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摩托车>>恶法禁摩下的呼声>>摩托车说禁就禁,禁得合理吗?合法吗?禁风已席卷全国好几十个大中

主题:摩托车说禁就禁,禁得合理吗?合法吗?禁风已席卷全国好几十个大中
发信人: kinkin2002(ChaCha)
整理人: air11(2004-04-09 09:34:39), 站内信件
摩托车说禁就禁,禁得合理吗?合法吗?禁风已席卷全国好几十个大中城市,其实这已
经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小问题了,而是一种国策了。它涉及到几千万人的生活和几
十万人的就业,是一件国家大事。

在大家一同生活的城市里,你有权利走路、骑单车、开大车小车,他为何就没有权利开
摩托车?交通紧张你就增加投资、加强管理去缓解,有什么理由斩死一派让另一派去独
美?

现实一点来说,究竟是摩托车影响你汽车的交通,还是你汽车妨碍了摩托车的交通?过
路口、等绿灯,摩托车吱溜一下就窜过去了,根本没影响汽车的起步。要说只能是汽车
多了堵塞了骑摩托车的合法公民的上下班和生活。

摩托车多了,还减少了依靠单车、汽车的需要量,在同等市政硬件和管理条件下改善了
城市交通状况。

摩托车对大气的污染只及汽车的10-20%,不要假借所谓环保借口。

摩托车的事故率也不是很高,不要假借所谓安全借口。安全问题只能靠加强教育、加强
管理去改善,不能因噎废食。退一步,从哲理上说,多种交通工具里总有一种安全性略
差一点的,你要不要逐一逐一全部废除它们?

一种用品、一种工具,要多用、少用还是不用,要由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进程来决
定,而不能靠长官意志来定夺。七、八年前广州的一些长们制定了禁止单车的规定,结
果以灰溜溜收场,做了一回历史的小丑。现如今,广州骑单车上班出行的人也不多了,
只有10%以下的人自认为最需要最适合骑单车,他们骑也悠悠,各各相安无事,官民人
等也没有谁想起要不要争论禁不禁的问题了。

