继豪又亲手送给每人各300元过节费。同时,黄继豪还交代一个办公室工作人员向10个受资助的小学生各寄去100元。5月5日,黄继豪还带领那10名受资助的大学生到番禺百万葵园游玩。
    对待这些被资助的大学生,黄继豪不但从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还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他每次见到这些大学生,都要详细询问他们的学业和在校的表现,语重心长地嘱托他们要人穷志不穷,要自信、自强、自立,珍惜校园的时光,练好本领,报效国家。黄继豪就像他们的父亲,谆谆地教导着他们的成长。黄继豪表示:“他们能够好好完成学业,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
一个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辛继胜给黄总的信说:
    黄总!你是我的大恩人,我很感动。心里有很多话想跟你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我是华南农业大学98计算机及应用B班。现在是大学3年级了。进入大学以来,为了不辜负你对我的厚望,我努力读书,积极向上。我善于交际,爱好书法,一直以来我都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曾是学院宣传部干部,现担任团支书,2000计机1班的助理班主任。还有,我已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有一年了。我思想上进,积极进取,我家穷而志不穷,我一直都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深受老师与同学的喜欢。我学习的专业是计算机,经过刻苦学习,我现在能熟练的掌握了电脑的互联网和数据库的知识。去年我跟班中另外3名同学为省物价局信息中心开发了个大型数据库并为他们建构起一个网站。
    黄总,我很敬佩你,非常感谢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请充许我代表我家人向你说声:“谢谢你,黄总!”
    黄总,上面只是我简单的介绍一个平凡的我,我知道你很忙,所以我不敢太长时间打扰你。如果会给你带来不便之处,请多多包涵。我不知道这封信能让你对我有多少了解,但没关系,我会继续跟你联系。
   祝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辛继胜 2001年5月17日。
    像这样的信,在黄继豪的抽屉里堆得满满的。每封信他都会认真去读,空闲时,还认真地给他们回信或开车去探望他们。辛继胜曾经动情地说:“黄先生的热心捐助使我对生活、对学习、对未来更充满了信心。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早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报答黄先生古的道热肠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在广东省实施希望工程十周年之际,黄继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怀着对贫困地区面临辍学孩子的拳拳爱心,他又慷解囊,个人又捐款10万元,资助20名广东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并个人赞助6万元协办第四届希望工程羊城会亲活动。“爱心大使”黄继豪因而也荣获了“广东省希望工程十周年贡献奖”,成为国内五名个人贡献奖之一。他表示,支持“希望工程”行动仅仅是开始,今后随着自己事业的不断发展,还会尽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圆自己的那个梦想。
    2002年6月9日,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爱心绽放的日子。
在第四届希望工程羊城会亲活动中,人们又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本文的传主黄继豪董事长。作为主席台上主要的发言人,虽然他为“希望工程”做了很多很多,但他仅仅讲了几句话:“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我的行动是希望能唤起更多的热心人来关注弱势群体,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一颗赤子之心,可照天地。
    这次会亲活动中,黄继豪资助的20名孩子只来了10名,他们分别来自阳春、徐闻、新丰等县。最大的9岁,最小的8岁。都是孤儿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境贫寒。当这10名孩子被领到他面前时,出身贫寒,吃过大苦,生性善良的黄继豪圳出一脸慈祥、和蔼的笑容。他像慈父一样,俯下身来,拉着孩子们的手,亲切地与他们一一相认,认真地询问他们的家庭,读书情况,关怀备至,并与孩子们照了张全家福。中午时分,黄继豪专门安排了一辆面包车,吩咐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让孩子们过一次温馨的家庭生活。下午,在黄继豪的精心安排下,孩子们吃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麦当劳。然后,又带他们去动物园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个下午。回到东山宾馆,黄继豪还给每个孩子买了一套衣服。
    10多年来,黄继豪资助很多人,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另人难以忘怀的是2002年中秋节的那一幕。
    徐敏感动得一直在流泪。这位来自贵州彝族的华南家业大学土木工程系2000级的贫困大学生,做梦也没有想到,已经近10年孤零零在学校过中秋节的她,意外地与资助她读大学的广东省鑫泉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及一群同她一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度过了一个温馨、幸福、美好的中秋节。
    同她一样幸运的,还有华南农业大学98级动物营养及饲料加工系的陈玲,中秋节前夜,她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宿舍里,正想着万家团聚的情景,突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黄继豪总经理的秘书打来的,告知她黄总约他们10个贫困大学生中秋节吃一顿团圆饭。陈玲惊喜万分,这个1年前还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大学生,顿觉一股暖流汩汩地涌遍全身。
    这些被邀请来的贫困大学生一见到黄总,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感到分外的激动。黄总在他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亲切接待了这些特殊的客人,并请工作人员带他们参观了办公室和建筑工地。当他们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孩时代的黄继豪因为贫困和兄弟姐妹多,14岁就开始辍学去做木匠学徒,为家庭分担生计。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没有文化的苦头。事业发展起来后,他就开始通过“希望工程”不断帮助那些家贫的孩子,而且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怀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而自己却始终保持一种俭朴的生活。许多人都不相信,身为两家房地产投资公司、一家建筑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还不到10平方米。看到这些,贫困大学生更加敬重黄继豪的人品了。
