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潮汕方言〗
>>语言会萃>>以食入题的潮汕谚语

主题:以食入题的潮汕谚语
发信人: amwicfqqq(★鑫★鑫★星★)
整理人: kn_vb(2004-01-17 23:45:47), 站内信件















谚语是民间的“炼话”,生活的格言。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机智、幽默的语言,
一语中的描写,余味回甘的隽永话语,等等。

本文想特别提出的,是那种洋溢着智慧、以食入题的潮州谚语。

    我们知道,四季各有其应时的果蔬鱼鲜,

正当时令的食物,总是倍受喜爱的,

毫不起眼的一样空心菜,若当时令,

是“九月蕹菜芯,食赢鲜鸡腿”,

叵是背时,“五月荔枝树尾红,六月蕹菜存个空”。

其它的,像“霜降,橄榄落瓮”,

“三四桃李柰,七八(月)油甘柿”,

“天时透南风,蟛蜞出空”,

“猛日重露,羹菜铺路”,“夜昏东(风)、眠起北(风),赤鬃鱼、鲜薄壳”,

都是聪明的生产者总结出来的“黄金产季”口诀。

潮人重饮食之道,对于一些食品,

不仅有着特殊的嗜好,

甚至精细地评定该食品的什么部位属于“顶儿尖儿”级的“至爱”。

且听,“草鱼头,鲁姑喉”,“乌鱼鳃,

唔甘分厝边(舍不得送给邻居)”,

更有甚者:“卖田卖地,买鲳鱼鼻”。

煽情力强的,
要数另一句:“食鱼欲食马胶、鲳,
看戏欲看《苏六娘》”,

交美食与家喻户晓的戏曲人物美娇娘相提并论,

何谓“秀色可餐”?此即是也。

在潮州生活过几年时间的人,

再不熟谙食事,也会随口念出几句谚语来,

像什么“稚(嫩)鸡、硕鹅、老鸭母”,

“鹧鸪无肉骨也酥”,“大鱼骨赢细鱼屑”之类,



其实都是民间无名美食家们的“食经”。


    食有道,营养、卫生即是道。
老百姓晓得,饥不择食而过饱厌食,

一句“四、五、九月(青黄不接时节)鸡啄沙”,

一句“正月肚,饱过老虎”,就总结了一切。

“食鱼食肉着(应该)菜合”,

说明鱼、肉虽好也需素菜解腻,

“糜(烂)柑甜,糜柚莶(辣)”,

“立冬蔗,食不病痛”,都是至确之语。

当我们听到“(宁)食蚁一千,

不食胡蝇一畔(半个)”的法谚,
会惊讶上辈人是不是“食蚁益寿”论者;

对于“好酒食一滴(是一滴、不是一杯),

好花插一枝”,

北方的善豪饮者该会来以为然吧?

我以为坚持喝少量的好酒总比滥饮劣酒来得明智。

不少外地人可能对“食虫截试身份”一句尤其有印象,

因为吃梭子孙蟹着实是试胃力好坏的“考卷”呀,

“过来人”能不莞尔一笑,暗暗称奇么?


    民以食为天,
但是,人有贫富穷达,一样有自然食出百样相。

“个钱橄榄个钱姜”,“千钱买把蕹菜”,

道出了囊中羞涩者的尴尬;“水在鼎内吼,米在街中走”,

境况则愈加窘迫。

小百姓最怕的是“未过塘浦流,先食炮台米”
(以前尚未有“消费贷款”一说),

他们最气的是“羊肉乞(被)人做生食”,

那股腥膻气谁人吞得下呢?新朋戚友之间,

“茶薄人情厚”,休闲之际,

“茶三(人)酒四铁砣(玩乐)二”,

可是碰上点麻烦,
难道千篇一律是“火到猪头熟,钱来事好办?”

天地间自有公道,大家总归明白“猪肚反开净是屎”的道理,

“食六菖(一名六荞头,荞菜)吐蒜”,

但凡不义之财,总归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呀?

这就叫此蒜非那蒜,人算不如天算,

民间文学的韵致就是这般的独特。

    人们公认潮州的食物丰富,

有精致的饮食文化。

其实,仔细品味一些以食入题的潮州谚语,

也就从另外的侧面领略到一番岭东的食风和民情,

“父是天,母是地,食着果子忆着枝”,这些谚语,也有它的生身之本哩。




----
广州天河石牌113-119号颐高数码广场二楼C259。
装机来这里是最平的
电话:(020)61081259
QQ:112602161 
 
               
 

本人比较喜欢荷花!!!
        
 传纸条给星星

 

[关闭][返回]