摩托车生产、经营企业,摩托车用户、爱好者们应该行动起来,提出诉讼,推翻这种不
合理、不合时宜的东西。


禁“摩”之后
■魏雅华(西安)
  一项不太恰当的国策
  2000年7月1日,随着西安市宣布禁止摩托车进城,中国“禁摩”的城市己达
到58个。
  “禁摩”的城市己多到如此程度,应当说己经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这
己经不是某个地方、某个城市、某个区域的局部行为,而是一种国策了。作为一种国
策,在实施了快两年之后,我们应不应该从国家的角度,来再次充分地加以论证?当我
们宣布“禁摩”的时候,我们除了考虑到城市交通的拥挤,是不是还有更多的问题要考
虑?首要的问题是“禁摩”之后,本来就很不景气的摩托车工业势必会雪上加霜,有多
少人将失去工作岗位?还有,由摩托车工业所支撑的依附行业将雪崩般地塌陷,又会给
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多大的损害?
  中国拥有年产4000~50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而现在实际生产不足1
500万辆,年产值超过700亿元。中国的摩托车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总产量
占到全世界摩托车总产量的50%。在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号称“自行车王国”
的中国,其自行车年生产能力也不过800万辆。中国的汽车产量与中国的摩托车产量
相比,可用“微不足道”4个字来形容。据估计,我们将会因为此项错误的决策失去至
少150万个就业岗位。
  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仅此一点就足以否定此项决策,而无需
别的理由。其严重的程度在国外可以使一届政府垮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在意
大利佛罗伦萨,一次导致80多个人的失业问题,便足以让市政府开上好几天会来想办
法解决,而一届政府的政绩是与如下三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率、通货
膨胀率、失业率。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启动《101条款》来保护它国内的行业,为了什
么?我们该不该从这件事受到些启发?
  如果拿就业与交通相比较,吃饭比走路更重要,在这件事上谁轻谁重,只要不弱
智,我想大概都是能分得清楚的。
  “禁摩”之后  拿什么代步?
  第二个问题是“禁摩”之后,工薪一簇们拿什么来代步,难道让我们重新退回到自
行车时代?当我们重新退回到自行车时代,会给我们的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些什么影响
?是小汽车吗?听来像是个笑话。中国有几个工薪人员是开着汽车上班的?在中国的现
实条件下,开着自家的私家车去上班,比“打的”去上班还贵。可看看工薪们一天的收
入,是能“打”得起“的”的主儿吗?
  中国的工薪们买不起车,月薪千把元的工资与十来万元一部的小汽车,年薪与车价
之比是多少?有考虑的价值吗?敢奢望吗?就是你买得起车,你用得起吗?你家里有停
车位吗?私家车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如果细算一笔账,养一部车,一年一万元够吗?
有人细算过,养一部低档的小汽车,每个月的油钱、路钱、过桥费、高速公路的费用及
停车费,每个月竟高达1600多元。你养得起吗?
  看来唯一的选择是骑自行车。骑了一辈子自行车,好不容易换了摩托车,尝了口现
代化的骨头汤,可还没咽到肚子里,先把嘴烫了。
  算过这笔帐吗?骑摩托车10分钟的路,骑自行车得40分钟,每天至少在路上多
花1小时,一个城市,比如南宁,拥有五十万部摩托车,五十万人,一天的损失是多少
? 还好,南宁仅仅是不办理新牌照,没禁。不像许多城市,干脆禁了。
  有不少人花了一万多元才把各种手续办齐,各种税费缴清,车不能骑了。他能不骂
娘么?经政府批准立项,耗巨资新建的大型摩托车城刚刚落成,却无法经营摩托车了,
再便宜都没人买了。我们到车市去看摩托车,看着那么多、那么豪华、令人心驰神往的
新型车,只能叹息一声,摇摇头全当没看见。自行车真的那么可爱吗?自行车由于车速
慢、费力费时,所带来的种种弊病让我们和我们的国家吃的苦头还少吗?
  不对称的成本收益
   也许有人会说,骑自行车不是很好吗?没有污染,不消耗能源,需要的停车场面
积又少。果真如此吗?
  物际的交流首先是人际的交流。人流在物流之先。人流不畅,物流能畅吗?一个骑
摩托车的人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其活动半径和能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自行车才真的
是交通之患,只有我们国家才有如此多的自行车。自行车由于车速太慢,太费力费时,
活动范围过于狭小,才造成我们的城市如此拥挤,人们都拚命地朝市中心挤,都不愿意
到远郊去居住。上海不是有句话:“宁可市内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吗?
  想要城市膨胀,想要使大城市变小,小城市变大,卫星城市迅速星罗棋布,想要市
内人口向城郊疏散,想要我们的生存空间不再那么拥挤狭窄,唯一的办法是把我们的非
机动车变成机动车。在发达国家,自行车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运动器械。城市道路没有
可以供自行车走的路,能源再紧张,也没有自行车的发展空间。
  我们是在倒退还是在前进?
   西安实行“禁摩”一周后后,我在一部“桑塔纳”上采访了开车的司机。问题是
:“禁摩”之后车是不是好开了点儿?他想了想说,是好了点儿,可变化不大。因为摩
托车跑得快,而且灵巧,能见缝就钻,不甚堵车。十字路口绿灯一亮,你还没发动,它
早窜了,它启动得快。真正堵车的是自行车和行人。越快的车越不堵,越慢的车越堵
车。
  当我们听到我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换来的是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收益时,我们
能不问:值吗?
  “禁摩”理由  一条都不成立
  “禁摩”的理由有三:交通拥挤、污染、事故高发。让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交通的拥挤真的是摩托车带来的吗?恰恰相反,摩托车是缓解交通拥挤最有效的工
具。道理非常简单,摩托车是地面上跑得最快的交通工具。火车都赶不上它。
  我们说摩托车是疏导城市交通最好的工具,一点没有与谁赌气的意思,或者在一场
辨论中充当反方的打算。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件事就足够了:全世界的交通警察
装备的都是摩托车。很难想象开着汽车的交通警察如何去疏导交通。
  它的体积仅仅是一部“桑塔纳”的1/5至1/6,按照速度与占有道路面积之比
来比较,摩托车是机动车中占用道路最少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占用道路的面积与自行车
相差无几,而速度却比自行车快4~10倍,能将道路的堵塞归罪于摩托车吗?
  再来从环保角度来看,据技术部门监测,与汽车相比,一部125ML四冲程摩托
车的尾气排放量仅为一部“桑塔纳”的1/7,而一部轻便摩托车的尾气排放量,仅为
一部“桑塔纳”的1/9。看来,把对环境的污染归咎于摩托车,真的是罚不当罪。如
果摩托车会说话,它一定会仰天大呼:我比窦娥还冤   
  事故高发也同样站不住脚。据济南市交通部门自已的统计数字,与摩托车有关的交
通事故为40%,而在机动车总量中,摩托车占70%,汽车为30%,那么,30%
的汽车制造了60%的交通事故,谁的事故率更高?这一比例在西安市似乎更高,西安
市的出租车数量不过1万辆,加上其它机动车,每天在街上跑的汽车也不过2万辆左
右,而摩托车的数量却多达18万辆。不难看出,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大大低于
与汽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甚至大大低于与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两者完全不可比。凭
什么说摩托车不安全?
  究竟该怎样决策?
  这原本就不是个问题。
  一种决策的对错,原本就是要实践来加以检验的,而且应当广泛地征求社会各阶层
的看法。
  一种决策的影响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在决策中我们不是曾经犯过许多错误,
但后来又都改过来了吗?我们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在中国实行了两年多的“夏时制”
了。这个“夏时制”曾让我们很不舒服地过了两年。
  如果在实行这种决策前,我们没经过充分的论证,科学的分析,事后,我们再压制
或阻滞不同声音的发出,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相反,作为决策部门,应当特别细心地
寻找并倾听不同的声音,听到不同的声音应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那才是正常的、聪颖
的。这件事关系重大,仅在西安市就有18万人被迫与他们的摩托车告别,给他们一个
说话的地方,这很重要。
  现在,我国的摩托车工业全行业亏损,还好,还没有全行业倒闭,如果我们能对
“禁摩”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所制造的灾难及损失会小得多。
  不对吗?
  而让我们奇怪的是,为什么己经全行业亏损的摩托车业不站出来为自己说话?为什
么不结成反“禁摩”联盟,为打破《禁摩令》而努力,为摩托车的生存而大声疾呼?难
道说,他们只会结成那种声名狼藉的价格同盟吗?对于摩托车业,在“禁摩”的环境
中,是生是死尚不得而知,讨论价格还有必要吗?
  顺便说一声,笔者既不会骑摩托车,也没有摩托车。对这件事的看法,完全不带个
人感情色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