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俺是第一次>>『闲情偶寄⊙个人文集』>>『GG's』>>碎片蔓延[icesky_84223]>>成全的饥饿

主题:成全的饥饿
发信人: icesky_84223(玉蝴蝶)
整理人: byebye(2004-01-30 08:31:41), 站内信件


据说虹影这本《饥饿的女儿》,在地铁站里的那些书摊上被一群没什么文化的阿姨读的津津有味。我们无需忌惮这本书,被翻译成十几国文字,获得多少奖项,当我靠近它的时候,却是油然的喜欢。相比较我读过她的其他三本书,《火狐虹影》,《阿难》,《上海王》,如同思想妹妹说的,都沾染了些工业时代的气息,变得不够纯粹。而《饥饿的女儿》则是避重就轻,从她心灵的源泉出发,讲诉了一个饥饿的年代,真实的人性和他们的渴求。



我未曾经历饥饿,所以对于它所诉说的感到触目惊心。即使黑白的历史无数次的教育我,清晰的背阅过历史书上不光彩的中国人的荒芜景象,但我对于她的叙述所带来的震彻,依旧清晰的感到胆寒。




她写道:“从我的生日推算,母亲怀上我时,是1961年的冬天,是三年大饥荒最后一个暗淡的冬天。仅仅我们这个四川省——中国农产品最富裕的一个省,美称“天府之国”——就饿死了七百万人......。”





她只是偶尔提出这一段,在虹的文字里,政治和历史都是虚无的背景,那些痛彻人心的是平凡人的细节生活。我看过到现在,也有一个月,能够记起些片段。有一次六六,也就是主人公虹影的化身,过自己十八岁的生日,去买了几个馒头,一直不舍得吃,带回家去,那些细节状物的描写,一个无知的小女孩对过去身世的回望,成为悬念而曲折历史的漂亮的浪花。一朵接着一朵,紧扣着使故事丰满。





既然说到饥饿,并非是单纯的口腹之欲。如果仅此而已,与此类推的书可以有一大堆,何必又要突出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呢。在扉页里,有这样一段评论:“虹影对自己无情的反思,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无出其右。这位作家,她作品之成熟,当之无愧应当获得更大的名声。”喜欢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些恭维,但的确如此,不同于其他中国作家类似的自传,隐蔽含蓄,虹影却是敢于揭露自己,这样的坦白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品性,也只有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熠熠生辉。





那第二层饥饿就是性的渴求被压抑。历史老师其实对六六是变相的强奸,不过这种需求渴望被满足,就变成了一种病态的喜欢。但她的勇气依旧令人佩服。



“我觉得和他相互插得不能再紧,我听见自己的子宫在咬啮,忽地燃烧起来,沸腾着上升。”

“江上的景致倒转过来,船倒转着行驶,山峦倒立在天空,重叠着他的舌头,他的手指,他的目光,他愤怒的脸,他欢乐的脸。天空在我的四周,江水在我的头顶起伏跌宕,无边无际,毫不顾惜地将我吞没。”




虹影构造的文本,在诸多的评论里,都提及到杜拉斯的情人对她的深重影响。青春期的彷徨,自我认识的陷落,追逐性欲带来的满足和安全感,但我更喜欢杜的《情人》,感觉可以一读再读,不厌其烦。虹的某些痛彻,或许只有那些年代走过来的人才能清晰的感觉到,我们毕竟只是肤浅的阅读者,无法从阅读中返还内心,黑暗的路最终只是一人走到尽头,苦苦摸索终不能进入她的心。



性成为身体存在的证明,她说,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带着安全套,这样感觉真实的活着。虹的眼睛很明亮,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明澈,穿着安静的旗袍,双手合掌,这姿态我十分的喜欢。伦敦常年弥漫的雾,她远离着人群在写作,她的中国朋友们期待着她不断的书写这故事。




一本本的,让这传奇不断的延伸下去。


“在灾难之前我们都是孩子”
“后来才学会这种发音方式”





旧年代的灾难已经一去不返。饥饿的女人也在故事里沉睡。昨日在书店里瞥到虹影的《英国情人》,思量着什么时候买来。



手上还有一本《女子有行》,接下来就从它开始吧。
我倒是很期待,这次她又会给我讲述什么样精彩的故事。



我打算把她挖掘干净,填满自己的灵魂,这样会不会长出天使的翅膀呢?


我突然很想飞。

          未然           04/01/17        12:06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