    中午吃团圆饭时,同学们兴奋地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这种浓郁的亲情氛围,使这些苦孩子的眼里噙满了晶莹的泪花。
    酒菜上来后,黄继豪首先端起酒杯说:同学们,今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个万家团聚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这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孩子,在这里能够找到团圆的幸福!来,我们一起干一杯,祝你们中秋国庆节过得开心快乐。
    酒过三巡,同学们都毫无拘束,打开了话题。徐敏眼睛红红地说:“因为缺钱,假期我不敢回家,想着这个长假又要一个过了,没想到黄总为我们安排得这么周到……”
    来自贵州贫困地区的王忠刚更是感动得连敬黄继豪三杯。他说,自小学起就离家外去读书,这些年里的中秋节都是一个人孤独度过的,这是他第一次与这么人热闹地欢度佳节。
    去年暑假期间,在黄继豪公司实习过的广东工来大学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刘佩姗深有感触地说,刚接受黄总的资助时,她还以为黄继豪是一位出手阔绰的大老板。经过暑假的两个月,她才知道黄总的辛酸身世和艰苦创业的历史。
    苦孩子出身的黄继豪面对这些来自贫寒家庭的子弟,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席间,他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他们倒酒夹菜,与他们聊家常。他希望他们能够刻苦学习,成为有用之才,今后报效国家,反哺社会。
    他还动情地对同学们说,现在大家是一家人了,今后你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碰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所能去帮助你们,也希望你们视我为亲人。听了黄总的这席话,在场的同学感动得都哭了。气氛越来越浓,话语越来越多,同学们畅谈理想和未来的美好生活,陶醉在一片圣洁真挚的人间情感中。
席间,黄继豪还十分惦念着三位没有到场的贫困大学生,仔细地向在座的同学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转达了他的良好祝愿。
    时间飞逝,两个小时过去了。这时,黄继豪掏出一沓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每位发了一个,并给没有来的三位同学也每人准备了一份。他说:“七天的假期很长,赠你们每人两百元,希望你们在与同学结伴外出时也能凑个伴,过个快快乐乐的节日。”
    道不尽的感激之情,说不完的互爱话语。离别时,黄继豪依依不舍地把这些贫困大学生送出很远很远……
    2002年12月8日,在广东省新世纪“希望工程”助学行动推进会上,黄继豪慷慨解囊,个人又捐赠10万元。一次又一次的义举,让人感动。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万庆良称赞他是“希望工程”的功臣。

    黄继豪不但对“希望工程”情有独钟,平时还积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赞助社会公益事业。
    1998年,我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灾,长江流域两岸人民受到了洪水的严重困扰,具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黄继豪心急如焚,为了替国家分忧,他慷慨解囊,个人向灾捐款10万元。在他模范的带头下,公司员工也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全公司员工向灾区捐款1万多元。黄继豪正是用这种默默的行动来引导那些先富裕起来的人去回报社会,帮助那些还急需帮助的人们。他发自肺腑地说,别人好才能自己好。
    1999年2月3日,他在《羊城晚报》上看到一则消息,珠海一位打工仔的小孩被开水严重烫伤,生命危急,但这位打工仔元钱给孩子治疗。为了抢救这个不幸的孩子,黄继豪马上捐出10000元,使这个孩子从死亡的边缘中走了出来。2000年春节,这位打工仔带着孩子专程到广州拜谢他的恩人黄继豪。黄继豪得知他们的生活还处于困境之中时,又给了这个打工仔2000元,吩咐他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好穿的。
   黄继豪总是这样,急人之急,出手大方,那里需要帮助,他就会往那跑。2002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学谦到广东考察,亲切地会见黄继豪。他对黄继豪多年来一直捐款助学、扶贫济困的精神,表示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这些年来,只要企业赚到钱,黄继豪总是用这些行动回报社会,反哺国家。他深知国家还不是很富裕,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更深知少年失学的苦痛,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恼。他无怨无悔地为祖国的慈善、教育、扶贫事业而贡献着,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祖国早点强盛起来,富强起来。他为粤东贫困山区修路筑桥等建设捐款200万元,2002年,他又捐款300多万元,为广东省贫困山区修建10多所“希望小学”。今年他又向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基金会承诺400万扶贫捐款,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黄继豪至今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共捐款900多万元。
    黄继豪志在慈善,反哺社会,报效国家的爱心壮举,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于2002年被推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至此,黄继豪的人生在这里也算划上了一个漂亮的逗号。
    爱是没有止境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和可爱。
    采访结束,走出那间简朴的董事长的办公室,记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感动,所以不知道要如果再表达下去了;因为看到一封封从各地学校贫困学生手里寄来的信,那带泪动人的字迹,我的眼眶湿了……我为身边这位简朴而又伟大的人物心灵而感到震动。衷心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


----
@ 版权所有 本文已授权其它媒体,请不要转帖与使用。/font>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